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珠 审校 蔡建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46
《外台秘要方》由唐代王焘所纂,全书共40卷,1104门。全书涉及美容方药数量颇丰,内容包括美容治疗和美容保健两个方面,是对唐以前美容医学内容的一次总汇,颇具特色和研究价值,笔者通过对《外台秘要方》中中医药美容专卷-卷第三十二面部面脂药头膏发鬓衣香澡豆等三十四门的部分美容方在具体归纳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初步探索。
该卷记载各类美容方药220首,从美容作用上来说,涉及祛斑、悦色、生发、乌发、香身等多种损美性疾病;从美容部位上来说,涉及颜面、口唇、眉目、头发等;从美容剂型来说,涉及内服中药,外用中药面膜、脂类(面脂、口脂、手脂)、膏类(面膏)、洗液(洗头、洗面、澡豆)以及染发液等。为便于研究,本研究将其美容方剂分为“美肤驻颜”“生发美发”“香体除臭”“其他美容方法”4大类,凡是具有美白润肤、美化容颜功效,或用于治疗某些面部疾患的方剂,均列入美肤驻颜方;凡是具有生发、乌发、去头屑等功效的方剂,均列入生发美发方;凡是具有芳香除臭功效,用于熏衣、香身的方剂,均列入香身除臭方;凡是载有“烧甲煎法”“造胭脂法”等制作方剂,均列入其他美容方法。现将这4类方剂的载方情况简述如下。
美肤驻颜方共收方剂98首,其中面膏面脂方15首,洁面增白9首,去面皯黯方34首,治皯疱方28首,杂疗面方12首。生发美发方共收方剂87首,其中沐头去屑17首,生发方32首,乌发方18首,治头疮方17首,令发不生3首。香体除臭方共收方剂18首,其中澡豆方8首,熏衣香方10首。其他美容方法共收方剂17首,其中手膏方3首,口脂方3首,烧甲煎法6首,造胭脂法1首,造水银霜法2首,鹿角桃花粉方2首。
归纳一下这220首美容方药,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20味药物依次见表1。
在美肤驻颜方中,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0位药物及下药次数分别是白芷22,白附子19,茯苓18,细辛17,麝香17,川芎16,木兰皮14,零陵香12,葳蕤12,藁本12。其中常用药物都是历代本草书上明确记载有美容作用的药,而且至今仍是制备美容化妆品的常用药,现将其中数药简单叙述一下:白芷,味辛,性温,无毒,有祛风、燥湿、消肿止痛、通窍排脓的功效。历代都被视为美容佳品,《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白芷“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1],有学者实验研究表明,白芷制剂加黑光照射有治疗银屑病的功效,对多种细菌和皮肤致病菌真菌有抑制作用,可改善微循环,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延缓皮肤衰老,并可去除面部色斑[2]。
表1 《外台秘要方》美容药物使用情况
在记载生发美发方中,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几位药物及下药次数分别是白芷18,防风16,猪脂15,附子14,莽草14,细辛13,蔓荆子11,川芎10,其中白芷除了美白润肤外,也用于治头面皮肤燥痒风痹之症,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中载有“治发秃,生发白芷膏方,用以洗头泽发”[3],可起到生发作用。防风,现代药理研究,其含有挥发油,可营养毛发,使毛发滋润有光泽;又有一定抗菌作用,能抑制头皮细菌的产生。
香体除臭方中,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几位药物及下药次数分别是丁香9,麝香9,沉香8,甘松香7,白芷6,其常用药物均为气味芳香之品,其中很多药物迄今仍是制备各类化妆品所必须的赋香剂。丁香,味辛,性温,具有逐秽臭、乌发、疗癣疮的功效。《本草述》中记载“辛辣之味不少,乃丁香之辛为甚。辛而烈者亦少,乃丁香以辛味能发香之臭[4]”。麝香,名贵的芳香药物,《神农本草经》记载“主辟恶气,杀鬼精物;温疟;蛊毒;痫痉,去三虫[1]。”还有抑菌、消炎功效。
其他美容方法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依次是麝香9,沉香6,丁香5,甲香5,藿香4,以上这些药物大多数气味芳香,是天然的香料,其中有的含有营养成分,如维生素A、E等,有的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对皮肤真菌有较强的抑制活性,有美容消斑和消除皮肤炎症的作用,故用此类药物用于制作美容制剂。
《外台秘要方》美容专卷-三十二卷极大的促进了中医美容的发展和丰富了美容方药和美容方法的内容,其中包括治疗面部损美性疾患和美化面容、皮肤、毛发,而且其配伍严谨,制作精良,剂型多样,用法各异,疗效显著。从美容方法上来说,它不仅载有药物,方剂美容,而且主要大多数运用外用中药,包括面脂、面膜、面膏、口脂、洗面药、手膏、洗头液、染发液等,许多方法简便、安全、有效,适应于不同部位,具有不同作用,为现代中医美容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如生物化学、中药化学的发展,为中医美容学提供了现代研究的手段和依据,《外台秘要方》是中医美容的宝库,笔者期望挖掘整理古代医家留下的宝贵经验,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了研究开发天然的护肤、美发、香薰制品,为全人类造福。
[1](清)顾观光,辑.杨鹏举,校注.神农本草经[M].第2版.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108,149.
[2]任娟莉.《千金方》去黑曾方运用探要 [J].陕西中医,2003,24(1):80-81.
[3](晋)刘涓子,撰.(南齐)龚庆宣,编.于文忠,点校.刘涓子鬼遗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60.
[4](清)刘若金,著.郑怀林,焦振廉,任娟莉,等校注.本草述校注[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