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湾水域的一座石油开采平台
今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全面上涨,特别是油价出现了较大幅度上涨,给各国都带来了一定的通胀压力。
油价的上涨由几方面的因素构成:首先,中东和北非地区的政局不稳,给油价带来了“风险溢价”。从美国西得克萨斯原油和英国布伦特原油的价差来看,这一“风险溢价”在15美元左右。其次,美元持续走软带来的“计价效应”。2010年底以来,名义美元指数贬值4%左右,使以美元计价的石油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上涨,估计对油价上涨带来的影响大约是5美元左右。第三,世界经济保持复苏态势,新兴经济体长期增长看好,为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提供需求面的支撑。2010年大部分时间油价都难以突破85美元,但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力度增强,在中东局势动荡之前,油价就已经达到95美元。与此同时,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也持续上涨,说明需求面的因素可能是主要作用。
6月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一定幅度的调整。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包括:美元走强、通胀压力上升致使各国收紧宏观经济政策、投资者获利了结等。在短期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有利于缓解各国当前的物价上涨压力。但从中长期来看,发达国家保持相对宽松货币政策、美元弱势调整、新兴经济体继续快速增长等因素没有发生变化,大宗商品价格经过一定幅度调整后将会重拾升势。(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