电力简讯

2011-03-31 03:25
电力与能源 2011年2期
关键词:电力设施限值煤炭

哈密南—郑州、新疆—西北主网联网工程全面启动

据《中国电力新闻网》2012年5月13日报道:哈密南—郑州±800 k 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新疆—西北主网联网750 k V第二通道工程开工仪式在新疆举行。两项工程建成后,将形成1 000万k W的输电能力,显著提升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能力,成为联接西部边疆与中原地区的“电力丝绸之路”,形成“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的新格局。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规划,哈密南—郑州特高压直流工程起点哈密南部能源基地,落点河南郑州,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六省(区),线路全长2 210 km,工程投资233.9亿元;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750 k V第二通道工程途经新疆、甘肃、青海三省(区),线路全长2 180 km,工程投资95.6亿元。据介绍,哈密南—郑州特高压直流工程是“疆电外送”首个特高压项目,输电能力将达到800万k W,创造世界新纪录。工程建成后,可将新疆哈密地区丰富的煤炭和风能资源就地转化成电力输送到华中地区,提高新疆自我发展能力,有助于解决华中区域煤电运输矛盾,缓解华中电力紧张局面。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750 k V第二通道工程是西北750 k V主网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建成后,将成为甘肃酒泉、新疆哈密、青海柴达木地区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的重要外送通道,促进新疆电力开发外送,推动能源资源实现更大范围消纳。同时,将有效缓解青海电网缺电局面,提高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供电能力和向西藏直流输电的可靠性。

全国煤炭产销平稳增长重点电厂存煤超8 800万t

据《中国电力新闻网》2012年5月23日报道:4月份以来,煤炭需求增速回落,产销平稳增长,进口大幅增加,主要港口、重点电厂存煤充足,市场煤价呈下行趋势,供需整体宽松平稳。目前,重点电厂存煤超过8 800万t,创历史新高。4月份,全国煤炭产销量平稳增长,增幅同比回落。铁路煤炭运量1.87亿t,增长6.1%;增幅同比回落4.3个百分点。主要港口煤炭发运5 413万t,下降1.1%,增幅回落17.2个百分点。煤炭进口2 505万t,增长90.1%;出口83万t,下降39.9%。煤炭消费增速回落,其中电力行业耗煤同比增长0.5%。目前,秦皇岛港5 500大卡市场动力煤价格775~785元/t,同比下降约40元,比年初下降10元/t。煤炭主产地和消费地的市场煤价也出现不同程度下降。煤炭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增速回落,应收账款和成本上升。另据铁道部运输局数据,4月份,全国铁路煤炭发运1.87亿t,同比增加1 081万t,增长6.1%。其中电煤发运1.33亿t,同比增加831万t,增长6.7%。1~4月,累计完成煤炭运量7.85亿t,同比增加4 884万t,增长6.6%。其中电煤5.59亿t,同比增加2 946万t,增长5.6%。

首批能源科研项目今年启动 核电安全占七成

据《中证网》2012年5月24日报道:国家能源局22日下发2012年度第一批国家能源应用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科研计划,其中拟定22个项目逾100个课题作为今年国家能源科技研发的重点。根据计划,这22个项目投入科研经费将达9.51亿元,其中涉及核电安全技术研发的费用占比达70%。根据《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国家推进能源科技进步的重点将在勘探与开采技术、加工与转化技术、发电与输配电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4个重点技术领域。此次首批科研计划拟定的项目,均分布在这些重点领域。根据计划,今年首批能源技术研究和示范工程集中在核电、风电、火电、智能电网及电动车等领域,其中核电科研项目经费支出达6.69亿元,占据整个科研计划的70%。国家今年将重点推进技术进步的领域,涉及核电站安全性能的核电站设计、建设及应对多重外部灾害叠加情境下的应急设备及系统措施,以及核事故放射性废水应急处理技术及工艺等。此外,风电方面将着力推进诸如电机系统、叶片材料等机组设备关键零部件,以及风电并网关键技术研发。粗略统计,计划中安排的用于风电科研项目的研究经费达9 392万元。

电力设施对人体健康无害

据《解放日报》2012年4月28日报道:今夏上海电网最高用电负荷将达2 850万k W,考虑极端连续高温因素,最高负荷需求为2 900万k W,高峰时段将存在150~200万k W的供电缺口。为何上海的供电缺口连年“居高不下”?主要原因是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已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发电厂发出的电经过输电线路到达用电地区后,必须得由降压变电站的变压器降低电压后,才能经配电线路分送到各客户。由于一座变电站的供电能力和供电范围是有限的,因此,在居住区建设变电站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变电站,不少居民一直心存顾虑:变电站周围是否有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影响?为此,记者请教了有关方面的专家来答疑解惑。

上海交大高电压实验室主任、傅正财教授介绍,“电磁辐射”是指电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由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只有在高频电路中,能量才会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围空间传播出去,即产生“电磁辐射”。而我国电力系统交流电压和电流的频率为50 Hz,属于极低频范围。人们熟悉的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等,他们的频率远高于50 Hz。电力基础设施的基本功能是输送50 Hz的交流电能,输电线路和变电站会在其周围空间产生感应电场和磁场,但其能量几乎全部在输电线路和变电站设备中传递,在电力设施周围几乎无“电磁辐射”。由于人们对电磁场或电磁波特性的不了解,一直以来,“电力设施存在电磁辐射”是人们对电力设施的误解。

尽管,电力设施周围几乎无电磁辐射,但是人们还是有隐忧:变电站对人体健康是否有负面影响?对此,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投入巨资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通过大量动物、志愿者的实验室试验、职业人群的调查,流行病学、物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之后,才确定了安全限值。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在1998年发布的导则中,工频电场限值职业人员和公众分别是10 k V/m和5 k V/m;工频磁场限值职业人员和公众分别为500μT和100μT。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2002年发布的标准中,电场限值职业人员和公众分别为20 k V/m和5 k V/m;磁场限值职业人员和公众分别为2 710μT和904μT,比ICNIRP的限值宽松。大多数先进工业国家和组织对于工频电场、磁场都采纳ICNIRP的限值。我国参照ICNIRP发布的导则,结合国情制定有关工频电场和磁场限值的行业标准,目前工程环保评估采用4 k V/m和100μT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和磁场的评价标准。因此,我国实行的标准源于国际标准,更严于国际标准。

在我国,电力设施建设与运营不仅 “高标准”,还“严要求”监管。国家环保部专家库咨询专家杨新村教授告诉记者,《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电力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共同约束并促进着电磁环境的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比如,电力设施在建造时选线选址避让居民集中区,在设计中积极采用环保方案和利于环保的新技术,在施工中执行规范管理,在竣工时加强环保验收,等等。目前,现有和新建的工程都必须符合国家环境评价标准的要求,而实测下来,这些电力设施周围实际的电场、磁场水平通常远低于标准限值。

猜你喜欢
电力设施限值煤炭
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好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分析
预控措施在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中的应用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煤炭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辽宁省辽河流域石油炼制排放限值的制定
中美炼钢行业污染物排放限值研究
煤炭的“未来”
蓄电池SOC限值下的微电网协调控制策略研究
环境保护部解读新发布的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