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蕾,原宪瑞,鞠建波
(1.烟台职业学院,山东烟台264670;2.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山东烟台264000)
评价主体多元化背景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实践探索*
高蕾1,原宪瑞1,鞠建波2
(1.烟台职业学院,山东烟台264670;2.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山东烟台264000)
在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需从解决现实问题入手,以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为主线,探索与评价主体多元相适应的路径和方法。
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实施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顶层设计。近几年,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等方面在国家示范校项目带动下,无论是推进力度,改革深度还是辐射面上均达到空前水平,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范式正逐步形成。但是,为进一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巩固并不断提高其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仍任重道远。特别是在开放度不断加大、评价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呈现多样化的背景下,围绕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化改革,进行深度思考,是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现实问题。
人才培养方案过去通常称为教学计划,是教学进程的设计和课程序列规划,是学校内部的基本教学文件。然而,教育的直接利益相关方是学生及家长,在做出上学还是不上学,选择到这个学校还是另一个学校,读这个专业还是另外专业,甚至选择哪门课程等诸如此类决定时,都应该有一个基本的依据和参照;同时基于上大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人生方向和职业发展以及缴费上需要回报这一现实,人才培养方案的作用已远不是过去教学计划所能担当的,将其称为一份合同是有一定道理的。合同的主体一方是提供课程的学校,另一方是学生及家长,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使学生具有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既然是一份合同,学校和学生的地位当然是平等的,双方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实施应该是有约束力的。
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职业性和开放性是其基本特征。办学水平的高低、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最终应由社会来评价。过去基于学科体系,以知识传授为主线的培养模式很难实现能力目标。封闭式的教学很难获取技术发展、劳动组织变革以及劳动对象和设备工具更新的信息,教育的被动和滞后难以避免。为提高职业教育的有效性,必须做到专业贴近区域的主要行业和支柱产业;课程要由职业成长的典型工作任务生成;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一致;教学要基于工作过程。
教师既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设计者,又是具体的实施者。推进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化改革,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目前,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端正教师的职业态度。改革意味着要改变过去的思维定势和教学模式,既要转变观念,又要有行动跟进,要把教师引导到把设计一个方案、开发一门课程看作是一生的追求,是教师职业成长的重要实践活动这一认识上来。达到这一境界,完成任务已不再计较得失了。二是要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设计和实施,能否达到相应的效果,教师的能力往往是瓶颈。一方面目前职业院校的教师绝大部分是由学科体系的教育培养来的,另一方面科班出身的教师缺乏职业实践经历,需要有教育学和专业技能两方面素养的教师才能驾驭新方案的设计,因此,能力提升和专兼结合是必由之路。
在理论指导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已经成为职业院校改革的方向。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来自于企业、行业的实践专家不单是评价者,而且是重要参与者。工作中有时出于多种原因,自觉不自觉地想简化甚至取消本应是实践专家参与的环节,这是不正确的。有时,可能结果与我们的专业教师事先的想法相似,有些工作可能是简单地重复,但是实践专家发出的声音、提出的观点更具有深刻、具体、现实和身临其境的特点。因此,从职业分析到专业分析,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从工作任务到学习任务,从学校评价到社会评价,在这一系列转化过程中,实践专家不可或缺。
以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课程开发为主线进行专业设计是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主要内容。近几年,由于学习借鉴了来自国外的诸如CBE、DACUM、TAFE等多种方法,学习领域课程以及行动导向教学成为主流,得到普遍认可。但从推介的案例来看,有许多是形似而神不同。貌似从行动领域转化而来的学习领域课程,但实际上是改头换面,还有的将工作过程与生产流程混淆,究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没有运用科学的方法。科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要遵循职业形成规律,实现由生手到专家的能力培养,职业分析、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按照这样的流程,再加上扎实的基础工作,才能对高职教育的专业方案做出科学的设计。
烟台职业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国家骨干校首批立项建设单位,作为示范性院校的二期工程,国家赋予了更为重要的使命,除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和校企合作制度建设要有突破外,课程建设要在现有基础上更进一步。从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以及共同设计、共同实施、共同评价和要求出发,我们提出了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化改革课题,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
首先,从转换人才培养方案的属性入手,掘弃长期以来把培养方案仅仅作为校内教师实施的进程规范的认识,而将其确定为是多方参与,学校与学生签订的一份人才培养合同。具体做法,一是成立由主要用人单位、合作企业、行业、学生家长代表、学校院系负责人以及骨干教师参加的专业建设理事会,承担专业方案的论证、制定和审核批准的职能,各方均应在最后通过的文本上签字,以明确责任。二是建立方案实施的约束机制,实施刚性管理,把所有招生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学院的教学网站上公开发布,作为学生家长选择的依据。开发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反馈系统,接受社会的全天候监控评价。培养方案作为新生入学专业教育的必备材料人手一份。三是培养方案中对教学设施条件、师资等资源以及开设课程、安排的教学环节在实施过程中若变更或调整须提交理事会研究论证。
在骨干校项目建设中,课程建设是参与面最广,持续时间最长,任务最繁重的项目。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们按照重点带动、整体推进的思路制定了课程建设工作方案,按照课程开发的流程确定了课程开发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在学习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在全院推进学习领域课程模式。考虑到观念转变、师资基础以及配套条件等因素,课程建设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分阶段实施,重点放在专业学习领域的构建与开发,公共基础课程改革重点放在专业背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选择建设基础好、实践条件优越、师资团队优良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开展基于职业成长完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改革试点。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而教师能力的提升又是关键。我们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师资培养,把专业方案的设计及教学设计实施项目化管理。在每个系(部)组建由校企共同参与的课程开发项目组,把课程开发的任务进行三级分解,每个教师都承担一定的课程建设任务,参与课程开发各阶段工作。在职业分析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课程体系,在参与实践过程中选择教学项目,在课程开发每个阶段以说课和说专业的形式进行汇报或成果展示,以此作为教师职业能力测评的项目之一,将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作为教师职业成长的平台。
整体的思路是,课程、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条件以及基础条件等教学基本建设都要以人才培养方案为统领,形成协同配合的教学资源集成系统。在课程建设方面,建立教学资源库,把课程标准、教学项目、教材、多媒体、素材、拓展性教学资料分专业在平台上管理展示,实现交互功能。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过专兼结合、企业工程实践,培养教师能够驾驭一体化教学的能力,建立与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相匹配的教师能力测评体系。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方面,要以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要求进行设备配置和环境设计,为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创造条件。教学基本条件建设方面,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为学生专业能力训练和职业素质养成搭建平台。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教高[2006]16号)[S].
[4]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育部教高[2010]8号)[S].
[5]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确定“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教育部教高函[2010]27号)[S].
2011-11-08
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009103)
高蕾(1961-),女,河北孟村人,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