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海燕 秦丽平 陈亚波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南宁市 530021)
面肌痉挛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表现为长期的面部肌肉阵发性发作的不自主的抽动,严重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1]。面肌痉挛其原因不清,多数学者认为是面神经在脑干起始部被血管压迫所致[2,3],常规MRI平扫检查可显示或排除占位性病变,继发性面肌痉挛的病因能得以明确[4],诊断准确率为 97.1%,定性诊断准确率为 91.4%。据文献报告引起面肌痉挛的主要原因是面神经出颅段受到责任血管的压迫,造成神经局部脱髓鞘,面神经过度兴奋引起相应症状[5]。根据这一发现,由最初的面神经阻滞或切断术逐步发展到显微血管减压术。我院从2000年起在广西区内率先开展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来治疗面肌痉挛,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72例面肌痉挛的治疗护理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72例,男30例,平均年龄50岁,女42例,平均年龄35岁。左侧面肌痉挛35例,右侧面肌痉挛37例,病程平均6年。患者术前均接受药物治疗和理疗,症状无明显好转。术前CT或MRI发现责任血管60例,可疑12例。
1.2 手术方法 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在显微镜下仔细查看桥小脑角区面神经和周围血管、神经的关系,找到责任血管,仔细游离压迫神经的血管攀,解除粘连的蛛网膜,在责任血管和面神经之间放置大小合适的Teflon垫片并固定,以防垫片移动,造成复发。
1.3 结果 本组72例中术后完全缓解65例(90.3%),部分缓解5例(6.9%),无缓解2例(2.7%)。无死亡和严重致残病例,手术后发生颅内出血1例,脑脊液漏3例,伤口感染6例,不完全面瘫3例,经治疗后大部分治愈出院,术后短暂听力下降9例。完全缓解者门诊随访效果良好,半年内未见复发。
由于患者长期被面肌痉挛折磨,在求学、工作、生活方面容易遭到各方面的歧视和误解,精神方面受到严重的刺激,易出现紧张、不安、焦虑,甚至自杀倾向,又因为长期治疗不愈,对医生不信任或对治疗抱以不太大的希望,都有可能在临床诊疗中引发医疗纠纷。因此在术前需全面了解病人的思想情况,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使其了解疾病的原理和术后可能的并发症,让其对手术有客观的了解,减少和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
2.1 术后护理 由于桥小脑区特殊的位置,在大脑的深部,周围有脑干和很多出颅神经、血管,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可能误触脑干或有细小血管断裂,造成严重并发症。在分离面神经过程中对神经有骚扰,可造成暂时的面神经功能麻痹。因此术后护理承担着重要的作用。
2.1.1 病情观察 手术后24 h主要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肢体活动的变化,以及引流管的流量和患者有无严重的恶心、呕吐的颅内高压症状,警惕脑干损伤和颅内血肿的发生。本组中有一例脑干水肿,经脱水治疗后情况好转。
2.1.2 疗效观察 患者清醒后需及时观察面肌是否存在痉挛及痉挛的强度、频率和间歇时间,及时复查CT或MRI,以了解术后颅内情况。对术后仍有面肌痉挛的患者,须报告医生,及时和患者、家属沟通,解释相关的情况,并对患者的心情表示理解,争取患者的配合。在护理中注意语气和动作,让患者体会到护士的关心。
2.1.3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2.1.3.1 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是此类手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常因为术中微动脉断裂、回缩致使止血困难或无法止血所造成,在术后造成后颅窝血肿,继发枕骨大孔疝,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因此术后患者常规进入监护室观察24 h是有必要的,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神志、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如出现异常要及时报告病情,争取尽快处理。
2.1.3.2 暂时性面瘫 手术中需将责任血管面神经分离,会对面神经造成骚扰,术后可出现暂时性面肌瘫痪。护士要对患者进行耐心的解释和关心,并予营养神经药物、针灸等综合治疗,加快面神经恢复。对眼睑无法闭合的患者,需用眼药水滴眼,晚上眼膏涂眼睑,保护结膜。对于重度眼睑无法闭合的患者,则需进行眼睑缝合术。
2.1.3.3 暂时性听力下降 因面听神经距离很近,手术中听神经易因血供或牵拉造成暂时性听力下降,对此需测双耳听力,给予扩血管药物如金纳多等,同时使用激素。术后避免使用有耳毒性的药物,特别是氨基糖甙类。
2.1.3.4 皮下积液和伤口感染 皮下积液是后颅窝手术入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因枕部颈肌厚,如缝合技术有瑕疵,组织对位不良,容易留下空腔,脑脊液会滞留,形成曩腔,造成伤口不愈合,皮下积液。出现皮下积液常会造成伤口漏水或敷料湿透,并可能患者有发热。发现类似情况因考虑皮下积液,应告知医生,防止发生感染或形成瘘口。
2.2 结果 所有病例中,65例术后症状消失,5例术后抽搐症状逐渐减轻,2例术后无减轻。手术后出现颅内出血1例,暂时性面瘫3例,暂时性的听力下降9例,皮下积液和伤口感染6例。无死亡和致残病例。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是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在去除症状的同时保留了面神经的功能,满足了现代神经外科微创的手术理念,对于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均有让人满意的疗效,逐渐被人们所认可。Kato等[5]分析总结了日本23家医院采用MVD治疗的4 865例面肌痉挛病人,长期随访结果表明,83.7%症状消失,12.2%症状改善或减轻,只有4.1%无效,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9%。在我院的临床实践中发现,MVD治疗无效或者复发的可能原因为:①面神经REZ暴露欠佳,责任血管判断错误或漏判;②减压材料放置位置不当,导致减压不彻底;③置入减压材料过多对面神经形成新的压迫;④减压材料不当;⑤局部蛛网膜碾压,导致新的责任血管形成新的压迫。
同时,我们发现手术并发症特别是暂时性面瘫和暂时性听力下降发生率相对较高,术中进行实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能有效减少听力障碍的发生几率[6,7],相对于颅内肿瘤手术后病人,面神经减压手术后的病人对治疗效果的要求更高,如何能通过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这对于术后的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观察更细致,为减少颅内出血造成的危害及时提供预警,能够更好地让患者配合治疗,从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1]袁 越,王 岩,张思迅,等.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4,17(4):204-206.
[2]陈润红.面神经分束加部分神经纤维离断术治疗面肌痉挛24例[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6):151 -154.
[3]周耀华.针刺面神经干治疗面及痉挛61例观察[J].中华口腔科杂志,1980,l5(3):169.
[4]毛一朴,龙玲莉.原发性面肌痉挛的MRI诊断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09,34(11):1711 -1713.
[5]Kato Y,Kanno T,Mehta V,et al.MVD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 and hemifacial spasm an analysis of results and complications from 23 Institutes in Japan[C].5th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Microvascular Deeompression Surgery.Japan,2002:1.
[6]Chung SS,Chang JH,Choi YJ,et al.Microvasular decompression for hemifacial spasm:a long-term follow-up of 1169 consecutive cases[J].Stereotact Funct Neurosurg,2001,77(1 -4):190 -193.
[7]Kondo A.Follow-up results of microvasular decompression in reigeminal neuralgia and hemifacial spasm[J].Neurosurgery,1997,40(1):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