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第三世界共产党(改革派)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2011-03-18 19:02:02陆轶之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第三世界工人阶级资产阶级

陆轶之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论第三世界共产党(改革派)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陆轶之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第三世界国家共产党改革派是共产党中的一个派别,该党派根据自己的思想理论指导,认为在目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与社会主义革命时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党应以和平手段实现社会替代,通过议会竞选、多党竞争等手段,争取执政和参政权力,通过多元民主和多种经济形式发展国家政治和民族经济,大力扩大党的影响,积累党的实力,最终寻找机会对资产阶级战而胜之。

第三世界国家;非执政共产党;改革派;社会主义革命

苏东剧变后,国际国内反共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在革命与建设处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第三世界国家共产党的一个派别,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他们赞同以和平手段实现社会替代,要求人人平等和社会公正,同意通过多元民主和多种经济形式发展国家政治和民族经济。认同并积极参加议会竞选、多党竞争,力图通过公开的、合法的、议会的斗争方式,在议会选举中获得更多的选票、在议会中夺取更多的席位,来扩大党的影响、积累党的实力,最终寻找机会对资产阶级战而胜之。这一派别就是第三世界国家共产党改革派①。

一、共产党的目标仍然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世界国家共产党改革派根据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采用了新的、不同于经典作家描述的斗争方式,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阶级使命。他们认为,不论通过什么样的斗争手段,共产党的最终目的都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在发展经济社会的基础上,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一)当今时代仍然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

任何阶级的政治目的都是由其所处时代特点决定的。改革派认为,现今时代主题虽然有所变化,但其本质没有改变。“虽然革命运动暂时后退,但是现今时代仍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1]。这是当今时代的主流和实质,就决定了各国共产党必须带领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战胜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制度。

1.在第三世界的资本主义国家中,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剥削日趋加剧,两极分化愈拉愈大。改革派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剥削与镇压——永远不会改变,“在我国和其它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都有其相同的基本特点,即以榨取雇佣劳动力剩余价值为基础的剥削制度。”[2](p.383)这是由资本的唯利是图的本性决定的,因为放弃剥削,资本也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造成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普遍贫穷,同时他们又没有在新一轮现代化浪潮和西方推行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中获得较大利益,有的国家事实上被更加边缘化了。贫穷和痛苦毫无疑问最终被转嫁到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和普通民众身上。

当然,不可否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加上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作用,最主要的还是普通劳动者的辛勤劳动,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还是有一定发展的。但是这种发展是不平衡、不稳定的。掌握国家权力的统治阶级从发展中获益,而普通民众则获益甚少,导致第三世界国家两极分化现象愈加严重,“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导致印度社会两极分化,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剧”[3](p.293)。

2.帝国主义和垄断资产阶级的对外扩张,严重恶化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形势,加深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冷战后,帝国主义国家的对外扩张,除了继续通过经济、金融等手段以外,还大大加强了通过军事手段的霸权主义行径。一方面,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他们控制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和国际金融定价特权,不断向第三世界国家渗透,控制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另一方面,对所谓的“邪恶国家”和“流氓国家”采取军事行动,直至推翻其国家政权。“帝国主义扩张的后果急剧地加深了全球对劳动群众和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和国与国之间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帝国主义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急剧加深,帝国主义的全球扩张对独立国家的主权造成严重侵犯。”[4]一时间,霸权主义行径在世界上畅通无阻了。

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剥削和军事侵略,严重损害了这些国家的主权和利益,使其本就严峻的经济形势更加恶化。帝国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垄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第三世界国家内部的矛盾不但仍然存在,而且还可能会激化,这为共产党带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反抗资产阶级统治创造了条件。“对共产党人说,利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历史机会出现了。”[5]

(二)各国共产党带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取得对资产阶级的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世界各国党的领导人都已经认识到革命形势的好转,他们在同右派及资产阶级政党的辩论中,开始逐渐改变苏东剧变以来的低调,高声谈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可能。资本主义固有的弊端总会不停地爆发,其对世界各国的损害越来越巨大。冷战后爆发的几次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不只沉重打击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而且也沉重打击了发达国家的经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和其不可持续性,开始反思资本主义的替代问题。“一年前,只有我们党在说:革命的高潮正在到来。今天,这个题目成了形形色色的政治学家们谈论的共同话题。”[6]

