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和亲公主的家庭生活

2011-03-20 21:49:29卢睿
文教资料 2011年13期
关键词:回纥宁国和亲

卢睿

(华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要对唐代和亲公主的家庭生活及其特点进行研究,将其与中原王朝其他公主的对比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本文对和亲公主家庭生活的研究,就是立足于将和亲公主与其他本朝公主的家庭生活的一般状况进行比较,通过多方面的比较,归纳出以下的观点,从而反映出和亲公主家庭生活所具有的特点,而这些特点,是多数中原王朝其他公主所极少具有的。

和亲公主嫁往少数民族地区后,必须克服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巨大差异,融入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少数民族地区有着与中原王朝迥异的特点,首先,民族风俗习惯及文化传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这是一种历史遗留,更是一种历史沉淀,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征。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往往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这是形成和亲公主特殊经历的因素之一。其次,相对来说,与唐朝同时存在的少数民族政权多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部族、民族之间的纷争不断,并且多是以武力的方式出现。和亲公主一般是嫁给部族、民族首领,那么在纷争时,和亲公主作为与首领联系密切的人,必然很容易成为对手的迫害目标之一。最后,和亲公主由于身份特殊,她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地位高低往往反映了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亲疏远近,在二者的关系交恶的时期,和亲公主自然会成为人质甚至牺牲品。以下是对唐代和亲公主面对的家庭生活中的其他公主一般不会遭遇的情况的阐述。

一、嫁与夫家多人

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在于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有着“父兄死,子弟可妻其群母及嫂”的婚俗,契丹和突厥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而在中原王朝,这种行为是不折不扣的“乱伦”行径。在唐王朝,公主多次再嫁是一种少数现象,更是一种人们认为不光彩,甚至在文献记载中尽量使用曲笔来记载的行为。而和亲公主们中很多人所面临的,是多次嫁给夫家数人,甚至是祖孙三代。这一点,无论从文化传统还是个人心理上来说,对于“长在帝王家”,受传统教育的中原女性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从中也可见和亲公主们所受到的精神和道德心理上的折磨。

永乐公主是东平王李续的外孙——杨元嗣的女儿,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唐玄宗将永乐公主嫁给率领部众转归唐朝的契丹首领李失活。这是第一次将唐天子亲属嫁与契丹首领,双方都很重视。唐玄宗在诏书中称永乐公主“舆叶才明,体光柔顺,葭莩懿戚,敦睦有伦,舜华靡颜,德容并茂”。[1]可是,德貌兼备的永乐公主的婚姻生活也没有能够从一而终,结婚的第二年,李失活去世,永乐公主便依照契丹婚俗,嫁与李失活的父弟李娑固。[2]

唐向回纥借兵平叛之后,回纥日渐骄横,在长安劫掠人口财物。“回纥武义成功可汗,始遣使献方物,仍求结亲”。[3]唐德宗出于安定的考虑,于贞元四年(公元788年)将第八女咸安公主出嫁武义成功可汗。咸安公主的坎坷经历也就此开始。在咸安公主出嫁武义可汗才一年之时,可汗就患病而死,其子多逻斯即位,并且被唐德宗册封为忠贞可汗(公元789—790年),按照回纥婚俗,咸安公主嫁给忠贞可汗。三个月后,忠贞可汗被仆固怀恩的外孙女小可敦叶公主毒死,咸安公主再次失去丈夫。后来,忠贞可汗的亲信率人杀掉凶手和篡位者,立年仅十五岁左右的忠贞可汗之子阿啜为可汗,被唐册封为奉诚可汗 (公元790—795年)。咸安公主再次依据回纥婚俗,与奉诚可汗结为夫妻。贞元十一年,奉诚可汗去世,骨咄禄继位,即怀信可汗(公元795—805年),咸安公主即做了怀信可汗的可敦。短短八年间,咸安公主先后嫁与夫家四人。丧父之痛已难以承受,不断忍受有悖于汉人伦理的婚姻,更是一种难以承受的无奈。

