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择业价值观调查研究
——以兰州市高校为例

2011-03-19 18:55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8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价值观因素

杨 萍

(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少数民族大学生择业价值观调查研究
——以兰州市高校为例

杨 萍

(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少数民族大学生;择业价值观;调查研究

1 研究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加突出。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少数民族大学生不仅不存在就业问题,而且他们在入学及分配上都受到优待。无论成绩如何,少数民族大学生都由政府负责安排工作,而且用人单位有时也是作为落实民族政策的政治任务来接受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大学生的就业政策是“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用人单位有充分的自主权,劳动力由企业自行招聘,企业录用职员是根据企业自身的业务发展需要以及毕业生的实际能力,而不管对象是汉族学生还是少数民族学生,这给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了社会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为此,笔者对兰州市3所高校回、藏、蒙古、维等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揭示他们择业价值观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对策,从而为高校管理者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率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根据我国内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高等教育的3种模式,即民族院校、普通高校民族班和普通高校的一般班级,笔者选取了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和兰州大学中来自西北5省(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内蒙古自治区回、藏、蒙古、维等少数民族的大学生5 260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SPSS11.5统计软件随机抽取了10%的样本,调查共发放问卷526份,回收有效问卷428份,有效回收率为81.4%。其中男生216人,女生212人;所学专业中,文科216人,理科103人,工科43人,医学类34人,文理交叉32人。将有效问卷全部录入计算机,加上个案访谈资料,在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时,笔者努力把定性资料和定量资料结合起来。

2.2 问卷设计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2部分:(1)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年级、专业、父母亲的职业和文化程度等;(2)被调查者的择业价值观,包括他们的择业标准、择业意向、择业地区等。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择业考虑因素

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择业考虑因素的调查,笔者在问卷中设计了16个选项,这些选项可以归纳为职业声望因素、经济报酬因素、个人发展因素以及人际关系因素4个方面,要求研究对象选择其中的5项并进行排序,调查结果如下。

(1)经济报酬因素(包括经济收入与福利、工作条件好、工作稳定)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择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在第一选择中,选择经济收入与福利的占27.0%,排在第一位,选择工作稳定的占13.4%,排在第二位。从中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择业标准已经非常务实。当然这一现象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职业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经济收入在不同职业、不同单位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加上我国正在推行的房改、医改和教改等,都促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将职业的经济收入与福利作为首要考虑因素。

(2)个人发展因素(包括能发挥个人专长、能实现个人理想、专业对口、符合个人兴趣、晋升机会多和有出国深造机会)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择业时考虑的又一重要因素。在第一选择中,选择专业对口、符合个人兴趣、能发挥个人专长、能实现个人理想的分别占10.2%、9.7%、7.5%和6.6%,在第二选择中,符合个人兴趣爱好和能发挥个人专长的选择排在了第三、第四位,同样,在第三、第四和第五选择中,这些因素也均被排在了前5位。这说明少数民族大学生择业的主体意识非常明显,除了经济因素以外,还非常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也是与当今中国的社会变迁分不开的。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的桎梏被打破,市场化的社会生活创造了一个平等、开放的社会环境,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设计自己的人生,充分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这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把个人发展因素放在仅次于经济报酬因素之后的重要原因。

(3)人际关系因素(包括人际关系融洽、领导开明)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择业考虑因素中也占据着一定的比例。调查显示,在第四、第五选择中,人际关系融洽均排在第一位,分别占了12.1%和13.2%,这说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走向社会时,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在新的工作环境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便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实现自身的价值。

(4)职业声望因素包括职业社会地位、有职有权、地理环境、单位名气大和对社会贡献大。在职业声望因素中,少数民族大学生比较关注的是地理环境和职业的社会地位,而对于单位名气大、对社会贡献大等因素并不是很关注,这说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择业时对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因素非常重视,择业价值观呈现自我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至上”、“无私奉献”等为我国所倡导的主导价值观正经受考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也从关注社会转向关注个人,导致其择业价值观的自我化。

