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油茶低温害调查研究

2011-03-26 08:38:14
自然保护地 2011年2期
关键词:尤溪尤溪县海拔高度

杨 秀 丽

(福建省尤溪县营林管理站 365100)

在植物生长季节里,如果地面和植物表面的温度降到植物所能的临界温度以下 ,使值物受到危害或死亡的现象称为低温害[1]。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一种较为抗寒的物种,通常在冬季休眠期能耐短期零下 10℃的低温[2]。尤溪县有悠久的油茶种植历史,气候条件适宜油茶生长,通常不发生冻害和低温害,但在2010年2至3月期间,由于先是温度回暖过快,气温达10-24℃,促使油茶过早地进入生长季节。而到了3月9日—11日气温大降(最低气温零下3-5℃,最高气温为7-10℃,降幅超过10℃,并持续多天),使许多树种(高海拔地区连马尾松都受到低温害)受害。为了探究规律,科学采取措施指导生产尽量减少油农的损失,我们进行调查研究,也以与同行共鉴。

1 调查区的基本情况

本县地属亚热带大陆性和海洋性兼并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较为优越。全县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5-19℃之间,极端最高气温40.5℃,最低气温-9.6℃。年平均雨量在 1600-1800毫米,最多年雨量达2343.3毫米,最少年雨量966.7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3%,年蒸发量1331.4毫米。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大风、冰苞、雷击。农业生产上有三寒:倒春寒,五月寒、极秋寒。最冷月通常在1月(少数在2月),一月平均气温6.1-8.7之间;日最低气温≤0℃寒冷天气,在西城地区出现在11月下旬到次年3月上旬,以1月为最多,每年平均13天。管前、汤川两地出现在11月上旬到次年4月上旬,每年平均26-30天。影响我县的冷空气弱的多,强的少,≥10℃降温只占11%。地中(5、10、15、20厘米深)温度,年平均值分别为22.6℃、22.5℃、22.6℃、22.5℃,比年平均气温高3.6-3.7,其年变幅在2.4-2.7℃远小于气温年变幅,1月在11.5℃-12.5℃之间,2月在 13.5℃-13.9℃之间,3月在17.2-17.0℃,4月达22.0-21.4℃之间。各温度地温变化较为稳定,随着深度加深,冬半年地中温度略有增高,夏半年略有降低[3]。据多数油农反映尤溪油茶因最冷月常在1-2月,油茶开花在11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此后,凋谢的花瓣包裹幼小的子房,至3月下旬开始较快生长后脱落,保护幼果的正常生长不受冻害,嫩梢的抽动通常也在3月的中下旬。

2 调查方法

采用电话咨询访问法与随机布点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时先向油农多方咨询油茶的物候期及本次低温冻害情况,了解整体的大致情况,再根据访问情况结合前人已有的研究[2][4],估计出重要影响因素,确定以不同海拔高度带和3个不同坡向为重点调查因子,随机设置27个样点,每个点随机抽取10株调查受害的株数与相应的受害等级,重点对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的地上部分受害情况进行调查。参照彭邵锋、饶军等人的研究[2][5],预计主要是地上的嫩梢、幼叶、幼果和老叶与冬芽和枝条受害并确定出受害等级,详见表 1-油茶低温害等级表。同时在受害症状表现比较明显的受害后第2-3周进行抽样调查。

表1 油茶低温害等级表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发现普通油茶地上部分在这次低温害中均有受害,受害等级在1-3级间,在普通油茶不同品种间存在受害差异,以一种厚叶多毛型品种受害最为普遍,且受害等级均达到3级详见表2:油茶低温害调查结果表。没有发现地下部分受害的明显表现。另在西滨镇华兰村有1片采取稻草覆盖的新植油茶林的抽稍均未发现受害。

表2 油茶低温害调查结果表

3.2 调查结果分析

(1)特殊品种的受害情况

从表 2可见尤溪普通油茶的厚叶多毛型品种在这次受害中,受害普遍,凡抽样中有遇到该品种植株均受害,受害率达 100%,受害等级均达3级,经计算其受害指数达50%,不受海拔高度带及坡向的影响。这可能与该品种在这里表现的独特的抗害性能有关,这也与庄瑞林等人[4]的研究油茶的抗寒性能与叶片的组织结构有关的结论相一致。

