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需求下的高职高专培养方案改革探析

2011-03-20 14:37凌道明
文教资料 2011年7期
关键词:考核学科改革

凌道明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成都 611741)

在职业需求下的高职高专培养方案改革探析

凌道明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成都 611741)

高职高专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在职业需求下,这种愿望和社会需求表现更为突出,因此针对这些问题,作者从教育教学、专业学科、考核考试、队伍建设和毕业实训角度进行改革探析,并结合本校的改革进行论述,以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高职高专职业需求培养方案

目前,国内的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并正在向普及化教育方向推进,其中高职高专教育已成为大众、普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质量逐年提高;加之自1999年高校大幅度的扩招,使得高职高专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就需要高职高专生必须掌握一技之长,来弥补专科学历及职业证书带来的就业竞争力的不足。所谓一技之长就是要求高职高专生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具备一些基本素质。从侧面讲,就是不需要学生学习太多、太深的理论知识,着重按社会需求培养学生。而目前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主要存在办学特色不鲜明、课程和教学内容不合理、资源搭配不均匀、管理模式欠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突出、科研与教学不对称等问题;同时,教学大纲尚不成熟,人才培养还没有完全体现高职高专的教育特色和定位。当前高职高专教育主要特征表现在:(1)专业设置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2)专业教学内容、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按适应岗位职业能力来确定;(3)强调实训和动手能力的培养;(4)从多角度、多层次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5)培养学生多方面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力。高职高专定位主要体现在:从高职高专的专业性、针对性、实践性等角度培养学生成为从事企事业单位、公司,以及生产一线的技术、操作和管理工作的中高等技术应用人才。这就需要从教师科研教学,学生能力、综合素质培养和社会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等方面来确立培养方案,来改革当前培养方案,因此需要进一步拓宽学生就业口径、就业范围,重在改革,重在实践,重在创新,重在动手,重在操作,重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能力的中高等技术应用人才。

在职业需求下,我们必须转变教学教育的思想观念,明确人才培训方案的特征和定位,加强职业素质教育,改革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学科专业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现有的考核考试制度,改革老师、学生队伍建议,建立一套适合高职专毕业质量检验体系。

一、教育教学改革

当今许多高职高专学校也实现了学分制体系教育教学,虽然学分制改变了过去单一、一切由教师安排的学习方式,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加强了学生选课学习的主观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突出性,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学生滋生厌学情绪。这主要是由于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所造成,从某种程度上把学生对知识获取的竞争力转嫁了一部分给教师。目的是使学生更轻松的学习,但事实相反,学生自觉能力不是想象的那样好,可以说没有形成好的竞争体系。这是由于高职高专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成绩不是太好,表明他们没有形成一种好的自觉能力。同时,学生对自身思想品格,以及对社会、就业形势认识不清,也没有认识到现实的压力。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对现有的学分制进行改革,进一步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实用性,使学生与教师的竞争力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以促使学生认识学习本领,同学间形成健康的竞争氛围,教师努力做好教学教育工作。因此,应从以下两点来实现学分制的改革,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教师的责任感。

第一,减少学生选课的自主性,增强学生个性选择性。这样就能有效避免学生为了拿学分而选课,使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兴趣选择课程,选择教师。

第二,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提高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的责任感、引导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增强竞争氛围等。改变过去一部分教师只上课不管学生,只按照教学大纲上完书本知识,而不去有效引导学生怎样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操作能力的现状。当然在普通大学、重点大学这种方法是可行,毕竟那里的学生的自觉性比高职高专学生强。

二、专业学科改革

高职高专的专业和学科应该主动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而课程设置也应该着重安排工程应用指导性课程,课程应该精而少,思想课、理论课够用就行,多安排实训练习;同时,多请校内外相关专家开设一些讲座,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找到合适的目标;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网上学习,获取新知识,然后逐渐积累。

在课程设置方面,根据学生的兴趣分不同的方向设置课程。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可以分软件开发和实用软件应用两个方向;课程设置应该着重安排软件开发和实用软件应用相关课程,并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纲要而进行课程平衡。因此可以按下面四个方面进行专业学科改革。

