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福江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企业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和谐企业,促进企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精神动力。对于企业来说,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这些精神,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着力发展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兴起企业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企业软实力,为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竞争能力,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力。
企业文化价值观的主要作用
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决策者对企业性质,目标,经营方式的取向做出的选择,是员工所接受的共同观念,是长期积淀的产物,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员工所共同持有的,是支持员工精神的主要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艰苦努力的结果,是把所有员工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企业行为规范制度的基础。企业价值理念体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表现为企业对所期求的目标做出的价值选择,对自身存在意义的认识,确定企业行为合理性原则以及指导企业健康发展的价值取向等。
一、企业文化价值观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确立了精神支柱。企业价值观是企业领导者与员工据以判断事物的标 准,一经确立并成为全体成员的共识,就会产生长期的稳定性,甚至成为几代人共同信奉的信念,对企业具有持久的精神支撑力。当个体的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一致时,员工就会把为企业工作看作是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总要遭遇顺境和坎坷,一个企业如果能使其价值观为全体员工接受,并以之为自豪,那么企业就具有了克服各种困难的强大的精神支柱。
二、企业文化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的基本特性。在不同的社会条件或时期,会存在一种被人们认为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价值,并以此作为价值判断的基础,其它价值可以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方法“折算”成这种价值。这种价值被称为“本位价值”。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和文化共同体,在其内部必然会形成具有本企业特点的本位价值观。这种本位价值观决定着企业的个性,规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例如,一个把利润作为本位价值观的企业,当利润和创新、信誉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它会很自然地选择前者,使创新和信誉服从利润的需要。
三、企业文化价值观对企业及员工行为起到导向和规范作用。企业文化价值观是企业中占主导地位的管理意识,能够规范企业领导者及员工的行为,使企业员工很容易在具体问题上达成共识。从而大大节省了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企业价值观对企业和员工行为的导向和规范作用,不是通过制度、规章等硬性管理手段实现的,而是通过群体氛围和共同意识引导来实现的。
四、企业文化价值观能产生凝聚力,激励员工释放潜能。企业的活力是企业整体力(合力)作用的结果。企业合力越强,所引发的活力越强。第一,以企业领导人的言传身教来树立统一的价值观。员工的企业价值观并非天生,需要企业的灌输与宣传,经过不断地潜移默化后,员工才能逐渐接受并内化为企业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企业领导人的倡导与宣传,宣传工作以深化对价值观的认识。第二,健全配套机制,企业价值观渗透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每一环节。第三,塑造企业精神。包括了一个企业所应有的企业传统、时代意识、基本信念、价值观、理念。成功的企业都拥有自己的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应坚持的基本价值取向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价值取向。企业文化的核心应当是“以人为本”。现代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是不能仅仅关注企业文化的功利性,更重要的是关注企业文化的人本性。企业应该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能否真正体现这一点,是检验企业文化优良与否的一个“试金石”。现代企业文化理论主张“企业即人”,企业中的人、财、物的管理应当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而“人”则势必处于管理的中心。在现代企业中,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在企业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即自然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中,惟有人力资源的“存量”和“增量”具有深度的可再开发性,具有可转化为其他社会财富的“增殖力”和“扩散力”。要努力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将企业文化建设同管理制度改革结合起来,通过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用文化手段建立员工面向知识经济的企业用人、育人机制和激励机制,使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在新制度中充分体现出来。这是企业推进自身文化建设的重点。
突出以人为本,全力依靠员工的主体力量。员工是企业文化的基本载体,是推动企业文化发展的主体力量。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全心全意依靠全体员工,建立共同的文化氛围,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及企业目标、企业精神、职业道德等,使企业文化得到企业全员的认同,使员工形成同一理念,并通过培训等多种形式,让员工自觉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用文化理念指导个人行为,使每个员工的思想感情和命运与企业的安危紧密相连,摒弃那些对企业长远发展不利的行为方式,并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把企业目标转化为员工的努力方向和自觉的行为取向,激发员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聪明才智,使员工自觉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大大增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以“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价值取向。从社会价值观与企业的关系来看,企业价值理念构建在考虑经济利益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社会道德准则与社会责任的存在,确立“诚信为本”的道德准则与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道德理念。
人类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以道德为基准的,而不能以道德沦丧为代价。诚信,是企业的立业之本,是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基础,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因此,企业价值理念必需树立“诚信为本”的道德准则,才能形成竞争中的双赢对局。随着市場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时代赋予企业“诚信为本”新的内涵。诚信为本,不只是要求企业讲究商品质量,货真价实,以及在与客户、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中自觉遵守并履行承诺,更加要求企业在追求自身发展与利润的同时,全方位地坚持诚信。
责任创造机会,机会创造成功,从企业价值理念构建的角度看,企业公共形象之所以能得到提升,必须体现社会责任的承担,树立回报社会的意识。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责任除了为股东追求利润外,也应该考虑相关利益人,影响和受影响于企业行为的各方的利益。即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对自身经营行为的道德约束,因此,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经营理念,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承担对利益相关者、环境、社会的责任,积极适应社会并参与社会的发展。
三、坚持安全文明的企业文化价值取向。安全文化,是以保护人的个体生命为价值取向的人类活动之总和。高度注重安全文化的价值导向,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生命价值这个核心,已成为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企业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标准不仅仅反映在经济指标上,更重要的是反映在职工群众生活的质量指标上,反映在人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环境上。抓好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激发人的潜能,构建和谐的企业安全文化,实现安全生产的良性互动。
创建安全企业文化要着力从加强设备硬件建设投入是基础;完善并规范地执行管理制度是关键;提高人员素质是根本保证三个层面来构建企业的安全文化。要看到提高人的安全素质是以人为本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营造企业“关注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强化群体的安全意识,提高其技术业务素质和工作责任感,构建和谐的制度文化、执行文化和人文文化,切实解决当前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才能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企业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必须尊重人,关心人,以人为本,采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的利益,使职工找到安全归属感,最终形成安全管理“命运共同体”,推动企业安全文化的改善和提高,达到安全决策和安全操作的目的过程。
四、坚持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取向。以创新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竞争的最高境界。
创新对于社会国家及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但将创新落实到实处、转换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并非易事。例如很多企业(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早已经认识到了自主创新的必要性,但是由于诸多困难:如创新投入资金不足;科研力量薄弱;社会服务措施不到位等,使企业面临不搞技术创新是在“等死”,而投入大量人财物去搞创新又是“找死”的尴尬境地。但以上所列原因决不是阻碍创新的根本性的原因,它只是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程度及速度。而影响自主创新的根本性原因是企业内部还没有形成一个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以创新为核心的价值观是创新行为的内因,它激发着创新的愿望和动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曾因战败导致经济一蹶不振,虽然不具备自主创新的外在条件,但是由于以松下、索尼等为代表的企业,凭借优秀的企业文化的支撑,开创了一条“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独特的适合本国国情的创新之路。海尔曾是亏损百万元以上的街道小厂时,就引进了德国先进的生产线,生产中十分注重优秀文化的培育,把“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质量观扎根于海尔人的心中,落实到了行动中。企业发展自主创新能力首先是一个理念的问题,如果以创新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没有形成,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深层次的问题。
(作者单位: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