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春蕾
(新沂市港头中学,江苏 新沂 221400)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素质教育的推广,社会、家庭逐渐改变了之前对中、小学只重视文化,而忽视德育、美育的教学模式。此时,艺术教育的特殊作用也日趋凸显,艺术教育当中的美术教育发挥了更大的社会作用。
作为中学美术教师,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我们所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掌握技法的工具。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教育的宗旨在于通过教育,使青少年学生得以全面发展。美术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教育不仅仅是教孩子一些知识,训练他们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育人。因此,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孩子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上,才能造就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现代新人。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提高审美意识,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生活、创造生活的兴趣,把将来的生活点缀得绚丽多姿,五彩缤纷。然而传统的美术课往往局限于老师教,学生摹,如何更好地开展美术教育,使之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越来越为教育工作者所重视。
教学是一个各种方法、技术等因素互相依存、互相联系的大系统。在这个大系统里,素描教学是基础。素描涵盖与牵连的东西很多,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可以说,素描过程是同一时间要考虑许多问题的综合思维活动。在素描教学上,我们需要打破与实用美术、手工制作等基础互不相干的脱节式、分割式教学,使之能与各教学内容相联结、贯通,使教学系统结构优化。理想的中学美术素描的教学在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的原则上,以线面结合作为表现形式,理性素描与情感素描兼而有之作为表现语言。在素描教学中,将装饰的美感形式规律作为教学内容之一来把握,打破以往那种机械模仿、“克隆”式复制素描的桎梏,使学生从单一的、枯燥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在素描学习中初步获得装饰美感的体验,使作为造型基础的素描教学与实用美术、手工制作及其他学科相融合、衔接,让学生在掌握最基本的素描方法和技法的基础上,将自己对素描对象的理解,以及对素描对象的情感意识渗透于作品中,使素描作品成为“形”、“神”兼备的具有灵魂的艺术品。
想象是创造奇迹的前提,法国文豪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没有一种精神机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对象,这是伟大的潜水者。科学到了最后阶段,便遇上了想象。”艺术教学或创作最忌讳雷同。教师如能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运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学生则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出更新、更奇甚至超乎寻常的作品。如在欣赏课“中国古代山水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可由学生熟知的古诗引入,再配以古代山水画,学生自然就会理解诗与山水画的关系,理解山水画的意境美。为了使学生理解中国画以线造型的特点,可让学生比较排笔与毛笔的不同之处,并尝试运用排笔和毛笔分别临摹中国古代绘画,从中体会中国画以线造型的魅力。美术教师要善于鼓励和引导学生想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打开他们的想象空间。想象力促进创造力的产生,有想象才会有创造的源泉。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文明的进步。想象力的激发,来源于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来自对艺术的构思。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
多媒体已经成为了现代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电脑多媒体主要是指图形、图像、文字、声音等信息载体。电脑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中学美术教学发展到今天,要把各方面的信息全面传递给学生,只靠“一支画笔,一张嘴皮”已经不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的教学发展水平了。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课件的编制、应用、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使之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内辅助课堂教学,通过多种媒体的渲染,形象直观地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系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信息,获得教学的高效益。如《有趣的鞋》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先欣赏各式各样鞋的实物图片,让他们形象地感受到鞋造型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然后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不同材料设计制作的奇形怪状、功能各异的鞋,让他们从中受到启发,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创作新颖、奇特的作品。多媒体克服了以前挂图的小、不清晰的问题,配以优美的音乐,能使学生更好地欣赏各类美术作品,陶冶情操。利用多媒体放映整个制作的示范过程,学生立即就能明白。经过这种电教手段强化的视觉信号,能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提高对认识对象的兴趣,从而激发出学习的积极性。
此外,在美术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整个阶段的美术教学质量,进一步为很好地培养美术人才服务。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能将我们带离以往那个只局限在黑板、书本的教育方式,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个全新的、现代化的教育方式。
情感是一种包含思维、意识、思想的积极审美情感,这一情感,与个体经历、立场、观点等紧密相连,同时又通过个体或整体行为和态度显露。教学中以情施教,有利于运用情感手段来发掘教学中的美的因素,寓美于情,以情育美,从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在讲授《蒙娜丽莎的微笑》时,在为学生展示图片的同时,用生动的语言简介这幅画的创作背景,解开这一作品的神秘面纱,让学生知道每一作品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他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让学生在产生情感共鸣的同时有积极探索美术内涵的动力。同时,由于不同环境、知识积累的基础,以及对美术爱好不同等因素,每个学生对同一作品所产生的感受也不尽相同,教师应善于捕捉这些细微情感,引导学生用各种方式进行表达,展现心中最原始的情感体验,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自我实践、自我创作,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建构平等、和谐、完整的审美心理结构,最终实现完美人格的塑造。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必须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选取好的作业、绘画,利用课堂、课外举办小型展览,让同学们观摩、评述,增强审美意识、评价意识,使更多的学生参加进来,相信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更加努力学好美术课。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关键在于老师精心设计每一课,做好引导,做好辅导,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上得有趣,学生才能接受,才能多想、多练、多比较,找出自己的差距,促进自己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提高,打好基础,将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在素质教育东风的吹拂下,农村中学的美术课开展得如火如荼,这样定会加快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只有把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兴趣有机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课伊始,趣亦生;课正行,趣亦浓;课已止,趣犹存”,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才能使学生有所得、有所获。
[1]叶杨荣.对农村美术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吉林教育:中小学教育,2009,(9).
[2]李小荣.浅析当前农村美术教学的现状[J].当代教育论坛,2010,(5).
[3]程宜康.关于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及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7,(9).
[4]肖艳芳.中学美术教学初探[J].教改新创,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