共产党早就给出了答案,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固有的矛盾和弊端是它自己解决不了的,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的唯一办法,是用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均已充分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最终结果,必然是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第三世界国家共产党改革派对这一理论和实践的正确性坚信不疑,他们已经制定出自己奋斗的目标:“目的是通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②。

二、共产党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的方法与手段

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宏伟目标是人类社会从未有过的艰巨挑战,改革派认为,在短期内,共产党不能再采取暴力革命的方法,而应该在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下,带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通过和平的方式夺取政权。

(一)通过和平议会竞争的方法取得国家领导权

议会选举是资本主义制度几百年发展下来的比较成熟的一种制度安排,它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一种社会矛盾缓冲阀的作用。在现有条件下,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社会矛盾激化乃至暴力冲突。

1.共产党要通过和平的方式夺取政权。改革派认为,由于现在的形势已经同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生活的时代有了很大的区别,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暴力革命的条件基本上还不成熟,因而“他们赞同以和平的方式争取和实现社会变革”[7](p.484)。

资产阶级的贪婪本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弊端,造成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每当危机爆发时,资产阶级必然向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转嫁危机造成的危害。资产阶级政府的首要目标并不是关心社会和国家经济发展,他们通过把持的国家权力肆意攫取挥霍国家财富。国家预算、财政支出、工农业发展的收益等都进入了资产阶级权贵的腰包,同时资本主义社会贪污腐败盛行,官僚主义严重,在他们庇护下的社会黑恶势力猖獗。一方面是各国经济都在发展,另一方面是社会两极分化严重,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依然没有多大起色。这种形势造成了新时期阶级斗争的新特点,即“从社会防御转向社会进攻”[6]。新的社会进攻就是共产党通过和平的议会内的民主斗争和议会外的抗议运动相结合,共产党要带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对资产阶级形成巨大的压力,使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让出更多的权力和利益。

2.和平斗争的主要方式是议会竞选和议会斗争。改革派认为,在目前革命形势尚不成熟的情况下,资本主义议会斗争形式是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可以暂时接受和借用的斗争方法。各国共产党积极参加议会斗争,首先要保证自己在议会选举中能够当选,进而进入政府。“党将把握一切机会,参加那些允诺制定救助人民计划和在现有范围内实行替代政策的政府。”[8](p.271)显然,共产党的选民就是广大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他们是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群众的大多数,共产党必须得到他们的支持,成为他们的自然代表。

议会内斗争并不排斥议会外斗争,当然,议会外斗争也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他们指出:“通过发展强大的群众革命运动,把议会内外的斗争形式结合起来,工人阶级及其同盟军将尽最大努力击败反动力量的对抗,从而通过和平手段带来这些转变。”[8](p.271)资产阶级的议会竞选和议会辩论的斗争形式,最终都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是为了保证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资产阶级在自己的统治和利益受到威胁的时候,就不再遵守他们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而是通过他们掌握的国家权力,推翻对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有利的一切决议和法案。这时,共产党就必须带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和平的游行抗议示威活动,对资产阶级统治者形成巨大的压力,以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

3.资本主义议会制主要是通过多党竞选实现的,共产党必须适应这种斗争环境。资本主义议会制的基础是多党竞争。尽管资产阶级的基本利益是一致的,但是其内部由于各种原因,又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集团和派别。资产阶级中的各个集团和派别,在同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对垒时,步调一致,能够协调行动。但是,其内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利益矛盾和各种分歧,处理不当就会给资产阶级整体利益造成重大损失,于是,资产阶级统治者就发扬光大了多党竞争轮流执政的方法,每过一定时期后,更换不同利益集团的代表者执掌国家权力,从而调节资产阶级的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的方法,把资产阶级内部的分歧和矛盾最小化,以达到相对平衡资产阶级内部各个集团利益的目的,最终把统治阶级内部的紧张关系相对缓和下来。