第一,专业学科定位,按照社会需求与发展设置不同的学科及专业,要做到对学科专业定位准确,大力挖掘具有潜力的专业学科。

第二,注重专业学科的特色性,即要做出学校的品牌专业、名气学科,以提高学校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适合知识经济的要求。这就可以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精品课程为平台来建立学校具有生命力、竞争力的品牌专业、名气学科。

第三,加大力度做好专业学科设置,做到因地制宜,量体裁衣设置专业,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开设不同的学科。

第四,要在课程设置上加大力度,少开设或不开设置与工程应用技术没有直接联系的课程,多开设一些实践性的课程。如计算机应用专业中的《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接口技术》等课程就可以不开设或精减开设,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专科学校开的课程与本科开设的很相近,这样就违背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考核考试改革

建立好的考核考试制度是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应该改革过去只考核少追究责任,只考试少评估的教学方法。应该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评估的要求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考试制度,对教师进行严格的考核,以提高教师的紧迫感、责任感;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们能够适应这些制度。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第一,改革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对教师的考核流程。一年中,可以对教师进行两至四次的考核,主要从教学业务水平、教学技能方法和科研实践能力三个方面建立考核制度;采用随机的形式对教师跟踪考核、固定考核、集中考核、个别考核等,同时,结合目前的师评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得到最终考核结果。

第二,改革考试制度。学习实践是目的,考试是手段,但确立好的考试方法、考试制度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很多学生抱着一种侥幸心理,认为只要期末考试及格、得到学分就万事大吉,这导致他们学习不认真,学习不踏实,只为考试及格、拿学分而学习,疏于为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整体素质而学习、实践,以致这一部分学生毕业就失业。因此须要对考试制度进行改革:(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考试;(2)开卷闭卷相依存考试;(3)集中分散方式考试;(4)集中出题,集中阅卷;(5)个性、兴趣相促进考试;(6)评分标准改革。

第三,营造和谐的考核考试环境,使教师和学生既有紧迫感,又有责任感,还有压力感;同时,使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既高兴,又有成就感。

四、队伍建设改革

队伍建设主要从教师师资队伍和学生队伍两个角度进行改革。在高职高专学校中,教师队伍建设在过去只要求教师能教好书就行,但这样长期下去,会使很多教师知识陈旧、枯竭,不能及时得到更新,不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其实教学与科研是统一、相互补充的。可以这样说,教学与科研是学校的核心价值之一。同时组建好的科研团队和实践团队,也是高职高专学校所必须的,这是因为科研、实践团队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学校的软实力。

而学生队伍建设主要从思想素质、人文关怀、健康的心态和身体、竞争意识、忧患意识等角度进行教育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获得真才实学,学到真本领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改革队伍建设。

第一,提高教师的科研教学水平,建立有效的科研团队和实践团队,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学校的软实力。

第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交往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毕业实训改革

毕业实训是学生走向实践、踏入社会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但针对高职高专一直都没有一个好的毕业质量评价方法来指导毕业生进行毕业创作,本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提出对专科生的毕业质量体系的改革方案,即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的“四个一”工程。针对师范生,提供一份标准的文档教案、一份规范的电子教案、一段模拟教学录像、一项特色技能成果;对非师范生,提供一个设计方案、一份实训报告、一个制作成果、一项特色技能。

“四个一”工程是高职高专质量检验的重要物化标准体系,它不仅不同于本科的内容,而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实践意义。

总之,优化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全新课题,通过制定好的培养方案,完成教学、人才培养等任务,并合理利用相关的资源,继续探索。本文针对职业需求下的高职高专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分析新的培养方案的改革思路。要做到这些,必须解放教育教学的思想,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

[1] 王红岩.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借鉴——20世纪50年代高等教育课程改革述评.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04.

[2] 韩延伦.国外高校课程改革的人文取向及对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启示.大学教育科学,2005,02.

[3] 段发明.论课程改革中教师专业发展的两种形态.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05.

[4] 李建平.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全新挑战.教育发展研究,2002,01.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07SA012)

猜你喜欢
考核学科改革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内部考核
改革之路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超学科”来啦
改革备忘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改革创新(二)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