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华
(常州市第一中学 江苏 常州 213003)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展开,教学方式和师生角色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合作学习方式作为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组内及组间互补和互助的一种教学方式,备受关注.
(1)小组合作方式的必要性
物理奥赛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吃苦耐劳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全面的检测和选拔,一直以来都受到理科尖子生的青睐;近年来又在各高校的自主招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关注.高中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难度和广度都非常大,借助常规授课的方式进行竞赛辅导,对课程表上不会设有专门的竞赛辅导课,只能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对讲不完而应讲授的内容进行辅导.在难度和广度上,教师只能给学生讲授基本知识和方法,离真正的灵活运用还差得很远,即使学生认真听了所有的课,最后也未必能取得好成绩.在学生的自主性方面,竞赛的最终结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钻研,但由于竞赛内容难度大,自学困难多,如果学生单打独斗往往会半途而废.
(2)小组合作方式的优点
通过教师指导下分阶段的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很多困难都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小组合作完成阶段任务,把学生的学习空间从课内搬到了课外,促进了学生自学时间的利用率,使学生能够完成竞赛的所有内容.而定期组织的组间交流和教师点评,在总结前阶段学习的同时,指导下一阶段的学习,在承上启下的过程中不断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化.从情感意志的角度,准备奥赛自主学习的过程是考验学生的意志力和坚持性的过程,意志薄弱的学生很容易知难而退,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互相鼓励,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而坚持到最后.
根据竞赛辅导及学生学习的特点,在新授课阶段和复习阶段的实施流程略有不同.
(1)新授课阶段
新授课阶段分为:习(自主预习)-教(精讲精析)-研(合作研究)-展(展示交流)四个步骤.
1)自主预习阶段 让学生预习将要授课的内容,提出自己的思考和问题.
2)精讲精析阶段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辅以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层层剖析,使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合作研究阶段 这是新授课小组合作的关键步骤.教师针对本堂课所讲的内容方法及其延伸,准备一张检测讲义,让学生课后在自主和互助的过程中完成.小组互助的基本要求是完成讲义,这是被动的自主学习.提出要求找一个或编一个能反映本部分知识内容方法的综合题,与其他组交流.这一部分是学生最感兴趣也最有收获的.有时候他们会为了找一个与众不同的题而翻遍多本书,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有时候他们会为某一个自编的习题争得面红耳赤,在推敲题设的严密性和解答方案的过程中完成了对本部分内容的提升.
4)展示交流阶段 一是小组内部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其他小组或教师帮助解决.另外就是重点讨论各组找到或编的经典题.有时还会让学生在原有问题的基础上再设计问题讨论,思维碰撞的过程总会有很多的火花产生;这些火花就是教师预料之外的动态生成.
(2)复习课阶段
复习课阶段分为:驱(任务驱动)-研(互助研究)-展(展示交流)-教(方法提炼)四个步骤.与复习过程相对应的时间段主要在高二的暑假中.这一阶段时间较为充分,关键是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促进思维的系统化和整体化.
1)任务驱动阶段 按单元章节知识点的体系分任务,每组一个单元.
2)互助研究阶段 给定小组两天的时间,要求小组成员之间深度研讨,从知识点、方法、解题技巧、常见题型、易错知识点等方面对单元知识进行总结,以PPT或讲义的形式呈现.
3)展示交流阶段 小组成员像教师一样对其他小组的成员授课,还可以留作业,但要组织和解答作业的交流.
4)方法提炼阶段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知识与方法的总结、提炼和补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果按章节的任务顺利完成,那么第二阶段的复习工作就按“基本方法”的体系分任务,而后进行总结,供交流使用.
(1)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分组原则是自愿的原则下兼顾组内异质.因为长达两年刻苦的小组学习,自愿原则下的分组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般2~3人一组,既容易在自主的时间上统一,又能达到商量和互相促进的作用.分工原则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思考和讨论过程每个人都要参与.在讨论过程中要有一个人作记录,真实记录小组的学习活动过程及讨论结果,对学生而言这是一种无形的督促,在刚开始阶段对学生形成好的习惯很有帮助.交流过程有一人负责代表本小组与其他小组交流.这样的分工处于不断的轮换状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
(2)单元任务驱动
自由状态下抓效率,任务驱动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每节课后的任务都是以讲义的形式发下去,讲义上有基本内容和训练题,这就给了小组自主学习的基本任务和框架.同时又要求学生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基础上,选择或编写创新综合题,这就对小组合作提出了提高性要求.当任务明确而单纯的时候,学生在心理上就比较容易接受,完成的过程目标性也较强.
(3)细致的同步过程管理
小组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全程关注.刚开始的时候甚至可以轮流参与小组内部的讨论,让学生对小组合作应该是怎样的过程,该达到怎样的效果心中有数.组间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全程参与,并对各小组合作及交流过程进行点评,对学生总结不完善之处要加以补充和拓展,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内容.对于学生交流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引导解决.让学生觉得自主学习的每个步骤,都有教师的关注和帮助.
(4)评价原则
评价就是鼓励或肯定好的、正确的东西,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特点不同于课堂教学,所以评价原则上坚持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教师评价和同伴评价相结合.教师通过小组活动记录来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通过组间交流时小组的表现来判断小组活动的质量及效果,及时给予小组活动中肯的评价,指出优劣,提出期望.同伴评价主要以小组为单位,每次组间交流结束,小组间互相打分.每学期评选最佳合作小组和最佳学习个人.
2007年9月~2008年9月,笔者用一年的时间,对当时参加竞赛的高二学生进行了实验.由于空间、时间等各方面的原因,不能完全保证每周、每单元的组间都正常交流,但是组内合作学习和教师的同步管理、督促评价一直没有间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当时参加竞赛辅导的学生共8人,分成3个小组.2008年这些学生参加第25届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3人获省一等奖,5人获省二等奖.更为关键的是,在准备奥赛的过程中,这些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良好的习惯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随后高三的一年学习中表现出了强大的爆发力.2009年高考,这8个学生均被全国重点大学录取.为国家输送了高素质人才,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十分欣慰.
奥赛辅导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既具有小组合作的特点,又有别于通常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首先是合作学习时间有别.除了最后的组间交流是在教师的组织下,组内讨论的时间都是课外时间,而且是在完全自主的情况下进行.
其次是意义比课堂中的合作更为深远.课堂中通过合作学习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而准备奥赛中,两年的时间太长,内容也太多太难,实际上单元任务驱动是通过分解目标来分解困难的一种“心理战术”.把长期目标分解成一段一段的短期目标,在每一个过程中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埋头赶路”的过程中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在与小组成员互相合作、互相督促、互相促进的过程中共同进步.
除了知识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一过程学会了如何在困难中坚持,如何自主学习,如何通过合作而共同进步.最后收获的不仅是竞赛的成绩,更多的是个人意志、品质和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