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的海外之路

2011-03-31 07:09
民生周刊 2011年48期
关键词:孔子汉语学院

□ 本刊记者 郭 铁

孔子学院的海外之路

□ 本刊记者 郭 铁

2010年4月15日,中国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女士(前排左二)出席西班牙巴塞罗那孔子学院揭牌启动仪式。

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在全球超过105个国家建立了350多所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这105个国家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86%,也就是说,孔子学院几乎涵盖了所有文化大国的疆域。

选择孔子作为汉语教学品牌,被一度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标志。一座孔子学院的落成,从两国文化的磨合碰撞,到因地制宜的教学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开花结果的同时,也在改变或修正世界对于中国的认识。

孔院里的“和而不同”

2007年4月9日,孔子学院总部在北京成立,主管部门为国家汉办。孔子“和而不同”的理念,体现出中国在世界文明生态中所追寻的一种处世之道,既代表着友好与和平,同时也更易与西方的普世价值相契合。

然而,孔子学院在海外落地,通常采取合作办学模式,即成为对方所在大学或研究机构的一个学院。在此过程中,文化差异不仅体现在肤色及语言上,有时也体现在办学及管理理念的摩擦上。

“全世界这么多孔子学院,每一所的办学特色和教学方式都不一样。”拥有多年孔院办学经验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处处长张晓慧有感而发,“尽管是合作办学,但在对方看来,孔子学院就是他们的一个分支,因此在管理上要遵循他们的管理章程。”

每一所孔子学院的院长,都由中外双方委派的院长共同担任。在此过程中,由于外方院长拥有管理上的绝对控制权,因此中方院长往往感觉到自己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我们的院长如要开展什么活动,都要通过外方院长的审批才能通过,许多院长就觉得:我们中国拿出了这么多钱,为什么要处处受制于外国人。所以在培训时我们就要向那些准院长强调合作精神,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要把中国文化带出去,谁说了算并不重要。”张晓慧说。

除了管理方式上的摩擦,真正让中方代表感到不适的,恐怕还是前期接触时,当地人民对于中国在认识上的局限和误解。

辽宁大学留学生院院长文然教授在回忆前往立陶宛建立孔子学院的过程时,总要讲一讲“厨子”的故事。

2010年1月14日,中国国家汉办与立陶宛维尔纽斯大学正式签署了建立孔子学院的协议,协议中确定了辽宁大学作为中方合作院校。而具体的合作事宜,就交给了身为留学生院院长的文然。

在与维尔纽斯大学往来的过程中,文教授“领教”了立陶宛人对于中国人的呆板印象。

“立陶宛境内的华人较少,为数不多的几个华人要么是开餐馆的,要么就是在餐馆里做后厨的,因此在当地人眼里,中国人的形象就是厨子。”

“你是厨子吗?”当文然带着几个中方老师进入立陶宛机场海关时,工作人员不由自主地问道。这种问题让几位来自中国的“高级知识分子”哭笑不得,却又未免心生感慨。

把真正的中国和中国文化带给立陶宛,这几乎成了文然和老师们的共鸣。“我们希望通过孔子学院的建立打开一扇窗,让立陶宛人更全面地接触中国人和中国文化,而不单单是中国厨师。”

“在一次汉文化活动中,一位立陶宛商人希望我们能够帮忙牵线,在中国建立第一批立陶宛本土品牌的连锁超市。我们不仅要走出去,还要带回来,两国文化才能真正交流。”文教授说。

2011年10月15日,北外孔子学院工作处张晓慧处长(右二)为参加“2011外国本土汉语教师教材培训”的学员颁发证书。

没有教材的教材

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认为,在内容建设方面,孔子学院是一个全方位的文化交流平台。

起初,孔子学院的主要办学目的,是为那些已经具备中文专业的国外大学提供教学指导与服务。然而实际接触下来,汉办发现,随着汉语热的逐渐升温,汉语教学已经不能完全局限于大学内的精英式教育。

有时,孔子学院要深入到居民的社区大学,为那些零起点的学生教授汉语。然而用中文向只会说“您好”“谢谢”“再见”的老外介绍中国文化,无异于对牛弹琴。因此,这就对中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完全熟知中国文化,同时也要具备流利使用外语的能力。

“双方的文化交流是很重要的内容,孔子学院目前一是教汉语,二是搞文化活动。比如在美国,我们就会和美国人谈到第一个到中国的美国人是谁?到中国来干什么?第一个到美国的中国人又是谁?学生中有人说这个,有人说那个,这本身就是一个切入的话题。”许琳说。

“二是有汉学家基础的大学,比如美国斯坦福、哥伦比亚这些著名大学,汉学家的造诣是很深的。因此,我们的重点就放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研究方面。比如,中医、武术、烹饪、戏剧……现在都成了孔子学院传播的内容。”

以维尔纽斯孔子学院为例,在那里,中国文化被赋予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更加亲切,也更加现代。目前,维尔纽斯大学设有汉语硕士专业,隔年招生,有学生近30人。而在今年4月份,孔子学院又将汉文化的触角伸向了立陶宛的中学。

茶文化、剪纸、书法……除了这些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活动外,孔子学院还举办了许多极具“后现代感”的文化课堂,如讨论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灵魂起源,这让许多中国本土学生也大跌眼镜。

