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前不久,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联合天津市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对天津市大中小学近500 名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68%的学生在暑假期间通过QQ、微博、网站等方式进行社交活动,每日上网时间超过6 小时,甚至有15%的学生,自暑假开始就从未走出过家门,一直“泡”在网上。另据上海市12355 青少年公共服务平台2011 年8 月7 日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六成以上的中小学生,假期生活的一半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家长工作忙碌,学校“暂停营业”,使不少中小学生成了“宅童”。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谢新洲曾撰文指出,社会交往是构成和维系社会人际关系的基础。健康、完善的社会交往机制,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网络社交中,交往双方不再需要面对面的交流,而是借助各种网络工具,以一种“身体缺席”的方式进行互动。这种“身体缺席”式的沟通互动,正冲击着传统社会人际关系的基础。中新网2011 年8 月10 日转引外媒报道,美国一项研究表明,经常上“脸谱”(即“Facebook”,著名社交网站)或其他社交网站的青少年在学校的成绩大多偏低,并会引起心理问题和自恋趋势。美国心理学家拉里·罗森说,“上社交网站越多,越不能集中精神。这也就导致了他们成绩下降”。13 岁以下少年如过度使用社交网络,会更加焦虑、情绪低落,还会引起失眠和肠胃疾病。
南开大学实习基地指导教师王虹翔建议,家长可以将孩子的暑假生活安排得丰富些,弹琴、画画儿、郊游、社区活动都是不错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还“宅童”们一个真正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