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1-03-20 17:43钟山县钟山镇丹龙完小广西钟山542600
文教资料 2011年24期
关键词:意境美的想象

(钟山县钟山镇丹龙完小,广西 钟山 542600)

薛翠香

审美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美育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实现人类美化自身、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语文教师除了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主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些审美能力呢?

一、在对比中感受形象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或美或丑,或正或邪。这些人物在相互的对比中呈现出鲜明的褒贬色彩,只有掌握了人物在思想行为方面的对比差异,才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如 《“你们想错了”》一文中就含有对比因素,通过方志敏与敌士兵的不同神态、不同语言反映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应引导学生对两人的神态语言进行分析,认识到两种人物的差异后,可以运用角色扮演这一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对英雄大无畏精神的赞赏,带着对敌士兵的憎恨仇视,再现方志敏面对敌人威吓,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壮烈场面,使学生在文字叙述和肢体表演的双重巩固下感受英雄的形象美和敌人的种种丑行劣态,自然而然地引发学生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英雄的美好形象此时便会在学生的脑海中打上深深的烙印,他们会以英雄为榜样,鄙视丑恶势力的思想会油然而生。因此,老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主观与客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他们在对比中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二、在推敲中欣赏语言美

小学语文教材入选的课文文辞优美,作者精雕细琢、锤词炼句,神韵可观。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中词句认真琢磨,反复推敲,仔细品味,让学生通过比较、推敲、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遣词造句的精妙。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语感,使学生得到美的感受、美的陶冶,从而提高学生美的表达能力。

如《鸟的天堂》:“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话写得很生动,其中的“堆”字用得特别传神,它描绘了树叶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的景象,“明亮”一词形象地写出树叶的色彩明亮、富有光泽,“颤动”一词把静态的树叶描绘得栩栩如生。这些词语如不引导学生认识琢磨,他们就很难体会出文章所表达的美感。又如《桂林山水》这一课,作者不仅用词十分传神,而且句式非常讲究,在“山、水”这两段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工整的排比,把水“静、清、绿”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在教这类句子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各分句之间的结构联系,使学生充分回味其优美韵味,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桂林山水的强烈情感。

三、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美

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诵读课文又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就是要使学生在语文文字的训练中更好地获得学习语文能力,并且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

如《荷花》一文语句优美,富有韵味,令人百读不厌。朗读时要引导学生把荷花的美读出来。朗读第四自然段,要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丽的荷花,这样才能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当学生读到“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时,可让学生做动作,体会“翩翩起舞”的姿态,从而感悟荷花的动态美。这时读的形式应该灵活而有变化,既要有朗读,又要有默读;既要有个别读,又要有齐声读;既可以表演读,又可以比赛读;既可以学生读,又可以师生共同读。还可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现文章所描绘的情境。在画面和音乐中,学生会很直观很形象地感受到文字以外的美丽,如身临其境。

四、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美的鉴赏力不高。因此,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外,还得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例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两个写景的诗句,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韵的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我首先要求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境?”的假设进入原有的意境,然后提出三个问题:(1)烟花三月的长江是一派怎样的景色?你注意到了吗?(2)你是怎样目送朋友远离的?朋友的船是怎样消失的?(3)当时你的心情怎样?经过我的点拨,不少学生由第一人称想象出了形象的意境:晚春小草碧绿碧绿的,百花散发着芳香,彩蝶轻轻飞舞,然而这美丽的一切我都无心欣赏。我站在江边,任凭春风拂面,只是目不转睛地望着远方。江中的船越来越小,小小的白帆慢慢地慢慢地消失在遥远的天边。滔滔的江水不停地流着,一个浪花推着另一个浪花,哗哗地滚向远方。朋友啊,此次分别又要等到何时相见?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即使学习较差的同学也能不同程度地有身临其境之感,体会到言外之意。这样,学生就不觉得美是抽象的,而是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美,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再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把所思、所感表达出来,使他们的审美感受得到升华,从而让他们热爱美、追求美。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摒弃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中陈旧的方式,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需求,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从教材中不断挖掘能吸引学生的新鲜的知识点,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提高学习能力,对于知识的掌握也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意境美的想象
快乐的想象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好美的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