正如张晓慧所说,这些分布在100多个国家的300多所孔子学院,不可能也不应当使用统一版本的教材和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灵活机动”往往是各个老师需要掌握的“必杀技”。他们必须时刻做好准备,以面对从教室的各个角落里突然冒出来的古怪问题。

“学生需要什么就教给他什么,没有现成的、固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如果学生想将来到中国去留学,我们有一套课程教你,说你留学时汉语要达到什么水平,要达到这个水平读什么教材。有些学生将来要到中国谈生意,我们就用当地语言告诉他一些中国的法律。”许琳说。

严格的人才选拔

在孔子学院,跻身于教师队伍的人员,除了公派的汉语教师,还有被外国人称为“中国的明信片”的志愿者们。在基础汉语的教学中,这些刚刚本科或研究生毕业的大孩子们,往往成为孔院里最活跃的换氧细胞。

2010年的最后一个寒假,一则招募赴泰国志愿者的消息让叶虹和同学们眼前一亮。

叶虹就读于江西省九江学院对外汉语专业,能够出国担任汉语老师,无疑是她最好的出路。“经过近三天的焦急等待,我接到了面试通过的消息。就在大家还沉浸在过年的喜庆中时,我收拾好行李踏上了去上海培训的路途。”

与此同时,与叶虹有着千里之隔的小熊,却没能收获同样的幸运。令小熊感到意外的是,在自己就读的燕山大学,竟没有一个汉语专业的同学考上志愿者的行列。

“意外,是因为我觉得对汉语和汉文化了解最多的,应该是中文的学生才对,我们之所以被淘汰下来,就是因为外语不过关。”

这种母语不及外语重要的选拔机制,同样也引起了张晓慧的关注。“现在孔子学院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面临许多问题。我们有许多非常优秀的对外汉语老师,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本专业领域找到合适的工作。现在往往是外语说得好的不懂汉语教学,汉语教得好的外语又不过关,所以人才依然是稀缺资源。”

一路上过关斩将,这些有幸被选拔上的志愿者要在出国之前进行三个月的培训。一是国情培训,熟知当地的习俗、文化、地理、政治。二是教学法培训,培训教师多是在国外孔院有着丰富经验的教师或志愿者。

叶虹的出国前培训是在华东师范大学进行的。培训过程中,她不仅要学习各种教学技巧、汉语及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泰语。

2011年5月23日,叶虹和其他志愿者从广州出发、出境;2个半小时后,到达曼谷机场。叶虹被安排在一所华人开办的泰国罗勇公立光华学校。

由于所教学生年级跨度比较大,叶虹的教学方式也各有不同。对待幼儿园的孩子,叶虹上课时会拿一些带有图片的字卡,先从水果教起,再教礼貌用语、唱歌、画画、跳舞等。

“教高年级的孩子又会不同,这里的孩子从小就学习中文,课本的难易程度和国内差不多。我一般是把中文写好,查字典,写上泰文,有些查不到的就请本土老师帮忙。我同样也要求他们到我这里来读书和背书。”

叶虹认为,汉语教师志愿者是中国汉办组织的,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着很大的作用。“他们称我们是‘中国的明信片’、‘和平使者’,我们在外是代表中国的。所以在这里,我们都格外小心,生怕给志愿者这个队伍抹黑,给国家抹黑。”

截止目前,汉办已经派出近2万名汉语老师和志愿者,为后续的孔院师资队伍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

语言学习仅仅是中国文化传播的第一个层面,孔子学院还应该让外国人了解现代的中国,成为中外现代文化交流的窗口。

孔院未来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学院并不是国外唯一存在的汉语教学组织。在许多国家,汉语培训机构已经形成非常成熟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为此,有人不免提出构想,未来的孔子学院是否要走市场化道路?面对竞争,孔子学院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品牌地位?

张晓慧认为,在一些运作比较好的地区,孔子学院的一些培训课程已经开始盈利。但即使孔子学院在经费上能做到自给自足,这些收益也要用于孔院日常的活动经费,而不是揣进个人腰包。孔子学院将始终是一个公益性组织。

而说到与其它汉语培训机构的竞争,张晓慧很释然:“这些年我们也一直努力创新品牌项目,以适应多样化的需求。面对国外本土的汉语培训机构,我们要做的不是和他们竞争,或者把它们赶出市场,而是要做高端服务,以求给这些培训机构做出指导或培训,注重与他们的合作。”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尽管全世界学汉语、说汉语的人多了,但汉语的功利性使用目的正在增强。外国人更加注重短期而快速的语言交流技巧,真正肯坐在大学教室里研究汉文化的外国学生却在减少。“比如德国,很多德国企业为了与中国做生意,都对员工进行汉语培训。但在德国的高校,汉语专业实际上正在萎缩。”

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于方兴未艾的汉语热而言,并不是个好消息。在张晓慧看来,“除了输出中国汉语教师,孔子学院还要提升当地汉语教学的‘造血’能力,让融贯中西的外国学者传播汉文化,才能真正提升传播效果。”

此外,文然教授认为,目前孔子学院发展需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是要完成“汉语教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现代学术交流”这样模式上的过渡。语言学习仅仅是中国文化传播的第一个层面;中国古典文化具有相当的魅力,可以成为外国人的文化参考,但孔子学院的任务还应该让外国人了解现代的中国,成为中外现代文化交流的窗口。

□ 编辑 张 宁 □ 美编 阎 瑾

猜你喜欢
孔子汉语学院
学汉语
初等教育学院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学院掠影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