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受众对电视新闻的新需求

2011-03-20 13:12:33
文教资料 2011年14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新闻节目电视新闻

吴 鹏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与文化传播系,河南 鹤壁 458030)

一、从社会发展现状看受众与电视新闻节目

转型期的我国社会迅速发展,整个社会出现了结构性变化。社会产权的多元化和经济的市场化促进了一个具有相对自主性的社会的形成,为个人充分、自由地发展提供了机遇,这势必让人们更关注自身的生存发展。

(一)受众更关注自身的利益。电视新闻节目就应该满足受众的这种需求,提供对受众有用的信息。从《新闻联播》在党政新闻之外拓展了信息认知的广度和宽度,到《东方时空-东方之子》的“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再到近几年兴起的民生新闻,这都说明电视新闻对于媒介最广大受众生活的贴近。

(二)受众权力意识的增强。在转型期社会,作为公众的受众由于对自身利益的关注,必然增强相应的权力意识。对于电视新闻节目来讲,就是尊重受众的权力,从三个层次来更好地尊重受众的权力。

1.电视新闻通过舆论监督的形式来维护民众权力。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的重要功能,是媒介作为社会的一个系统警戒外来威胁和维持社会常规性活动的主要方法。在我国,舆论监督还有利于防止腐败现象滋生、推进廉政建设和实现司法公正等。在当前我国的民生语境下,这些都是在更好地维护着社会广大民众的利益。

2.电视新闻向受众示范正当权利的使用。权利是制度赋予的,媒介应当尊重受众权利,并向受众示范如何正确使用权利。

3.电视新闻培养互相尊重权利的意识。民主是平等地对待每个人的,实现自我维权的前提是尊重他人的权利。如《南京零距离》节目中大量出现矛盾纠纷的问题,让受众了解纠纷的过程就是一个参与评判的过程。受众在自我判断过程中,会增强维权与尊重权利的意识。

(三)受众对舆论监督的关注增强。由于舆论监督的特点是收视率高、影响面大,因此,电视媒体就需要选择政府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重大问题,选择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事例,去跟踪报道,善始善终,真正能够使问题比较圆满地得到解决。要增强舆论监督的影响力,其中也存在一个改进方法,创新手段,把握好舆论监督报道的总量、密度和力度的问题。

如果荧屏上传播过多的阴暗面和频繁的灾难,就会让受众感到无望、惊恐、无助,倘若不厌其烦地渲染那些犯罪细节,会对社会尤其是广大青少年不可避免地产生某些负面影响,威胁社会的安全。那么,在舆论监督中,就应注意在选择标准中掌握好这样三条重要原则:1.政治立场;2.经济利益;3.舆论监督中的新闻价值。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名扬天下,其成功的经验很多,但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在选择标准时将这些重要因素完美地结合起来。自创办之日起,就坚持以“政府关心、群众关心、普遍存在”为选题标准,很好地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据央视节目收视率排行调查,《焦点访谈》的收视率仅次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成为家喻户晓、受到广泛关注的名牌栏目。

二、从社会心理看受众与电视新闻节目

社会转型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而且表现在人们的心理对转型的反应。面对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受众也随着社会心理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表现出多元而复杂的态势。

(一)价值观的多元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的利益人群开始多元化。我国社会阶层和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势必出现价值观的多元共存。

(二)市场经济催生多种意识。市场经济认可了人们的个体价值及对功利的追求,激发了人们的求富欲望,其中有像竞争意识这样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意识,也有如享乐主义这样有悖和谐社会发展的不健康意识。大众传媒是社会意识的大熔炉,具有非常广泛的包容力。对于电视新闻节目来说,首先应该提倡与培养正确的意识。新闻节目提供资讯、介绍方法,就是在告诉受众做什么,怎么做。其次是鞭笞错误的意识。电视新闻可以将偏离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的行为公诸于世,能够唤起普遍的社会谴责,将违反者置于强大的社会压力之下,从而起到维护社会规范的作用。

