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胜利 丁晓燕
(丹江口市一中 湖北 丹江口 442700 )
课外活动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外活动中,学生获得的自我表现、自我发展的领域远远超过课堂上的学习;使学生在集体、社会、大自然、科技、体育、艺术多种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绪体验,激发求知欲,满足发展自我的要求;使学生身心愉快、积极奋发、充满自信、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因而结合新课标,有效而生动地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让课外活动成为一种最重要的开放式的辅助手段,就非常重要.现就课外活动的开展,谈谈笔者的一些具体做法.
高中物理实验课本中,除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外,还根据不同章节的知识特点确定了近20个课外小实验,并增补了10多个.如在“动量”一章里增设了“用自来水观察反冲运动”,“航模飞机的设计”;在“电场”一章里增设了“静电屏蔽现象的观察”;在“光的色散”一节里增设了“室内彩虹形成”等小实验.笔者把这30多个课外小实验编成序列,按教材的特点分阶段以各课外实验兴趣小组为中心组织实施.每个小实验尽量要求学生独立设计,独立操作,并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对于难度大一些的小实验,给予一定的提示与指导.简单实验需要的器材不多且在身边易找,要求他们在实验室外随机场所完成.如“测人的反应时间”、“缝衣针浮在水面上”、“观察光的衍射现象”等大部分小实验均可在实验室外完成.而有些实验需要利用实验室现有器材,必须在实验室完成.如“观察电磁感应现象”、“微小形变的显示与观察”等少部分小实验.
丰富有趣的课外小实验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加深了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动手操作和手脑并用的能力,对学生智力开发不无裨益.
要想培养爱迪生式的大发明家,必须从小事做起.首先,笔者将教材上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较紧的知识作恰当地扩展,引导学生在课外独立完成科技小制作.如学完“静电感应”后,让学生完成了“简易静电吸尘器制作”和“简易验电器制作”;在学完“动量守恒定律”后,让学生完成了“微型火箭的制作”; 在学完电路知识后,让学生完成了“简易热得快自控电路设计与安装”、“节日闪烁彩灯电路的设计与安装”和“多用电表组装”; 学完“透镜成像”后,让学生完成了“照片的拍摄与冲洗”;学完“声波”知识后,让学生完成了“普通开水壶报警器设计与安装”;学完“磁场”后,让学生完成了“指南针制作”等等.
其次,笔者引导学生对身边观察到的和课本上遇到的物理现象作理论和实践上的思考,写出稚嫩而科学的小论文.学了“向心力”知识后,学生写出了《汽车拐弯安全谈》;学了“动量定理后”,学生写出了《汽车制造中的舒适问题》;学了“超重和失重”知识后,写出了《在宇宙飞船中的生活起居》;学了“圆周运动”后,写出了《地球形状为什么是椭球体》;学了“振动和波”后,写出了《房屋建筑中的防震设计》等.生动有趣的科技小制作和小论文撰写活动,极大地陶冶了学生的科学情趣,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独立幻想的能力,对他们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他们未来献身科学的人生道路也有很大的启迪.
结合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笔者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到农村、工厂和街道进行社会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如在丹江水都大道上测定汽车、摩托车的速度后,学生发现不少汽车和摩托车超速行驶,于是他们写出了《城市交通事故成因》并呈送县交警大队,也使自己受到一次交通安全教育.结合“光缆通信”的学习,笔者组织学生参观了街道和工厂的通信线路布局,发现有些地方的通信线路不尽合理,于是他们写出了《通信线路的合理化布局》. 结合电能输送的知识,笔者组织学生到我市偏远农村进行调查和访问,发现有些村落灯光很暗,线路电压降较大.于是他们写出了《关于输电线路的布局与管理的意见》分别呈送该村委会和镇供电所.此外,还就噪声、光、白色污染等环保问题,下水道井盖不全造成儿童不幸坠入身亡的问题等进行了社会调查,都写出了调查报告,并呈交有关单位.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社会生活实际问题,提高了他们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主人翁责任感,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