但是,第三世界各国共产党改革派也认识到,几百年来,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选举,众多政党竞选、投票、执政、下台,然后再开始新的一轮竞选……但是极少有代表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利益的共产党能够被选上台。这就给人们提出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为什么在第三世界国家中,无产阶级和普通人民群众占据多数,代表他们利益的共产党却很难被“选”上台呢?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各国共产党自身的一些因素之外,更多的恐怕还是由于这些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安排和资产阶级的统治手段。换言之,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共产党或者不可能通过竞选上台执政,或者必须放弃某些原则和主张,才有可能被资产阶级暂时接受,从而能够“竞选”成功,上台“执政”。

(二)通过建立多种所有制的经济结构,发展国家经济

建立什么样的所有制结构和实施什么样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是第三世界各个国家共产党优先考虑的重点,无论什么时候,经济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何况共产党的最终经济目的,还是要让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在当前的情况下,他们认为应该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多种所有制相结合的所有制结构。

1.增加国有经济成分。建立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保工人阶级和普通民众能够真正拥有自己的财产权利和生产权利,并获得相应劳动报酬的权利。这是共产党同资产阶级政党的重要区别之一,也是他们吸引和带领各国工人阶级和普通民众对资产阶级及其政府做斗争的重要依靠。

第三世界国家的工人阶级和普通民众已经认识到,解决国家经济日益贫弱的唯一办法是国家财富公有化,把那些能够决定国家命运的能源、矿产、原材料国有化,利用公有制的强大制度力量和可以集中国家人力、物力、财力的办法,建立起实力雄厚、运行高效的国家企业,这样才能与外国资本竞争。苏联、中国等在落后国家的基础上,建立起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已经充分证明了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共产党改革派根据自己的目标主张和本国工人阶级和普通民众的要求,提出了必须增加所有制中的国有化比例,必须把被资产阶级权贵所鲸吞的国家财富交回到人民的手中。他们提出:“在国家监督下把被非法攫取的基本生产资料所有权返还给人民,国有化要为进一步变革创造坚实的经济基础。”[1]只有对经济基础进行根本性的改革,真正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所有制结构,才能解决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公正公平与民主,保证工人阶级和普通民众的民主权利和社会福利。

2.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现有条件下,各国共产党不能急于建立单一的公有制,“国家所有制并不是万能的”[9],而是应该“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保留多种经济成分。在计划和市场机制的帮助下,积极调整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发展”[1]。通过仔细地研究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和现实情况,他们认为,不应该抹杀资本主义私有制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尤其是它的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较快发展。而且当这种私有制能够被社会有效约束,公平公正地同其他经济形态在社会上一起竞争时,事实表明,“资本主义社会获得了不比社会主义国家少的社会公正。”[10]

由此,第三世界国家共产党在所有制上的主张,就是建立混合所有制结构。在这种所有制结构中,既有公有制,又有非公有制。公有制能够保证国家经济命脉掌握在国家手中,其他经济形态则能够利用市场竞争,发展国家经济。“社会所有制将会有更多的具体形式,包括各种形式的自我管理与合作所有制,所有制多元化的原则甚至并不排斥私营企业。”[9]承认并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也就意味着允许剥削的存在,因为这是非公有制经济的一个本质特征。这也许可以被看作是国家发展中的一个必要的代价。

在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中,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形态将会长期共存,并展开竞争。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将会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个体经济等。各国党认为,不管是公有制经济形态,还是非公有制经济形态,它们在社会上都应该是平等的,必须在市场经济中公平竞争,才能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3.确定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共产党奋斗的最终目的是解放全人类,使人们都能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这一切最终都要落脚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上。当前,第三世界国家面临的一个紧迫的任务是发展经济,提高工人阶级和普通民众的生活与社会福利水平。共产党是代表基层民众的政党,因而他们大多把发展本国经济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虽然不是执政党,但是他们都制定了自己的经济发展计划和战略,努力带领普通民众发展经济。