二、被抢甚至被杀

和亲公主身份特殊,她们既是与少数民族首领联系密切的人物,又是少数民族与唐王朝关系的象征,因此,一旦部族之间和民族之间起争端,作为首领的妻子,她们自然会受到敌方的打击和迫害;同样,一旦少数民族与唐王朝交恶,和亲公主也会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在这个过程中,和亲公主们的生命安全常会受到巨大威胁,被其他部族所抢甚至是被杀都是可能发生的状况。

太和公主是唐穆宗第十妹,回纥一再向唐求婚,长庆元年(公元821年),穆宗敕令太和公主出嫁回纥。虽贵为皇妹,太和公主却是命途多舛。宝历元年 (公元825年),崇德可汗死去,太和公主嫁与继位的崇德可汗之弟昭礼可汗。大和六年(公元832年),昭礼可汗为部下所杀,太和公主又做了其侄彰信可汗的可敦。开成四年(公元839年),彰信可汗被掘罗勿杀彰信可汗,而太和公主又成为新可汗的可敦。太和公主不仅遭受了永乐公主和咸安公主所经历的嫁与多人的经历,而且被其他民族所抢:大和九年,回纥内乱,分作三支。黠戛斯趁机攻破回纥城池,带走太和公主。黠戛斯自称是李陵之后,于是派达干等人送公主返回中原,途中遭遇回纥乌介部众,达干等人被杀,公主被掳。乌介可汗胁太和公主为人质,率部向唐朝边界进犯。《全唐文》中有相关的诏书记载:“昨闻太和公主为可汗兵众所得,可汗以同姓之国,使遣归还,有以见可汗秉礼义之心,重亲邻之好,朕深用感叹,至于涕零。公主寻为回鹘劫夺,久不归国,可汗所遣使臣,皆被诛戮,朕言念伤痛,至今不忘。昨见可汗表求访公主,使公主上天入地,必须觅得。”[4]诏书中皇帝的无奈,也反映了太和公主遭遇的不幸:被抢来抢去,尊严丧失殆尽,生命也危在旦夕。

虽然后来凭着李德裕和刘沔、石雄等人的全力营救,太和公主被夺回,但是回到唐都城以后,却还是被很多人认为没有完成使命而遭到一些不公正待遇。[5]这些并不是最为艰苦的,之前嫁与少数民族首领数人和被掳走才是最为屈辱和难以承受的。作为皇妹,太和公主是一种政治工具,不仅仅是唐王朝与少数民族之间,还是少数民族之间相互斗争时的牺牲品。

宜芳公主和亲后的惨剧更是和亲史上的一个极端。“唐王朝与周边各民族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时好时坏。公主们虽然能周旋于娘家和夫家的离合之间,但是这些复杂的问题并不是她们所能解决的,这才是她们不幸中的不幸”。[6]既然无法解决,唯有忍受,而这种无奈的承受,甚至会以生命为代价。宜芳公主就在和亲后遭受这种不幸:天宝四年(公元745年)三月,唐玄宗将宜芳公主出嫁奚的首领李延宠,宜芳公主离开长安时,还留下了“妾心何所断,他日望长安”[7]的诗句,寄托了深厚的留恋之情。但是她这种愿望并没有实现,她于三月与李延宠结为夫妻,同年九月九日被李延宠所杀。据《新唐书》所载:“四载,奚、契丹杀公主以叛,禄山幸邀功,肆其侵,于是两蕃贰。”[8]在整个事件中,宜芳公主完全是被当作奚与唐王朝关系的象征,因而,一旦反叛,杀害这一象征性人物自然就是一个必要因素。

