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银燕
(增城市第二中学,广东 增城 511300)
《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以下称《评价标准》)提出:“新课程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是全面的,但限于目前校内学业水平评价的方式。《评价标准》对‘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的评价,更多是通过体验、渗透等性质评价方式进行。”我们所理解的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学时通过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悟性等直观的感受、体味、领悟去认识、发现、创造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体验中,生动活泼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实施体验式教学,更有利于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对体验式教学的一些见解。
在活动体验中,可以开展课堂讨论与小组竞争,也可以组织社会实践。课堂讨论与小组竞争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合作的必要性、竞争的激烈性和不可避免性,培养学生勇于面对人生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实践体验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进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体验法包括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
小组竞争的实施,首先要争取到班主任的支持,按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能力分成若干个4—6人小组,明确各小组成员的分工,有组长、记录员、纪律员等。其次要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引用竞争机制,以小组得分的形式一决胜负,当然,赢的要鼓励、表扬,不一定要有物质的奖励。还要制订出竞争的规则,而且规则的制定可以不断地“升级”,每一个月“升级”1次为佳。例如,初级规则:回答问题时,答对1题得2分,答错不扣分;中级规则:回答问题时,答对加2分,答错扣1分,弃权不扣分,小组成员每人只有1次的答题机会,全部轮一次才能有第二次答题机会;高级规则:答对加2分,答错扣1分,弃权扣2分,答题前小组成员可以讨论,回答时则不能讨论。
随着规则的不断升级,要求越来越高,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小组成员之间通力合作,充分发扬团队精神,才有取胜的可能。为了取胜,学生必定会思索、探寻到取胜的有效方法。这种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的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得学生情绪高涨,既能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也使学生体验到合作与竞争的特性,并从中品味到成功的快乐、失败的教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态度、认识、情感和生活,使学生不但掌握知识与技术,而且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真切的体验,形成合作、分享、进取等个性品质,促进完美人格的形成。教材中一些内容,在学生看来也许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和接受,我们就可以通过他们自身的社会实践去领悟。
比如,九年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框题提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坚持科学发展观,培养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我结合当地资源,要求学生亲自了解、参观有“天南第一梯”美誉的白水寨风景名胜区,并要求学生以保护白水寨风景名胜区为主题设计广告语。学生在亲身经历后,设计出许多有创意的广告语,例如:来此处一游,让你健康一生;想要人间仙境,就到白水仙瀑;走进白水寨,全天工作放松晒;白水仙瀑山中流,污染垃圾不该留,等等,看了很令人感动。
因为经过了亲身的参观品味,又在思索中设计了广告语,根本不用老师的说教,学生的体验已经非常深刻,不但对环境问题有了感性认识,而且加深了对环境问题的理性认识,切身感受到了可持续发展就在我们身边,从内心深处领悟到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激发了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教学建议明确提出:“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各种情境,让学生感同身受。
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例或课本、其他书籍的相关故事、情节,扮演各种社会角色,领会各种社会角色的责任,体验相应角色的感受,练习“承担”相应角色的义务,学习承担一定社会角色所应有的态度和所需的能力。
如在学习“人生难免有挫折”一课时,我让学生蒙住眼睛扮演盲人,在课室走一圈,体会盲人看不见的挫折感。在学习“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这一框题时,教材中有陶行知奖励违纪学生四颗糖的事例,以说明尊重他人所起得的作用。上课时,我准备了四颗糖,让学生以小品形式表演事例,然后,我找了几个理由把糖奖励给表演的学生。这样的活动,体现了老师与学生间的彼此尊重,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残疾人在行动上的不便和身边人对残疾人的态度,从而形成一种爱惜自己和尊重他人的情感,思索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应该怎样“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生活情境模拟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常用的形式,我们的教材源于生活,我们对教材的学习也要求回归生活。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在学习七年级《人生自立少年始》这框题时的生活情境模拟。
课前,我特意准备了针线、纽扣和小衣服,在课堂上,让学生比赛钉纽扣,看谁的动手能力最强。不少男生都自告奋勇地尝试,最后我选上来比赛的都是男生。女生则愤愤不平,用她们的话来说就是男生“反串”,在男生“表演”时,她们都把抱怨变成了给自己小组的男生喝彩加油。这是把家中的生活片断搬到了课室来体验,有的男生是第一次穿针引线,怎样都穿不过去,也有的男生穿得干净利落,其中有一名男生拿起针线就往课室外跑,正在我和同学们还没反应过来时,他又匆匆跑回课室,学生比我反应快多了,他们大声说:“他上洗手间把线弄湿了。”全班学生立刻大笑起来,我却有点感动,把刚刚的对他不经批准擅自离开课室的不快变成了感动,因为他把生活常识运用于实践中。这种生活中的小事原来是那么不起眼,学生在哈哈大笑中,在对各位男生的点评中,明白了“人生自立少年始”的道理,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运用音乐、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创设的情景比较形象、逼真,能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从而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了解世界。
例如,音乐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多播放与学习内容有关的健康歌曲。如在学习《为坚强喝彩》时,可以播放歌曲《男儿当自强》;在学习《创建新集体》时,可以播放歌曲《团结就是力量》,等等,让学生在音乐的情境中体验美好。情境教学的好处就在于能让学生在参与、动手、体会中学到知识,领悟道理。
“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就是自由的梦”。可见,阅读是体验式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体验包含两种含义:一种是行为体验,另一种是内心体验,阅读更侧重于内心的情感体验。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哲理故事和生活中一些典型实例,再巧妙地把这些故事和实例运用在教学中,就会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悟,并可以把学生带进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之中。总之,比起教师的滔滔不绝,阅读更来得深刻而富有韵味,个中滋味,相信大多数一线的教师都品尝过。
总而言之,要较好地完成新课标的教学目标,达到《评价标准》的要求,推进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其主要途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体验式教学,通过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思品课中思索和品味。
[1]广州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凭借标准.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编,2009.10第1版.
[2]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践稿).2003.8第1版.
[3]廖先亮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与方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