工业化是共产党实施国家经济发展计划的中心内容,但是其经济计划不仅仅局限于工业化这一个方面,因为他们很清楚,对于落后国家来说,国家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全面的系统性的工程。他们主张在现有政府管理的框架下,“增加工人对所有权的控制,提高工人在组织管理生产等方面的影响力,加大工人对社会剩余的分配权,由工人掌握养老金、福利基金等社会资本以及中小型私有企业”[11]。同时对土地、金融、财产、对外贸易等基本生产资料和经济活动的处理,政府应该同工人阶级和普通民众进行民主协商后确定,另外对诸如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则应该非商品化。

(三)加强各种社会保障,提高人民的福利待遇,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第三世界各国共产党改革派把为工人阶级和普通民众争取更大的利益和社会福利保障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当然这也是共产党的阶级属性和他们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1.保障工人阶级和普通民众的劳动权和受教育权。劳动权和享受教育培训的权利,是人们的一项基本权利。在第三世界落后国家中,很多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由于贫穷,无法接受正常的文化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导致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这种不利地位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使其处境愈益恶化。

共产党改革派认为,在根本局势难以扭转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性方法,为普通民众创造一定的条件,改进他们劳动的外部环境和增加他们的劳动技能。党认为首要的就是加强和改进对工人阶级和普通民众的劳动技能教育以及发展针对他们的劳动力市场。“发展活跃的劳动市场,加强工会的权力,加强技能培训和成人基础教育。”[12]当前的当务之急是加强对工人阶级和普通劳动者的技术培训,使他们能够跟上现代技术发展的步伐,在频繁的技术革新中不致掉队,从而保证在资产阶级的现代企业中能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由于经济落后,第三世界的多数国家都只能以矿产等原材料的挖掘和初级加工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现代企业不多且主要是外国跨国公司。在贫困地区的人们尤其是农民则更难以在城市找到工作,因而很难走出农村,他们的社会权利和福利就更难以保证了。各国党认为,只有通过建立比较健全的劳动力市场,给这些人们寻找工作提供便利,才能真正保证他们的劳动权利。

2.保证工人阶级和普通民众享受各项社会福利的权利。享受各项社会福利是人民群众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之一。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是资产阶级早期就已经确立的一项重要社会原则,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工人阶级和普通民众也应该享有社会保障等各项公共品,这在各国的宪法和法律中也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现实并非如此。

资产阶级控制的政府一方面使出一切手段,除了掠夺国家财产外,还剥夺工人阶级和普通民众创造的财富,另一方面又想尽一切办法,试图把它们应承担的义务,转嫁到人民群众的头上。顾忌到工人阶级和普通民众的情绪,他们提出了所谓社会福利保障商品化,把应该由国家提供的公共品,比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交通等,都变为由人民群众个人购买。这样在工人阶级和普通民众上缴各种国家税务以外,还不得不再为自己购买各种社会福利和保障。

这是资产阶级剥夺人民群众的一种新手法,通过这种方法,他们养肥了自己,却造成了普通民众的日益贫困,社会两极分化日益加剧,造成了社会更加不平等。党认为,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国家必须免费为工人阶级和普通民众提供各种社会福利和保障。因为这些本来就是人民大众通过上缴税收已经购买了的,为什么还要再购买一次呢?作为承担责任和义务的政府,必须为它的民众提供相应的社会福利和保障,这是现代国家的题中之义,也是保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必要方法。

3.加强各项公共事业建设。保障人们的各项社会福利和权利,必须加强社会公共事业建设。它既为工人阶级和普通民众提供劳动机会,又是为人民群众提供社会福利和保障的基本条件。党认为,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必须保障人们各项权利的落实,其决定意义在于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建设的完善,既可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又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共产党主张未来的“社会主义政府将为国民经济的关键部门,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设置发展目标,并且将为其他社会服务制订计划。”[13](p.418)这样既增加了工人阶级和普通民众的主人翁意识和劳动积极性,事实上也在逐步增加社会的公有化程度,为以后过渡到社会主义制度创造条件。

