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丽
吉林省永吉县岔路河中心卫生院,吉林 永吉 132214
近年来消化性溃疡的发患者数逐年增多,临床上所谓的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总称[1]。胃溃疡好发于中老年人,十二指肠溃疡则以中青年人为主。奥美拉唑(洛赛克)自1982年首次应用于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其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可。2009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卫生院应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28例,并与同期应用雷贝拉唑治疗的28例患者的疗效作比较,现报道如下。
2009年1月~2011年1月选择笔者所在卫生院来院治疗的5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28~62岁,平均(42.3±2.3)岁;全部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周期性的左上腹部钝痛、灼痛、胀痛,胃区不适,饱胀,返酸,暖气,烧心及食欲不振等症状。初次发病者11例,复发2次以上入院治疗者45例。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
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20 mg,每日1次,呋喃唑酮0.1 g,每日2次,克拉霉素0.5 g,每日2次,疗程为7 d;观察组除了将雷贝拉唑换为奥美拉唑,其他同对照组。治疗期间停服其他药物,疗程前后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详细记录临床症状及药物的不良反应。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或X线复查胃黏膜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或明显减轻,胃镜或X线复查胃黏膜较前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胃镜或X线复查无好转。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其中疗效处理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胃痛、返酸、烧心、暖气、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均明显消失,其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8.5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观察组4例在服药过程中自觉头痛、恶心、腹胀等。对照组出现食欲减退2例,便秘3例。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均未异常。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胃酸、胃蛋白酶和幽门螺旋菌(Hp)等侵袭性因子的增强有关。其中Hp感染损害了控制胃酸分泌的反馈机制,使胃黏膜局部的pH值升高,故消化性溃疡治疗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能促进溃疡愈合[3]。
20世纪60年代H2受体拮抗剂的研制成功并应用于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重要作用,然而H2受体拮抗剂对于白天饮食引起的胃酸分泌以及24 h胃酸分泌的抑制还不够理想[4]。
奥美拉唑是近年来研究开发的作用机制不同于H2受体拮抗剂的全新抗消化性溃疡药物之一,奥美拉唑为H+-K+-ATP酶抑制剂,是一种强有力的抑酸剂,能够高选择性地与H+-K+-ATP酶结合,并产生不可逆抑制作用,降低壁细胞H+-K+-ATP酶功能,减少胃酸分泌[5]。雷贝拉唑是第3代H+-K+-ATP酶抑制药,其代谢大多通过非酶途径,能快速抑制胃酸的分泌,迅速为抗菌药发挥作用提供适宜的胃内环境,与抗生素联合使用能够更有效地杀灭Hp。盛继光[6]选择2006年8月~2007年12月笔者所在卫生院门诊收治的患者90例,给予奥美拉唑20 mg,每天早饭前30 min口服,晚上睡前加服20 mg,连续服用6周;阿莫西林1 g,2次/d,早晚饭前30 min口服,连续服用7 d;克拉霉索500 mg,2次/d,早晚饭前30 min口服,连续服用7 d。结果显示,消化性溃疡治愈的总有效率为94.44%。本组资料显示,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8.5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均未异常。与上述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奥美拉唑强效的抑酸作用、每日口服1次、用药间隔时间长等为患者服用带来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19-430.
[2]李芳,梅杰.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3):3989.
[3]刘淑珍.奥美拉唑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2):66-67.
[4]李加善,李国华,李有兰.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35例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08,37(2):143-144.
[5]姜鸣骅.100例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4):162-163.
[6]盛继光.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90例疗效观察 [J].吉林医学,2010,3(14):1981-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