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理念,完善德育体系

2011-03-20 14:37刘许亮
文教资料 2011年7期
关键词:育人德育政治

陶 攀 刘许亮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3)

实践育人理念,完善德育体系

陶 攀 刘许亮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3)

社会实践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大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实践育人不仅符合教育的客观规律,而且有坚实的学术理论基础。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正确认识实践育人的科学内涵,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理念,科学构建实践育人格局,建立实践育人保障体系。

新时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育人

1.引言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工作长期经验和今后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所凝练的极为重要的科学论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要把实践育人作为开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时代赋予了实践育人以全新的意义和地位,在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践育人将被提升到新的高度。

2.实践育人的科学内涵

实践育人是基于实践的观点形成的育人新理念。所谓实践育人,是指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社会考察、科技文化服务、志愿服务、劳动锻炼等应用型、综合性、导向性的实践活动,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促使学生成长成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新型育人方式。

实践育人符合教育的客观规律。第一,实践作为课堂学习的有机延伸,作为学生踏入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有效平台,让学生不仅学会了生活技能、生产技能、行为规范,而且学会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第二,实践育人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环节,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实践育人符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育人规律,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补充。第三,实践育人符合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成长规律,更加明确了思想教育的主体。大学生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我们应让学生通过生动有效的实践活动,实施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在实践中自我管理和相互管理。第四,实践育人符合素质教育的规律。坚持知行统一,积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把实践融入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符合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3.实践育人的作用

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仅仅依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思想教育内容单一、方法教条、形式枯燥,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实践的育人功效不同于课堂,其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践时可以让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到实践当中去亲身体验,将自身作为社会人,让其意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从而使学生产生紧迫感和危机感,珍惜学习的机会。第二,实践活动的内容多样性能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熏陶,获得课堂上无法得到的体验和经历。第三,深入开展各种具有先进性和导向性的实践活动,有利于推动学生的党团建设工作。采取实践育人的方法,把党的知识教育、团的主题活动与具有先进性和导向性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如参与党课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参与“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促使其对党团更深入地了解。第四,实践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当代大学生基本未进入社会,一直生活在学校这个相对理想的空间里,这种单一的“线性成长”经历,使其普遍缺乏实际生活经验,缺乏对社会实际的接触,而通过参与各种实践,能促使其亲自观察,独立思考,深入实践,使其增加社会知识,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4.形成实践育人格局

多年来各高校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构建了一整套内容丰富、点面结合的实践育人格局。重点是进一步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4.1 教育型实践

学校开设道德实践课,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组织政治理论系列研讨会,召开主题报告会使学生提高了对周围事务的把握能力和体验能力,通过体验增加领悟,提高了个人的道德素养和自律感,在现实生活中增强了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能学会感恩,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立志成才。以重大节日和重大事件为契机,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这种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渗透性强,持续时间长,学生更易于接受,不仅使直接参加活动的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且通过他们的辐射作用,使全校学生都受到了正面的引导。

4.2 服务型实践

广泛开展生产劳动、“三下乡”及各种公益活动,在参与这些服务实践中,同学们在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也亲身体验了服务社会的乐趣,受到了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

4.3 文化实践型

学校组织校园女生文化节、科技文化艺术节、宿舍文化节等一系列特色活动,使学生们对文化活动的不同需要得到了充分满足。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而且拓展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4.4 组织型实践

学校通过学生会、学生社团、班级团支部、班委会等学生组织,广泛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学校组织里,学生们分别担任不同职务,对于未来走向社会,他们的实践经验是非常有用的演习;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承担着一定的工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得到了空前的提升,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锻炼。

5.建立实践育人保障体系

实践育人需要一个保障体系,围绕培养目标,更新教育观念,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构建实践育人科学体系,全方位、多途径地开展实践育人,建立起一个校内校外相结合、课内课外相联系的立体式实践育人科学体系,努力培养学生特长,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要有坚强的组织保障就要职能部门参与、齐抓共管。团委具体落实的实践育人保障体系,全面科学地分析大学生思想状况和学习状况,制定实践育人的总体规划,并作出全面的部署和安排,要把实践育人与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结合起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其次,重视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主体保障作用。教师和管理人员是实践育人的最重要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主体,必须让他们认识到实践育人一个关系到能否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问题,从而提高组织实践育人的自觉性和责任心;要使他们把实践育人提高到与课堂育人同等重要的地位。还要面向社会,广开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

最后,完善实践育人的工作机制。把各类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学的总体规划,保障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工作成果评价机制,实践育人的工作绩效要量化,在此基础上完善评优奖励制度,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实践提供舞台创造机会,广泛开展各种校内实践活动,克服困难,保证学生实践活动场所等物质条件。

[1]邵广侠.论道德教育生活化的回归问题[J].理论月刊,2006,(8).

[2]鲁洁.边缘化外在化知识化——道德教育的现代综合症[J].教育研究,2005,(12).

[3]易连云.传统道德中的生命意义解读——论“生命·实践”道德体系的构建[J].教育学报,2005,(5).

[4]牛金成.德育课程概念的重构[J].教育评论,2007,(1).

[5]周谷平.新课程改革视野中的学校生态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06,(12).

[6]李小鲁.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整体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3).

[7]王琦峰.高校德育隐形载体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0).

猜你喜欢
育人德育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政治攀附”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