加强社会公共事业建设,可以增加对工人阶级和普通民众的社会保障,可以更多地满足他们的社会需求。但是,目前对工人阶级和普通民众最大的掣肘是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欠缺,就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来说,这也是一个大的障碍。这使得第三世界国家在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分工中越来越被边缘化。发展教育和文化,培养现代人才,已经成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当务之急。

三、第三世界共产党(改革派)面临的挑战

经过第三世界国家共产党的努力,再加上国际国内形势的改变,目前各国党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或多或少的发展,其中有的党在议会和总统选举中,还取得较大的成绩,成为议会中比较大的参政党或反对党,比如俄共、南非共、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塞浦路斯劳动人民进步党等。但是这些共产党所取得的一些成绩,同他们的理想与党纲规定的目标还相距甚远,而且他们在国内外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一)理论创新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问题

毫无疑问,各国党目前之所以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是同他们在理论上积极创新和实践上锐意进取分不开的。这也是坚持和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论的重要方法。马克思恩格斯从来都不反对人们要灵活地学习和运用他们的理论和方法,他们在《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指出:“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14](p.228)

当前,时代主题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程度都和马恩列宁生活的时代有了较大的不同,第三世界各国的具体情况同马恩设想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较大区别,因而各国党因时因地不同而寻求新的革命方法,也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在资产阶级势力强大,其生产力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尚有发展的余地,以及普通民众人心思定,只想发展经济、提高物质生活水平而不愿意参加暴力革命的情况下,共产党只有暂时放弃暴力革命,创新革命理论和方法。

各国共产党寻找到新的革命理论和方法就是和平议会竞争。其实这并不是他们的首创,在恩格斯的晚年,曾经提到无产阶级可以通过议会斗争夺权的问题,强调利用资产阶级的普选权,开展议会内外的合法斗争,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重要的有效的斗争形式。“合法性在如此出色地为我们效劳,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来破坏合法性,那我们就是傻瓜。”[15](p.552)现在,第三世界国家共产党积极参加议会斗争,是对恩格斯当年设想的具体实践。但是恩格斯没有,也不可能具体设想共产党在竞选成功后,在议会中同资产阶级斗争的方法策略。不可否认,共产党同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斗争,其结果必然是妥协与交换的产物,那么在斗争中,共产党如何坚持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原则;如何把自己的社会主义远大理想同现实中资本主义制度相对统一起来;如何把政治上工人阶级和普通民众当家作主、经济上建立公有制等基本原则与资产阶级统治和混合所有制结构在斗争中统一起来。这些表面上是个实践问题,但实质是理论问题。问题的实质在于,第三世界共产党如何在理论上正确解决自己在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等方面,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而不被资产阶级同化,又在同资产阶级尖锐对立的情况下斗而不破,在相对统一中逐渐达到自己的目的。

(二)参与资产阶级议会和政府与保持工人阶级政党的性质和完成使命的问题

目前,已经有不少第三世界国家共产党在资本主义议会选举中取得成果,占有议会中一定数量的席位,党员当选议会议员,有的共产党员甚至参与了政府,成为政府官员。资产阶级议会是个辩论和争吵的场所,也是各阶级、阶层和社会利益集团通过其代言人达成互相妥协和进行交易的地方。既然各国党同意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下进行和平斗争,那么就不得不遵守资产阶级制定的一系列所谓“游戏规则”,因而在资本主义议会中,必然要同资产阶级以及其他各个阶级、阶层及利益集团进行妥协和交易了。

一般而言,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对立是原则对立,是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理论上讲是不可调和的,是尖锐的敌我矛盾问题。不过在不同的条件和环境下,矛盾也可以相互转化[16]。现在各国党力图在一定范围内调和劳资矛盾,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和,使劳资双方各自后退一步,彼此利益都有所照顾,从而在一个相对缓和的矛盾统一体中,达到斗而不破的目的。

无论第三世界国家共产党如何努力调和,事实上,只要不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而是同资产阶级在同一个制度框架下共存,则必然意味着与资产阶级统治者的妥协和交易,其结果必然是要损害工人阶级的利益,损害自己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这不禁让人们想起昔日在第二国际中有关米勒兰入阁及左派对他的批评事件。