(三)社会快速发展要求心理适应能力的相应增强。

自主性、分化性社会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开放的社会结构,为个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人们的挫折感、危机感增强,社会流动的增加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都高度地刺激着人们的心理极限。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信息可以减少不确定性。电视新闻为受众提供信息,就是减少受众在社会中的各种不确定性,从而提高人们的承受能力。

1.给受众提供环境预测。社会环境不断变化,只有及时了解、把握并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才能够保证生存与发展。电视新闻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给每个受众预警,通过信息的传播,使受众在心理上做好准备,从而增强心理的承受力。

2.培养适合现代社会的心理素质。首先,电视新闻通过传递信息让大家了解社会状况,学会适应社会。其次,大众传媒具有很强的“移情”功能,人们通过接触媒介,可以暂时缓解压力,暂时摆脱社会压力所造成的种种不良心情。最后,媒介可以进行合理的宣泄和引导。

(四)伦理道德观念的变化。西方思潮的涌入,使国人开始关注自身的生活状态。对人自身的肯定是积极的,具有现代意义。但是过度地对家庭和婚姻等问题的随意则是对他人利益的损害,是对社会的不负责。新闻媒体对全社会具有强大的示范作用,对于启蒙社会新道德观念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从社会需求看受众与电视新闻节目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社会时代,媒介受众对于信息的追求也日益强烈。

(一)受众对各种信息需求的旺盛。1999年和2000年两次全国卫视和近年来多次凤凰台落地调查的结果都表明,在中国内地电视观众最喜爱看的电视节目中,新闻以63.6%高居榜首,这足以说明电视新闻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而新闻必须建立在全面客观的基础上,才能站在最广大的受众的立场上,同时这也是新闻媒体的应有立场。

(二)受众对决策性信息的日益需求与提供。有调查表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受众对国内政治、经济新闻的兴趣相对10年前显著增加,有超过90%以上的受众对国内重大人事变动表示了兴趣,68.5%的受众对市场信息感兴趣。这表明,新闻媒介应当多提供硬性的决策参考信息,以满足受众自我决策的需要。

(三)受众群的多元化。改革开放前,可以说电视受众的要求不高,只要按时有节目看就行,很少考虑质量优劣。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受众的思想观念、兴趣、爱好变化很大,人们从荧屏上所获取的信息也随之变得多种多样,受众需要的是与自身有相关性的信息。特别是转型期我国社会阶层和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势必出现价值观的多元化,这就要求电视新闻必须迎合这种需求,实现播放内容供给的多元化。

1.综合型节目要提供多样化的信息。过去,不少人认为综合型节目主要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个声音,一种语调。但是,改版后的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各省市台的卫视频道《新闻联播》,将全国及地方的政治、经济、社会、科学、生活等各个方面最主要的大事综合起来,集中报道。这样,就可以让受众在短时间内了解和获取到当天最主要的社会多维信息,做到事关全球、全国、全局的大事全知道。

2.大众传播要“分众化”,设置专业化新闻节目。从传媒学的角度来说,信息可以减少不确定性。电视新闻要为受众提供信息,就是为了减少受众在社会中的各种不确定性,以此来提高人们的承受能力。比如,近几年以敏锐、快捷、客观、真实、生动走进城市平民生活的《都市报道》;以案说法、普及法律知识、推进法制化进程的 《今日说法》;以反映市场准则、杠杆、规律、经济改革丰硕成果的《经济半小时》、《经济大参考》;还有解析农业市场行情、反映农民心声、传递农业科技信息的《每日农经》、《科技苑》,等等。总之,似雨后春笋般多元化新闻节目的出现,满足了不同层面、不同需求受众选择收看新闻节目的需求,确实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新闻节目电视新闻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传媒评论(2019年9期)2019-11-16 09:25:38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传媒评论(2019年12期)2019-08-24 07:55:14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传媒评论(2019年10期)2019-06-05 09:26:00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新闻传播(2018年2期)2018-12-07 00:56:26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新闻传播(2018年8期)2018-12-06 09:03:00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新闻传播(2018年11期)2018-08-29 08:15:30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新闻传播(2018年5期)2018-05-30 07:02:58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新闻传播(2016年10期)2016-09-26 12:15:03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方言新闻节目探索
新闻传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