三、殉葬

虽然唐代中原王朝殉葬已经极少出现,但是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殉葬仍然是丧葬中的一种重要的礼仪。少数民族首领及重要人物死去时,殉葬更显重要,而嫁给这些重要人物的和亲公主们,也面临这种威胁。虽然由于来自唐王朝的公主身份特殊,因而大部分和亲公主在夫婿去世时并没有殉葬,但是在有些民族,可能是出于对礼法的严守,以及对首领的崇敬,仍然要求和亲公主殉葬。

宁国公主是唐肃宗的次女,“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回纥使者多彦阿波与黑衣大食酋阁之等俱朝,争长,有司异门并进。又使请婚,许之。帝以幼女宁国公主下嫁,即册磨延啜为英武威远毗伽可汗”。[9]当时的宁国公主并非“幼女”,她之前先嫁郑巽,后嫁薛康衡,回纥求婚时,宁国公主实际上是守寡在家,但是她毕竟是肃宗的亲生女儿,嫁与回纥就是一种有利于双方关系更加紧密的措施,宁国公主同样也象征着唐王朝。宁国公主嫁与回纥的过程也遇到种种问题,但是她克服了遇到的困难,在唐与回纥之间起到了良好的沟通作用。通过宁国公主,双方来往十分频繁。但即便如此,在毗伽阙可汗死时,回纥衙官、都督等人却逼迫宁国公主为毗伽阙可汗殉葬,宁国公主不愿殉葬并且据理力争:“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性服。今回纥娶妇,需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10]虽然回纥衙官、都督没有再坚持下去,但是宁国公主仍然“依回纥法,剺面大哭”。这种回纥礼仪,就是把可汗的遗体放在帐中,他的子孙及其他亲属各杀羊马,陈列在帐前,然后骑马绕着帐篷转上七圈,到帐篷门前用刀划面,边划边哭,血泪俱流,像这样重复七次才停下来。[11]宁国公主幸免于殉葬,但是必须屈从回纥的血腥礼仪。

四、后代命运坎坷

关于和亲公主的子孙后代,文献记载相对比较少,但是从这些文献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和亲公主的后代也多命途坎坷,很多被杀,或者在部族、民族间纷争时卷入斗争而没有得以善终。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少数民族部族和民族间的斗争本来就比较频繁和激烈,首领的亲属,尤其是首领们的后代,是敌对阵营打击迫害的重要目标。抛开和亲公主所生的后代不说,即使只是单纯的首领的后代,也多经历很多腥风血雨,或者早年就在斗争中死去。这种部族和民族间的斗争,比唐王朝更为频繁,所以少数民族的地区在更多的时候是比唐更为动荡的。那么,和亲公主们的子孙后代,基本上必然要卷入频繁的纷争中去,而这样一来,许多和亲公主也就比唐王朝其他公主承受了更多的丧亲之痛,丧失夫婿是一个方面,而她们的后代也难以逃脱残酷的纷争。

在宁国公主嫁到回纥时,唐肃宗让荣王李婉的女儿以“媵”的身份陪嫁回纥可汗,被回纥成为“小宁国公主”。后来,毗伽阙可汗去世,宁国公主因为无子而返回唐长安,按照回纥婚俗,毗伽阙可汗之子登里可汗纳小宁国公主为可敦。这样,小宁国公主先后嫁与毗伽阙可汗、登里可汗两位可汗。后来武义成功可汗立后,小宁国公主居于外,并且生有两子,这两个孩子后来都被天可汗所杀。[12]小宁国公主在回纥生活33年之久,最后却没有亲人可以依靠,经历了丧夫和丧子之痛,最后孤独走完一生。

崇徽公主是仆固怀恩的女儿,在仆固怀恩死后,便一直由唐代宗收养在宫中,代言视作亲生女儿。光亲可敦去世后,登里可汗于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指名要仆固怀恩之女来延续和亲的政策,唐代宗便将她册封为崇徽公主嫁与回纥。崇徽公主与登里可汗结婚后生了一女,因仆固怀恩之子为回纥叶护,所以被称为叶公主。叶公主于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与忠贞可汗之弟合谋,毒死忠贞可汗。事后,忠贞可汗的次相率领士兵杀掉凶手和篡位者,叶公主也被杀死。