(2)大多数品种的受害情况

表3 各样点受害指数一览表(%)

因普通油茶受害受多方因素影响,其随机性强,抽样点布置也是随机的,所以用两向随机模型[7]进行方差分析和 q检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普通油茶大多数品种方差分析表。

表4 普通油茶大多数品种方差分析表

从表4可知,本次大多数品种的普通油茶受海拔高度带的影响大,达到统计学的极显著水平。受坡向及坡度与海拔高度带的交互作用的影响小,均达不到显著差异水平。再对海拔高度带的影响进行q检验的多重比较得表5-普通油茶大多数品种多重比较表。

表5 普通油茶大多数品种多重比较表

从表5可知,普通油茶的大多数品种的受害程度两两间均有极显著的差异。可见海拔高度带对这次低温害的影响是个重要因素。这也许与随着海拔高度增高温度降低强度更大,超出油茶生长季节时温度的忍受程度更强有关。

(3)从华兰村中有采取稻草覆盖而无发生受害的情况上,该项措施具有提高地温,减少降温幅度的作用,在生产中可应用。

(4)从调查中发现本次低温害对地下部分无明显症状,这与尤溪此间地温近17℃非常适宜根系的生长有关。

4 结论与讨论

(1)低温害对尤溪县的大多数普通油茶品种而言,表现受海拔高度带影响很大,以550m以下的海拔高度带受害最小,受害指数16.6%至19%之间,对当年油茶果的产量影响较小。以高海拔带760m以上受害度最大,受害指数达50%,严重影响了当年油茶果的产量。低温害对尤溪大多数普通油茶的品种在不同坡向有影响,以阴坡受害略为严重些,但均达不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水平,其海拔高度带与坡向的交互作用也不明显。

(2)低温害对尤溪县普遍油茶的一种厚叶多毛型品种表现了一致抗寒能力较差,均达到3级,受害指数均达到50%,对当年的油茶果的产量有很大影响几乎绝收。

(3)从本次尤溪普通油茶遭受低温害情况看,建议:要高度重视低温害对油茶生长的影响、产量的影响,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诸如在种植时尽量不选用厚叶多毛型品种,在高海拔高度带尽量少种植,在预知强降温时采取提高地温、气温的覆盖,昼灌夜排、燃烟等减少温差的措施来降低受害程度,确保油茶果的当年产量没有明显下降。

(4)对本次油茶低温害的嫩芽、嫩梢、幼叶及幼果的耐低温限度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1] 蔡天麒编.气象学(林学类专业用).南京林学院,1984.5:105.

[2] 彭邵锋,陈永忠. 油茶冻害及其防治措施.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2):184-186.

[3] 福建省尤溪县气象站.尤溪气候.1980.12: 1-7.

[4] 庄瑞林.中国油茶.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03:94-95.

[5] 饶军,张云珍.温州市文昌桥杨梅冻害调查.江西科学,1996.14(3):180-181.

[6] 陈振东,林秀香.福建省棕榈科植物冻害调查初报.福建热作科技,2001.26(1): 33-35.

[7] 洪伟.林业试验设计技术与方法.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39-64.

猜你喜欢
尤溪尤溪县海拔高度
尤溪县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教育评论(2022年3期)2022-04-22 04:51:32
故障状态下纯电动汽车环境压力及海拔高度估算方法
北京汽车(2021年1期)2021-03-04 13:05:46
尤溪三景
海峡姐妹(2017年11期)2018-01-30 08:57:43
福建省尤溪县老年大学校歌重焕青春谱辉煌
爸爸的手提包
小布老虎(2017年2期)2017-07-31 17:14:32
闽中有尤溪 岁寒出金柑
海峡姐妹(2017年1期)2017-02-27 15:22:36
尤溪:以控费红利换改革成效
中国卫生(2016年8期)2016-11-12 13:27:00
美丽的尤溪
民族音乐(2016年6期)2016-04-04 18:37:18
落实村级“零接待”制度的几点思考:以尤溪县为例
不同海拔高度人群胃蛋白酶原血清水平差异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