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敏
(邢台市开发区王快学区,河北 邢台 05400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变聪明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我们的教材就是非常好的阅读材料,但仅仅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通过大量的课外扩展阅读来补充学生的阅读量。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扩展阅读训练对于学生拓展知识视野、启迪思维、增加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扩展阅读的关键是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对于教材所选课文应以精读为主,扩展性阅读则应以阅读目的、层次等因素略读为宜。一般扩展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这种扩展阅读的目的是通过对全貌的了解来加深对局部的深刻理解。这种扩展阅读可以在阅读基点之前、其间,也可以在其后。例如,在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后,可安排学生课后阅读《城南旧事》,就会知道这篇课文选自《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淡淡的离愁,浓浓的相思”是全文的基调。《城南旧事》中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主人公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充满疑问的,她从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所以她和被人们认为是疯子的秀贞结下了友情,三天两头地往惠安馆里钻;她和“小偷”写下承诺,甚而认真地听着“小偷”的故事;她爱着自己的奶妈,望着她离去而伤心难过。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我们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虽然很天真,但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惠安馆”、“骆驼队”、“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每一章节都饱含着朴素的气息,感人肺腑。这些故事的主角最终都离开了英子,他们的离去,让英子坚强了,也长大了。课文节选的这一部分实际上写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这样,学生便更好地理解本文内容,从而更好地把握课文的主题思想。
这种扩展阅读是为了较系统地了解该作家的作品特点与艺术风格。如八年级上册第二课《芦花荡》,选自现代作家孙犁的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其副标题原为“白洋淀纪事之二”,在作者的笔下,环境是美的,人物是美的,严酷的战斗也是美的,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弥漫着浓郁的诗意。字里行间自然地流露出对祖国、对人民的由衷的热爱,这正是作者独特风格之所在。可指导学生阅读《白洋淀纪事》中的其他作品《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一)、《光荣》、《嘱咐》、《采蒲台》等。这些作品都是以冀中平原的农村为背景,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在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被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这对于深入了解作者孙犁的艺术风格,进而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都有很大帮助。
这种扩展阅读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同一题材作品往往因写作目的不同而表达方式不同,进而形成不同的文体。如学完《社戏》一文,老师可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叶君健的《看戏》和臧克家的《社戏》。鲁迅的《社戏》是1922年写的短篇小说。辛亥革命失败后,作者极其悲痛,面对残酷的现实压力,巧妙地采用“小说”这种文学形式,抒发自已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真挚友谊的眷恋,委婉、含蓄地批判当时的社会现实。作者在课文结尾处情不自禁地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看不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那么,真的是豆不可比拟的好吃,戏,无与伦比的好看吗?不是,唯有情真。而臧克家的《社戏》、叶君健的《看戏》写于太平盛世、和平年代,他们尽可能热情洋溢地赞美戏曲艺术家,热烈地赞美社会主义国家的热情观众,借文章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培养学生们的艺术素养,因而是叙事性记叙文。
其目的是领会同体裁文章的各个方面。例如学习《核舟记》,可向课本中涉及“记”这一文体的篇章扩展,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对它们的内容与手法加以比较,就可以知道:《核舟记》重在记物,通过对一件工艺美术品的说明,赞扬民间艺人高超的雕刻艺术;《小石潭记》是记游,通过对小石潭僻静、凄清景物的细致描摹,抒发作者被贬后寂寞压抑的心理;《岳阳楼记》则借重修岳阳楼的机会写景抒情,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主张;《醉翁亭记》也是记游,既写景又抒发与人民同乐之情。通过这一系列的扩展比较,学生能较全面、明确地认识“记”这一文体属散文范畴,可记物、记事、记游,还可写景、议论、叙事、说明,作者回旋挥洒的余地宽广,而且适用范围很大。这样阅读一篇,反馈若干篇,经过比较分析、归纳异同,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这样的扩展阅读可以让学生在掌握作品思想意义的基础上,较全面地掌握该作家在历史上、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也可以在了解作者的经历后,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例如,在阅读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时,一位惊天动地的英雄赫然屹立于眼前:他长须飘飘,昂首挺胸;他义正辞严,诉说历史;他怒不可遏,控诉特务们;他一腔豪情,鼓励革命者……此时,作为革命家的形象在学生们心中已经形成。可是,要真正全面了解闻一多先生,教师还需引导学生了解他的有关诗集如《红烛》、《死水》等,特别是教师很有必要及时引导学生阅读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使学生从他作为诗人、学者的“说和做”与他作为革命家的“说和做”的对比中,真正了解闻一多的崇高品格,真正了解他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又如七年级下册的课文《丑小鸭》,是作者的自我写照。学完课文后可引导学生搜集安徒生的生平、创作资料,了解安徒生从小生活环境的艰辛,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不屈不挠,坚持自己的追求,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童话大师。看他是怎样在逆境中成才的,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丑小鸭》的思想。再如《紫藤萝瀑布》、《挖荠菜》、《七根火柴》等,这些作品所反映的时代与学生相距较远,所写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所抒发的情感也让学生觉得遥远、陌生。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就会停留于表面,甚至发生偏差。在阅读教学中注意拓展,让学生了解宗璞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不幸遭遇、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贫困生活、红军长征时的艰苦奋斗,学生只有了解了生活,才会理解文本,因为所有的文本都是源自生活的。
这样的扩展阅读能使学生既深刻理解引述的意义与作用,又能扩大文史知识。《唐雎不辱使命》一文把唐雎的形象写得很精彩。读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唐雎的慷慨陈辞佩服不已,但是否真正理解了文中这些典故的含义及其背景呢?回答恐怕是否定的。有些学生甚至对于典故的朝代、相应的人物姓名也常弄错。因此,教师很有必要课前阅读《史记·刺客列传》的有关部分,课堂上向学生作简要介绍,对典型的人物形象,如要离、聂政等做一补充说明,使学生在了解典故背景、意义的过程中,理解唐雎“一怒即发,与秦王进行你死我活”斗争的决心,进一步理解唐雎有胆有识的思想性格,深入理解三则典故的引用是双方斗争的转折点,从而进一步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当然,老师如果能安排学生课外阅读《史记·刺客列传》,收效将更大。
总之,围绕课文进行的扩展阅读要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为宗旨,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为目的,以适合学生特点为原则,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阅读技能为根本出发点,只要持之以恒,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肯定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