因此,对于各国党来说,在目前的国际国内环境下,通过和平议会斗争,为工人阶级和普通民众争得更多的权力和利益,是一种正确选择。在这种议会斗争中,党如何保持自己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如何在对资产阶级做出退让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维护和保证工人阶级和普通民众的权益;如何把目前对资产阶级的妥协和退让与最终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统一起来,将是他们面临的重大挑战。

(三)扩大党的力量和影响的问题

苏东剧变已经过去二十年了,第三世界国家共产党也都已经从最初的巨大打击中走了出来,并得到一定的发展,无论是共产党的数目还是党员的人数都有了较大的增长,而且现在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更加坚定。但是,也必须看到一些问题:第一,同苏东剧变前相比,现在共产党的力量和影响都要小很多;第二,很多党的党员主要是老年人,年轻人相对较少;第三,在一些国家,党在宣传和吸纳年轻人入党方面,效果还不明显。

对于第三世界国家共产党来说,现在一个急迫的问题是通过什么方法,能够较快地扩大党的力量和影响,只有党的力量和影响增大后,党才会有更多的手段可以选择,来完成自己的战略目标。目前,各国党已经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比如扩大宣传力度,增加宣传方法,向人们解释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在议会中为工人阶级和普通民众努力争取更多权益,努力向人们表明共产党同资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等。这些做法取得一定的效果,相信共产党和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们有所增加。当然,这些方法还很不够,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共产党,从而达成自己的最终目的,第三世界国家共产党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做出更大的努力。

注释:

①本文研究对象限于第三世界国家非执政共产党。

②Communist Party of India(Marxist),Documents of the 17th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India(Marxist)(Hyderrabad,March19-24,2002),New Delhi,2002。

[1]李润明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新党纲述评[J].当代世界,2009,(3).

[2]刘洪才 .南非共产党纲领[G]∥当代世界共产党党章党纲选编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

[3]刘洪才 .印度共产党纲领[G]∥当代世界共产党党章党纲选编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

[4]李明斌 .从印度共产党(马)十七大看其对内对外政策[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1).

[5]刘淑春 .从社会防御转向社会进攻——俄共十一大简介[J].国外理论动态,2006,(2).

[6]〔俄〕根·久加诺夫 .俄国人民的情绪高涨和党的任务——俄共中央向党的第十一次(非常)代表大会提交的报告,2005-10-29.www.cprf.ru.

[7]刘洪才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纲领[G]∥当代世界共产党党章党纲选编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

[8]刘洪才 .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党纲[G]∥当代世界共产党党章党纲选编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

[9]“Vojtěch Filip Re-elected Head of Communist Party”,http://www.radio.cz/en/news/104156,2008-10-20.

[10]陈爱茹 .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新“纲领”[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03-03.

[11]张平 .冷战后南非共产党的新变化[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2006,(2).

[12]丁颖 .南非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J].国外理论动态,2000,(2).

[13]刘洪才 .未来属于社会主义建设自今日始[G]∥当代世界共产党党章党纲选编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6]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A8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8-7168(2011)06-0054-06

10.3969/j.issn.1008-7168.2011.06.009

2011-08-15

河南工业大学博士基金资助项目(2011BS022)。

陆轶之(1976-),男,河南南阳人,河南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讲师,博士。

刘琼莲]

猜你喜欢
第三世界工人阶级资产阶级
超越霸权中心主义——主权平等的第三世界历史经验
重读《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行再认识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5:14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政治经济学:范尼·普莱斯与大西洋的工人阶级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走谁的路,去往何处
激进反对派要香港仿效“第三世界”
环球时报(2014-09-02)2014-09-02 18:57:39
论马尔库塞的阶级一体化理论
浅谈“第三世界”的真——从弗雷格对“真之符合论”的批判出发看其对“真”的界定思路与动机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
军事历史(1996年5期)1996-08-20 07:21:18
第一支资产阶级军队的创建者——克伦威尔
军事历史(1987年1期)1987-08-20 06: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