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少梅
(河南省潢川幼儿师范学校,河南 潢川 465100)
长期以来,幼师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都偏重于政治和道德,偏重于观点的灌输和立场的训练。这不仅影响了幼师学生思想的成长,造成了个别人在人格上的畸形,而且破坏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形象,引发了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对政治教育的反感。而幼师学生在理想、信念上,缺乏正确的认识,从学生群体总的信仰方面来看,仍然存在着相对混乱的状况。改革开放后社会形态的多样化给幼师学生的思想发展带来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也对一代人的思想和信仰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一些学生偏向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个别人甚至偏离了人生的目标,失去了人生的信仰;有的学生对共产主义认识模糊,有的过度崇尚物质利益,把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作为人生的最终目的;有的处处讲究实用,完全忽视精神上的追求。另外,幼师学生在政治行为和能力上,认识和行为脱节,理论和实际脱节,总体上表现出政治上的幼稚和不成熟。生活在信息社会里的幼师学生,了解外界事务的眼界开阔,接收的信息种类繁多,加上个体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增强,对国内外各种事务的认识丰富而多彩。但由于自身生活经验和知识获取的局限,由于社会环境的限制,他们实际处理各种社会事务的能力相对较弱,有时甚至会表现出知与行的矛盾,这将极大地影响他们的社会性行为,影响着一代人的成长方向和发展趋势。
(一)加强对学生政治理论的教育和培养。加强和改进幼师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一个合格的当代幼师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理论基础,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有系统、深入的认识,真正使当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成为中国当代幼师生的精神支柱。进行政治理论的教育,一是要全面、系统地帮助学生在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构成中奠定好基础理论的框架体系;二是要真正使政治理论教育成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改变过去那种将政治理论教育简化为观点的灌输、思想的渗透的状况;三是要推动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学习政治理论,真正把政治理论演化成一种面对现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对学生政治品格的教育与培养。在现代社会中,政治与道德是密不可分的,对幼师学生的政治教育,应该把政治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上。在未来的征途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风险,都要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进行政治品质的培养,首先是要培养一个积极适应现代社会的人,通过教育和培养,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认知自我,合理接纳他人,与社会主体价值保持一致。
(三)加强对学生政治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当今世界国际形势的多极化,社会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以及快速变化的社会形态,给所有的人,特别是幼师学生在政治素质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政治水平不能单纯看理论水平,更重要的是要看实际能力,看处理社会事务的实际水平,这不仅是分析、决策等思维和理性的能力,更是一种实际操作的能力,一种动脑动手去操作社会事务的能力。加强对学生政治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必须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是掌握政治学科文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是理解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过程。教学过程的表现形式是师生沟通互动,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和教师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合作、集思广益,共同完成教学目标。这种互助合作式的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平等的师生对话。对教师来说,互助合作就意味着上课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对生命的理解和对待;不单单是关注事物现象,更是要关注现象的实质,关注社会。幼师教学过程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单纯传授知识的老观念,把教学过程的实质变为如何体现人的生命价值,把课堂教学的活动拓展为讨论、合作,体现了个人与集体及社会的不可分割性。
(一)发挥教学在课程建设中的能动作用,把课本作为教学材料。首先要对课本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删。任何一种课本,特别是国家审定的,其一般性、普遍性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往往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学情、教情,进行本土化、校本化的改造,该舍的舍,该加的加,不能照本宣科。其次要据本地的资源和环境,对教学内容加以改造。尽管目前的政治教材在编写中尽可能地选用了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能有的材料,但对于有些地区来说,仍然存在不适应的问题,或者有更好的替代材料。
(二)建立教学相长、交往互动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平等对话。教学过程实现的主要形式是师生交往互动,这种交往互动的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就是平等对话。要实现真正的对话,教师首先要确立师生双方的主体地位,在对话中师生进行智慧的交流、精神的沟通。其次,师生要相互尊重和理解。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师生互相尊重、互相信赖、互相激励,尤其是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的个性给予理解和肯定,对不同的学生要做到一分为二地看待,要倾听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意愿,做学生的倾听者。要为学生展现个人独特的个性提供一个空间,让学生有一个能够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不同生命的价值都能够得以实现。还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引导和价值示范。在师生平等沟通互助合作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引导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这种引导,学生就有可能会偏离主题,甚至产生负效应。教师的示范作用、合作品质等对学生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三)加强书本知识同生活与实践经验的联系。教育的长远利益要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不能单看成绩。学生学习的态度与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会独立思考和自己动手,要求学生亲身经历,亲自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真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四)注重学生素质的深层建构和整体提高。首先,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尊严和理想。教师对学生应该有最起码的尊重。其次,关注每位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在欢乐愉快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其乐融融、非常有积极性的,枯燥乏味的教学课堂上学生则是一种冷漠呆滞、愁眉苦脸、非常消极的态度。这是我们必须关注的。同时我们必须因人施教、用心施教。
(五)形成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体系,建构开放、充满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首先要围绕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根据本地的实际教学情况和教学水准来确定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的层次采取适宜的方式方法。突出师生活动的多样性,以教师与学生的组合、学生与学生的组合等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教师应努力把教学课堂转变成学生自主探索未知世界的地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发学生对运用知识的反思与归纳,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最后,让学生在每一堂课都能产生美好的生命体验。教师要把那些能落实三维目标的因素和不可测得的事件作为课堂进一步展开的契机,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美好的生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