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丽君
(山西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山西临汾 041000)
浅论文化的全球化与多样性
梁丽君
(山西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山西临汾 041000)
近年来,文化全球化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讨论的热点。笔者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识尝试对文化的全球化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进行梳理,指出文化的全球化发展趋势是不可遏抑的,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化;多样性;文化属性
近年来,文化全球化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讨论的热点。然而,关于文化全球化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种观点认为,文化全球化指一种共同的或单一的文化的形成,可称为文化同质论;另一种观点认为,文化全球化是同质化和异质化同时进行的过程,或者是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辩证并行;还有一种观点否认文化全球化的存在。塞缪尔·亨廷顿是全球化话语的重要批判者,他提出著名的文明冲突论,论证世界历史的发展将强化文明间的差异和冲突,因此必须用区域化、欧美一体化来对抗,以捍卫和保护西方文明。
文化全球化是各民族文化通过交流、融合、互渗和互补,不断突破本民族文化地域和模式的局限性而走向世界,不断超越本民族文化的国界并在人类的评判和取舍中获得文化的认同,不断将本民族文化区域的资源转变为人类共享、共有的资源。例如,人类对全球问题的反思,即对那些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决定人类命运,而且只有依靠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当今世界的一些重大问题的反思,促使人类共同的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对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的推崇和提倡,促使生活方式的变革和更新;对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识,促使不同文化体系间的自觉交流和对话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世界文化的整合和建构,使得具有人类共性的文化式样逐渐确立并成为全球自觉遵循的范式和惯例。
文化全球化是世界上的一切文化以各种方式在“融合”与“互异”的同时作用下,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交流与互补。全球化文化具有如下特性:
(1)全球化文化既不是某一种文化的扩张和垄断,也不是世界上的主要文化,而是包括一切文化的整合体。当今世界存在着各种文化群体,他们在世界融合的过程中为了维护各自的特征,自我肯定和认同,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产生多种多样的抵抗。
(2)全球化文化不是建立在土地疆域划分基础上的一种文化,而是建立在文化主体人的基础上的文化。每个民族的生存环境对其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人们从地理环境的不同归纳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但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随着社会的扩大和日益复杂,文化的差异更加明显。即使同一社会的成员由于个体的不同也存在着文化差异,而不同的民族国家、不同疆界的人也能有着同样的文化观。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差异和依存关系,人的神圣性和普遍性便成为维持人类共同性和一致性的文化理念,如民主、自由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但这并不意味着全球化文化真的会由这些理想而统一或同化,因为这些文化理想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处于本土化的进程之中,从而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性。
(3)全球化文化的表征是一种动态的流动,而不是静态的文化形态,它主要表现为世界范围内各个文化群体间人员、技术、资金、意识形态的相互融通。这种全球化的意识形态的流动不是一个简单的观念输入、输出的过程,而必须通过“跨文化的翻译”,这个翻译过程就是一个“文化消化”的过程。当前,全球化意识形态流动中,主要是自由、民主、权利、平等等基本价值观念的流动。