3.2 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就业单位的选择倾向

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有的希望去党政机关,占32.1%;有的希望去外资或合资企业,占18.9%;有的希望去高等院校,占13.1%;有的希望去国有企业,占9.1%;也有的希望去其他事业单位(8.0%)、科研机构(7.7%)、中小学校(5.1%)、个体企业(3.1%)、民营企业(2.9%)等。这说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设计自己的成才之路时是多角度的,他们有的希望通过从政获取社会声望和社会地位,有的希望进入企业获取较多的经济收入。同时,通过数据分析我们看出,少数民族大学生最希望的就业单位排在前2位的是党政机关和外资或合资企业,他们在选择就业单位时考虑较多的是经济地位和社会声望,这体现出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择业价值的功利化倾向。在以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由国家包办,学生作为国家投资教育的承受者,只能服从国家的安排,服从于国家建设的需要。近些年来,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多元利益格局打破了国家对教育投资的垄断,教育投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此外,市场化带来了社会价值标准的改变,以往的奉献被今天的功利所取代,这也导致了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功利主义倾向。

3.3 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就业区域的选择

笔者根据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对问题“您愿不愿意回家乡工作”的回答上,75.2%的少数民族大学生选择了“愿意”,24.8%选择了“不愿意”,同时在对“您最希望的就业地区”的选择上,56.4%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西部,这一方面与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关,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影响下,少数民族大学生致力于建设家乡的热情高涨。但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选择就业的具体地点时仍然偏重于大中城市,对小城市、城镇和农村的选择比例非常低,而这些地区正是最需要人才的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择业价值的功利性。

4 结论与建议

4.1 问题

通过对兰州市少数民族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调查,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是一定时代的产物。他们的择业价值观呈现出观念自我化、标准务实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目标功利化和主体意识明显化等特点。从调查时还可以看出,能发挥个人专长已经成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择业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不是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是强调个人发展和经济利益的统一,这种择业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但是从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择业价值观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

4.1.1 对未来职业的期望值过高,缺少开拓精神和风险观念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择业时首先考虑的是经济收入与福利待遇,而且愿意到大中城市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公司工作。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类单位正处于减员增效阶段,对人才的吸收力是很弱的,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择业时应该摆正心态,降低择业要求,要有“先就业、再择业”的择业心态。另外,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使得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害怕竞争,依附心理比较严重,特别是长期以来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殊照顾政策,使他们没有太大的压力,缺少风险意识。

4.1.2 过于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忽视社会需要 调查显示,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择业时对个人发展因素考虑得非常多,但是对社会的需要却不太注重。

4.2 建议

造成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本人的原因、有学校的原因还有社会的原因。针对兰州市少数民族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上述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以期对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率有所裨益。

4.2.1 少数民族大学生学好本领、提高综合素质是赢得就业机会的硬道理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相对弱势反映在语言掌握能力、自我推介能力和社交能力等方面,这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背景、受教育条件以及民族传统习惯有关。但是进入大学后,少数民族大学生通过勤奋学习、大胆实践是完全可以改变的。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必须自信、自立、自强,找准不足、努力提高。同时,少数民族大学生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

4.2.2 学校应该热诚服务,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搭建就业平台学校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这是学生成才的要求,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再优秀的毕业生,如果缺乏学校的指导、推荐和服务,光靠自己东突西闯,也很难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因此,学校要建立指导、推介毕业生就业的工作机构,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构建信息网络和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双向选择平台,同时要加强对少数民族毕业生进行就业形势、政策和择业观教育,加强就业心理的咨询服务,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的择业心理。

4.2.3 社会应该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造一个平等相待、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 大学生就业竞争中存在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学校歧视、专业歧视等不正常的现象。人为的限制和歧视压缩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空间,削弱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施展才华、服务社会的热情。因此,党和政府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消除这些不公平的行为,极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

[1]王金梅.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与分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1:51~54.

[2]李晶.大学生择业问题与择业教育[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3.

[3]马戎.西部开发、劳动力流动与少数民族教育[J].西北民族研究,2002,1:10.

[4]吴德刚.西部教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5]邓曦东,吴立生.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

[6]李光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6:116~118.

G526.5

B

1671-1246(2011)08-0131-03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价值观因素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解石三大因素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