当然,也有和亲公主的子孙后代比较幸运,能够幸免于血腥的政治斗争的。比如在唐与铁勒的和亲中,临洮公主与契苾何力的孩子就是一个幸运儿。临洮公主与契苾何力生有一子,名明,字若水,他在为唐抚平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过程中屡立战功,并且才思敏捷,擅长辩论。因而临洮公主和契苾明夫妇都受到唐的优待。[13]但是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文献所载的和亲公主与少数民族首领的后代多死于战火或者由于卷入纷争而遭遇不幸。这些发生在子孙后代身上的不幸,对于和亲公主来说,同发生在她们自己身上一样,都是她们必须承受的灾难的一部分。

五、结语

和亲公主由于身份特殊,经受着不寻常的婚姻和生活。即使是中国历史上强大的唐王朝,踏上和亲之途,也意味着挑战和凶险。去往中原一直或多或少歧视的地域,面对完全不同的生活习俗和礼仪,适应为中原所不齿或者唾弃的生活方式,承受与残酷政治纷争想联系的家庭生活,这一切几乎是所有和亲公主必须面对的问题。她们在整个婚姻和家庭生活中,在肉体上和精神情感上遭受不同程度的摧残,无论是殉葬或者被杀,还是丧夫或者丧子,这些悲剧的程度和频率都远远高于中原其他公主,她们所承受的苦痛更远远大于后者。

和亲公主实质上是一种政治工具和外交手段的载体。在特殊的背景之下,她们没有选择。带着家国之思,她们踏上和亲之途,有些和亲公主克服重重挑战,不辱使命,为唐王朝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修好作出了贡献,有的和亲公主甚至以生命为代价。从和亲公主的家庭生活这个层面来考察,可以得知她们在异域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和危机,从中也可以考察唐王朝与少数民族关系的变化情况。不管她们是否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份牺牲自我而踏上和亲之路的坚强都值得后人仰望。

[1]唐会要(卷六).公主·杂录.中华书局.

[2]册府元龟(卷九百七十九).

[3]参见旧唐书·契丹传(卷一百九十九).中华书局,1975.

[4]全唐文·与纥扢斯可汗书(卷七百).中华书局,1983.

[5]参见新唐书·诸帝公主传(卷八十三).中华书局,1975.

[6]陈丽萍.巅峰下的暗流——隋唐帝国.陕西出版社,2007.

[7]全唐诗(卷六).虚池驿屏风.

[8]新唐书·逆臣(卷二百二十五).中华书局,1975.

[9]旧唐书·回纥传(卷一百九十五).中华书局,1975.

[10]旧唐书·回纥传(卷一百九十五).中华书局,1975.

[11]参见崔明德.中国古代和亲通史.人民出版社,2005:255.

[12]见旧唐书·回纥传(卷一百九十五).中华书局,1975.

[13]新唐书·契苾何力传(卷一百一十).中华书局,1975.

猜你喜欢
回纥宁国和亲
唐代和亲综合考证
炎黄地理(2024年4期)2024-05-30 14:55:17
怨回纥·茶煮红英疾
青年文学家(2022年7期)2022-04-24 18:29:58
沟梁梁也要奔小康
黄河之声(2020年6期)2020-10-21 10:14:00
兵不厌诈:和亲公主是间谍
稷山一片枣红天
黄河之声(2017年19期)2017-12-16 16:25:19
试析十六国北朝和亲的特点
长江丛刊(2017年18期)2017-12-05 13:49:47
爸爸妈妈,请放下手机
古中国情思
黄河之声(2016年22期)2016-04-01 06:32:50
困难就是一道光
唐代涉蕃诗中的和亲联姻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