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锂电池材料生产企业生产动向
近一段时间,日本锂离子可充电池(LiB)材料制造商积极向海外拓展。各企业一方面面向对电动自行车车载电池有较大需求的韩国和中国,进一步扩大在上述国家和地区的产能,另一方面则积极构建全球规模的供给模式。在继续保持技术优势的同时,各企业也在谋求减少投资和分散风险的新模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克服NIH症候群。所谓NIH(Not-Invented-Here),即“非此处发明”或“非我发明”的意思,表现为企业不愿利用外部创意来改善企业的业务流程,对他人的知识产权持怀疑态度,不愿意利用外部的知识产权进行开放式创新。2011年7月,宇部兴产公司(宇部興産株式会社)与美国陶氏化学公司(The Dow Chemical Company)在美成立主营锂离子电池的合资企业。陶氏提出了将能源储备领域作为重点项目,在密歇根州中心地区的总部积极招揽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等的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宇部兴产公司社长竹下道夫认为,随着世界范围内车载电池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单独一家公司提供产品已日渐困难,该公司位于大阪的工厂也迟早会面临供应不足的局面,因此摒弃对技术泄露的担忧,积极谋求协作势在必行。同时,宇部兴产公司认为,与陶氏化学公司合作也可以免去技术泄露方面的顾虑。
2)增设欧美据点。2011年6月,六氟磷酸锂生产商三菱化学(三菱化学株式会社)与高纯度电解液供应商日本Stella Chemifa公司(ステラケミファ株式会社)达成合作意向,双方将在欧美等地建设新的电解质生产厂,以实现扩大产能和据点分散化的目标。2011年6月,日本吴羽化学(クレハ株式会社)与伊藤忠商事(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在美国成立合资公司KMBJ,主要生产、销售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预计至2012年1月负极材料年产量可达1 200 t。
3)依附用户建加工点。出于成本与国际间交易的考虑,在韩国和中国等用户附近建立加工点,也成为相关日企的发展举措之一。2011年6月,日立化成工业(日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在中国山东烟台设立负极材料加工厂,投资约4.1×107元(人民币,下同),计划于2012年3月建成投产,产品主要销往中国和韩国市场。2010年,旭化成公司(旭化成イーマテリアルズ株式会社)在韩国京畿道兴建一家加工厂,主要生产锂离子电池的主材料分隔膜。2011年6月初,住友大阪水泥公司(住友大阪セメント株式会社)决定在越南建设一家锂离子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制造厂,总投资约4.1×108元,产能为2 000 t/a,计划于2012年6月前投产。此外,户田工业(戸田工業株式会社)则在日本、美国、中国等正极材料用户附近兴建了3处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