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晶
(绥化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一
小说《白象似的群山》的故事简单明了:叙述者在西班牙某一小火车站“偷听”了一对男女的对话。这对男女在等车的过程中,男子总是劝说姑娘去做一个小手术。作者并未交代那是一个什么手术,但人们普遍猜测:那是个人流手术。
整部小说由对话构成。开始的时候,是姑娘主动,看着阳光下群山的轮廓,她说它们“看上去像一群白象”。而那男人显然心不在焉,他只想劝那个姑娘去做那个手术。虽然他表达得很委婉,但态度非常固执,非常坚决,她不断重提中断了的有关“手术”的话题,并安慰姑娘:“那实在是一种简便的手术,甚至算不上一个手术,真的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用空气一吸就行啦。但如果你本人真不想做,我也不勉强。”男人的“劝慰”终于激怒了姑娘:“你再说我可要叫了。”矛盾冲突到达顶点的时候,他们等待的火车快要到了,于是,男人把旅行包提到车站那边,等他回来的时候,姑娘微笑地告诉他说:“我觉得好极了。”姑娘会去做手术吗?她真的觉得好极了吗?她怎么会觉得好极了呢?海明威什么都没有交代,小说就此打住。
评论界对这篇小说的理解普遍带有道德主义倾向,认为它是一个可怕的故事。贝茨认为:“这个短篇是海明威或者其他任何人曾经写出的最可怕的故事之一。”[1](P129)杰弗雷·梅耶斯把小说解释为一个自我中心的男人正强迫他的妻子去做流产。人们都同情姑娘,谴责美国男人。昆德拉在《背叛的遗嘱》中则认为这种媚俗化的阐释判了艺术品的死刑。他认为人们可以从对话出发想象无数的故事:男人已婚,并强迫他的情人堕胎好对付他的妻子;他是单身汉,希望堕胎,因为他害怕把自己的生活复杂化;但也可能男人的做法是处于一个无私的目的,因为他预见到一个孩子会给姑娘带来的困难;也许男人病得很重,害怕自己死后留下姑娘单独一人和孩子;人们甚至可以想象,孩子是属于一个已经离开姑娘的男人的,姑娘想和这个美国男人一起生活,后者向她建议堕胎,同时完全准备好在姑娘拒绝的情况下自己承担父亲的角色。姑娘则可能是同意了情人的建议,或者是自己决定堕胎,而随着手术日子的临近,她失去了勇气,感到有罪,她话语上的反抗针对的是她自己的意识而非她的男友。
可以说,这是一个可以多重讲述的故事,可以一遍遍补充不同的前因后果进行不同的阐释。缘于这样的思考,我们认为,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白象似的群山》,则不失为一种探索性的选择。
二
理解《白象似的群山》的第一把钥匙是小说中的男主人公轻描淡写又不肯直接说出来的所谓“小手术”——堕胎。这也是双方矛盾冲突的焦点。小说中的男人自私、虚伪,他的无能不仅表现在对女人的不负责任,而且表现在对生儿育女的不同看法。吉格把肚子里的孩子看成是稀世珍宝,而男子却把他看成是累赘:“我们本来可以舒舒服服享受生活中的一切。”可见,男子追求的是个人的享乐,而女子关心的则是他们的未来。
著名的女性学者西蒙·波伏娃在她的名著 《第二性》的第一章从分析雌雄动物的生理特点不同,推断产生人类男女差异的原因。波伏娃说:“女人吗?这也太简单了!热衷于搞简单公式的人说:她就是子宫,就是卵巢。她是个‘雌性’(female)——用这个词给她下定义就足够了。 ”[2]
子宫和卵巢是造物主加给女性的天然负担。生育是人类种族繁衍的必要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痛苦,以及死亡的危险都得由女性来承担。卵子受精以后,女性生理上及身体上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男性则不会发生任何变化。不仅如此,当女性意外怀孕后,“堕胎”的生命风险、道德及社会压力都要由女性独自承担。即使是充满生命危险的“堕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是非法的。直到今天的美国“堕胎”问题仍然是一个争论不休的社会、政治问题。
三
小说中,海明威对男女青年的感情状况没有作任何交代。但却通过两个人的对话,在字里行间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了女青年的忧郁和悲哀,写出了他们之间感情的隔阂。故事中的这位女青年喜欢变化,联想丰富,是一位感性的女性,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她说远处的群山像白象,这无疑是一种新奇的想法,是一种贴近艺术家的眼光。而男子一开始无动于衷,后来又心不在焉,显示出男女审美趣味的巨大差异。为什么吉格总是说远处的群山像白象?毕竟这是一个人们不大常用的比喻。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当时吉格的大脑很混乱,只是想用这个话题打破两人的僵局。第二个可能的原因是吉格现在识尽愁滋味,只能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总之,这里的问题不仅仅是男子不能迎合女子的需要,而且是文化上角色的定位本身不能满足和适应女性的需求。海明威在这部小说中既揭示和批判了男权思想,也从女性的视角细致地描绘了她们的感情需求和内心苦闷。
