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初探

2011-03-20 14:37邵小卉
文教资料 2011年7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建构学习者

邵小卉

(聊城大学 东昌学院 英语系,山东 聊城 252000)

1.引言

语言教师心理学现在已成为学者研究的重要领域,因为其主要探索如何将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理论和思想应用于外语教学。

教育心理学经历了几个阶段,从早期的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到人本主义,每个阶段都有其局限性。行为主义对语言教学产生过很大影响,以结构操练和记忆对话为特征的听说法就是其产物。然而行为主义只关心可观察到的行为,否定了学习者的心智过程。认知心理学关注人在学习中的心智活动过程,主要有信息加工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关心的是人们接收、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个体一出生便开始积极地从自身经验中建构个人意义,即建立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建构主义也有其局限性,过分强调个人的发展,忽视社会环境的作用。

人本主义强调人的内心世界的重要性,将人的思想、情感和情绪置于人的整个心理发展的前沿地位。基于人本主义,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帮助教师认识儿童学习困难的原因可能是某些更基本的需求未得到满足;懂得创造安全感对学习者的重要性。维果斯基提出了社会互动理论,认为儿童一出生就进入了人际交往的世界,学习与发展则发生在他们与其他人的交往与互动之中。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威廉姆斯与伯顿提出了社会建构主义教学模式,鉴别出四种影响学习过程的因素:教师、学生、任务和环境。它们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相互作用。

2.社会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各要素分析

社会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认为,知识是由学习者自己建构的,而不是由他人传递的。但这种建构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该模式中的四个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下面逐一进行阐明:

2.1 教师

社会建构主义教育学家格拉塞菲尔德认为,教育就是赋予学习者独立思考的权力。教师对建构主义教育学的最好实践是使用对话而不是向学生灌输信息;教师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向学生提出概念、论点等,问题留待他们自己去探究。问题解决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信任感、成效感和快乐,这对促进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许多证据表明,教师的信念比教师的知识更能影响其教学行为。教师是带着信念——那种对学生、学习和教育根深蒂固的想法走进课堂的,正是这种信念支配着他们的教学行为。教师的信念是高度个人化的,是教师在个人经历中自我建构而成的,因而是根深蒂固的;教师信念一般难以用语言表达,而是表现在教学行动中。教师通过反思可以将隐含的教学信念外露出来,认识到自己的教学信念、观念,从而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教师不但要意识到自己的教学观念,而且要了解自己的言与行怎样影响课堂中的学习。根据费厄斯坦的中介作用理论,教师的中介作用其实是教师用恰当的语言实现各种功能,如引导、启发、反馈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甚至达到更高一级的认知水平,即达到最近发展区。

2.2 学生

传统理论认为学生的成绩与个体差异有关,这种研究侧重的是那些较固定的个人特征;而社会建构主义模式则主张研究那些可变的因素——个体学习者如何看待自己、能否控制自己的生活事件、如何归咎自己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等。基于此,社会建构主义学者提出了自我概念、控制点理论和归因理论。

自我概念是对人们自我感知和自我认识的统称。由于自我概念的多面性和复杂性,研究者选择某些特定的方面进行研究,如自我形象、自尊心、自我效能感等。人们自幼就开始建构逐渐趋于稳定的世界观,也开始发展自我意识和开始理解自己在周围世界中的位置。这种不断发展的自我概念反过来又影响人们对世界的理解方式。大量研究显示学生的自尊感和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正相关。

影响人们产生和保持行为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对所发生的事件的个人控制感。这就是控制点概念,控制点是一个人对自己对生活事件控制能力的认识。控制点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样有非常重要的联系。相信自己能控制学习的人比那些认为学习是由别人控制的人更有希望取得学习的成功。

当学习者被要求解释自己的外语学习成败时,他们会举出一些或属于个人(内部的)、或属于环境的(外部的)原因。心理学家维纳创立了归因论。所谓归因,是指人们把自己所感知到的成功或失败归咎于某种原因。维纳将人们主要的归因分为四种:能力、努力、运气和任务难度。归因理论与建构主义有吻合之处:不同的人对成就的定义是不同的、成功与失败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2.3 任务

在语言教学中,任务泛指在课堂教学中为推进学习过程而要求学习者做的任何事情。教师对于语言学习本质的认识和信念决定着对任务的解释和安排。

近年来“任务教学法”受到重视,该学说认为个体通过用目的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而获得语言,而任务可以为学习参与者之间进行信息交换、意义协商、思想表达等提供机会。此外,任务的概念还形成了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大纲,任务成为大纲设计的一个基本单位,其重点在学习的过程而不在预先设定的语言项目。

社会建构主义观点认为,任务是一定的学习理论的体现,教师则依据自己的教学观点选择任务;教师有必要将自己隐蔽的教学理念明晰化,这有助于按照自己的教育理念明智地选择和提出任务。此外,教师在提出任务时的中介作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总之,任务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枢纽,它为师生彼此表达态度和对于学习过程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渠道。

2.4 环境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儿童的学习是与社会互动的结果,学习总是在一定的外围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条件对学习的影响不可低估。理解环境以各种方式影响学习对语言教师和语言学习者而言尤为重要,因为越能理解目的语所在的文化环境,就越有可能理解不同语言的使用方法。环境可分为很多类型。从与学习者关系密切的程度看,有最直接的课堂、学校、家庭等微观环境;也有较为间接的社会和教育宏观环境。从形态看,有物理的环境,也有语言的环境,还有人际关系等心理环境。从这一角度看,语言学习所在的宏观教育环境、微观课堂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对个体的学习更是产生深刻影响。

总之,环境对学习有重要的影响,但学习者对环境的主观理解比环境本身的作用更重要、更关键。同处在一种学习环境之下,个人对它的感受和理解却不相同。与其说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真正起作用的是环境本身,不如说是学习者对该环境的个人感知和理解。

3.结语

教师心理学包括了人本主义、认知学说、建构主义和社会互动理论。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是尊重学生的个人感情和个人需要,强调具有真实个人意义的学习,主张包括认知和情感在内的全人教育;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个体从自身经验背景出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和意义建构,重视学习过程而反对现成知识的简单传授;社会互动理论强调人的学习与发展发生在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之中,而教师是学习者最重要的互动对象。

社会建构主义模式是对上述理论的整合与诠释。其要义是:知识是由个人自己建构的,而不是由他人传递的;但这种建构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该模式确认了学生、教师、任务和环境四个方面的因素对学习过程的影响,而处在中心位置的当然是知识建构的主体——学生,后三者则构成学习的中介因素和外围环境,对学习者的个人知识建构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四个要素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缺一不可。

[1]Arnold,Jane.AffectinLanguageLearn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Maslow,A.H.Towarda Psychology of Being.[M]. NewYork:VanNostrand,1968.

[3]Vygotsky,L.S.MindinSociety.[M].Cambridge,Mass:MITPress,1978.

[4]Weiner,B.Human Motivation[M].New York:Holt,RinehartandWinston,1980.

[5]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桑晓丽.运用建构主义指导英语课堂教学[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建构学习者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建构游戏玩不够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