(4)全球化文化不是否定世界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差别,也不是无视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在文化方面的对立。全球化文化既不是强势文化同化弱势文化的文化,也不是弱势文化被同化的文化;既不是强势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也不是以世界为处所的一体化文化。全球化文化是多向文化流动而产生的多元、多重组合形式,不同的流动方式就有不同的文化存在场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全球化文化是一种复数的文化。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生活方式,分为有形和无形的两种多样性。有形的包括村落、祭祀神灵祖先的庙堂、舞场、建筑、饮食、传统的加工活动(如烹调、编织、舂米、雕刻等)、实物(如衣服、家具、农具、生活用具、民间工艺品等)、礼仪活动和与民族文化相联系的历史文献。无形的包括世代相传的家庭生活、神话、民俗、民歌、民间舞蹈、口头传说、信仰意识等。这些文化多样性资源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在特定的地理位置上,由特定的个人创造出来的,这三个特定的要素决定了文化多样性资源具有不可复制性。
文化多样性对于人类及其存在来说至关重要。
(1)它是人类文化得以延续和保存的重要前提。一种文化要想在不利于自身存在的条件下获得生存的机会和可能性,就只有通过吸收其他文化的优势因子以取长补短,来迎接挑战,积极地适应环境。就人类文化的整体而言,如果离开了所有不同文化之间的互补整合,就有可能将一种文化的缺陷放大为整个人类文化在总体上所普遍具有的共同缺陷,从而危及到人类文化的持续存在。
(2)文化多样性的存在还是人类文化保持自身活力的重要条件。一方面,文化多样性为人类文化实现类似于生物学意义上的“杂交优势”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文化多样性的存在还为特定文化的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文化多样性所要求的不同文化之间的多元关系,成为各种文化之间的张力结构赖以保持的可靠保障,而不同文化之间的张力关系恰恰为人类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是并行不悖的,用哲学的语言来说,就是一包含着多,多制约着一。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多样性,不再表现为区域文化之间的斗争,而是表现为统一文化的丰富多样性。所以,世界各个民族、区域文化都应以开放的心态走向未来的世界文化。
从世界范围来说,“全球化”意味着人类文化共性的增加,另一方面,东方国家的文化,例如中国文化、日本文化等也为许多西方人所神往,如美国除了在语言上大量借用外来词外,还在日常生活中大量采用富于异国风味的食物,形成异国餐馆在美国各地星罗棋布的局面。正像天然物质和人造物体要从一个民族传到另一个民族一样,一国的文化,包括风俗习惯、宗教仪式等也随即从一个民族传到了另一个民族。世界地域文化之间的这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关系就构成了文化学上的互补性。这些事实说明,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他文化所没有的特质,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独特的、不可重复的性质,使任何一种文化在同一层次上都具有共存的价值,而更高层次的新文化只能是原有较低层次的文化的综合。文化全球化也意味着人类文化由机械的单一化走向共时、共存的多元化,以至交流、融合。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全球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各国的地域文化来考虑,文化全球化无疑为本国的同质文化增加了异质成分。我们承认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异质文化引入本土时必然会遇到本土文化的排他性倾向。各国的本土文化能够通过其文化层内部结构的调节与改进,向着自我完善的方向发展。杞人忧天,担心东方文化或西方文化会被对方吞并而消亡的论点,是违背人类文化发展规律的。以“和为贵”为指导思想的中华民族群体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即使过去在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犯、部分国土沦为殖民地时,中国文化仍然完整地保存了下来;一批中国人移居到国外后,尽管被外国文化价值概念所包围,但中国人几百年来通过建立“中国城”和众多其他方式始终坚守中国文化这块阵地。另一方面,由于世界每一种地域文化不可能替代另一种文化本身的功能,世界上每一种地域文化都有长处与短处,要使每一种地域文化得到发展,首要的是互相取长补短,充分利用文化的互补性。“全盘东化”或“全盘西化”都不符合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
总之,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是一种二元共存、双向交流的关系,既包含了外国异质文化引入本土,也包含了本土文化向外输出。在同一本土文化层中,既有传统的文化成分,也有来自外国的异质文化成分,世界文化双向交流的性质决定了全球化不可能只是如吉登斯所说的“西方现代化的扩大”。同时,由于本土文化的核心成分是不会轻易改变的,文化全球化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各国本土文化的总体结构。相反,文化全球化只可能使各国本土文化更趋完美。世界文化融合的实质即在于各个文化个体吸收和融合了世界其他文化个体的多样性的新的文化格局。
[1]郑朝阳.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整合[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2).
[2]衣俊卿.全球化的文化逻辑与中国的文化境遇[J].社会科学辑刊,2002(1).
[3]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M].上海:三联书店,2002.
A
201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