四
在《白象似的群山》中,海明威采用了大量的对话,并且这些对话多是以直接引语的形式出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为了尽量将文本与读者的审美距离降到最低,尽可能地给读者以客观的真实面目,摈弃任何主观的因素,消除作者介入的痕迹,把生活原本的面貌呈现给读者。
同时,这篇小说还有许多东西读者还一时无法确定。作者没有详细说明人物的身份,故事的背景,以及情节的来龙去脉,就只是如实记录了两人的对话,而其中蕴涵的内容则只能靠读者去猜测和想象。小说中有很多的空白点,这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使得《白象似的群山》成为一个可以多重讲述的故事,一个可以一遍遍加以阐释的故事。
海明威为什么要采用这种独特的结构来叙述故事呢?这一点我们又要回到这篇小说探讨的男女两性的关系问题。由于男女之间不仅存在生理上的巨大差异,而且有长期的历史、社会等因素造成的女性“他者化”地位,因此唯一能解决男女不平等地位的方法仿佛只能靠 “男性女性化”和“女性男性化”的办法实现,而这显然不符合男女生理上的特点。所以,女性的地位问题仍然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悖论。小说的结尾,作者没有明确交代吉格和她的男友的未来会怎样,但从小说的语句暗示中,我们仍可体会到他们以后的状况可能是悲剧性的。这也暗示了作者本人对男女之间和谐关系的悲观看法。
五
纵观小说,海明威对男女青年的感情状况没有作任何交代,但却通过两个人的对话,在字里行间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了女青年的忧郁和悲哀,写出了他们之间感情的隔阂。这位故事女主人公情感多变、联想丰富,是一位感性的女性,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当她说远处的群山像白象时,这无疑是一种新奇的想法,是一种贴近艺术家的眼光。而男子一开始无动于衷,后来又心不在焉,显示出男女审美趣味的巨大差异。为什么吉格总是说远处的群山像白象?毕竟这是一个人们不大常用的比喻。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当时吉格的大脑很混乱,只是想用这个话题打破两人的僵局。第二个可能的原因是吉格现在识尽愁滋味,只能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总之,这里的问题不仅仅是男子不能迎合女子的需要,而且是文化上角色的定位本身不能满足和适应女性的需求。海明威在这部小说中既揭示和批判了男权思想,又从女性的视角细致地描绘了她们的感情需求和内心苦闷。因此,米兰·昆德拉最后下结论说:“隐藏在这场简单而寻常的对话背面的,没有任何一点是清楚的。任何一个男人都可以说和那个美国人所说的一样的话,任何一个女人也都可以说和那个姑娘所说的一样的话。一个男人爱一个女人或不爱她,他撒谎或是诚实,他都可以说同样的话。好像这出对话在这里从世界初创之日就等着有无数对男女去说,而与他们的心理无任何关系。 ”[3](P136)
总之,《白象似的群山》是神秘的,也是审美的,它动用了“冰山原理”的一切功能,为小说的最终诠释留下了无限的可能。小小的篇幅省略的不仅仅是经验,而且省略了思想。小说的叙述语言始终是压抑的、节制的,作者没有让文中的主人公,尤其是吉格畅所欲言。但是,当我们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去考量时,就可以清晰地了解作者采用这种独特的叙事结构和语言的内在原因。因为对作者来说,女性问题就是他预埋的一个省略的思想。
[1]米兰·昆德拉著.余中先译.被背叛的遗嘱[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2]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9.
[3]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