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兰
(长春铁路环境监测站,吉林 长春 130051)
城乡结合部农村环境问题初探
李玉兰
(长春铁路环境监测站,吉林 长春 130051)
通过对某城乡结合部农村环境的调查和实地监测,对农村现在的生活环境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就目前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治理建议。
城乡结合部;环境问题;治理建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农村环境治理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工作成效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为进一步改善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农村整体面貌,2010年我们配合长春市有关部门深入某区城乡结合部的2个乡镇的12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进行了调查摸底,重点对农村村道管理、生产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处理、河道水体污染、农贸市场周边环境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对产生环境污染原因和改善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1)近年来,各乡镇政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势必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本次调查的两个乡镇企业共计87家,环境监测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烟尘、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分别为98 t、56 t,大部分为有组织排放;废水中污染物主要有 COD,年排放量 0.82 t,排入伊通河;固体废物产生量2 100 t;噪声87处。
(2)村道两侧乱搭建、乱堆放、垃圾乱倾倒的情况比较严重。部分沿街农户挤占村道随意搭建简易棚用于出租获利;部分建房户占用村道,随意堆放建筑材料,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农户建房中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缺乏统一的消纳场地,随意将建筑垃圾倾倒在河岸和路边,不仅影响到村容村貌的改观,同时也污染了周边水体和土壤。
(3)外来务工人员管理不善对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影响。城乡结合部是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比较密集区域,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的出租房往往是人口居住密度大、空间小,人员环保意识淡薄,受传统生活陋习影响深,加上原有垃圾箱等基础设施的滞后,专职保洁员和清运设备的不足,众多因素的存在造成了出租房周边的“脏、乱、差”,直接制约了出租房周边环境。
(4)农村生活污水对地下水源污染。该区农业人口76 755人,人均生活年用水量280万 t。大部分农居点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或渗入地下,无治理措施,对地下水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5)畜禽养殖污染。经调查,该区无规模化养殖,只有农户个体养殖,养殖废水直接排放,畜禽粪便就地利用或无序排放。
(6)农业面源污染调查。该区农村位于长春市北部,年降水量560 mm,农田面积10 177 hm2,种植粮食作物及蔬菜,土壤为黑土,年化肥施用量6 200 t。全区农村用于购置农膜资金 574.6万元,农膜使用量很大,对土壤造成一定的污染。每年桔杆产生量4.5万t,均被农户用于燃料燃烧。
(7)农村饮用水源调查。农村人口普遍使用地下水。个别村屯由于浅层地下水受到纪家水库的污染已不适于饮用,在政府的协调帮助下打了近80 m的深井水,才解决了当地的饮水问题。
(8)小流域治理。部分基础设施不到位的区块,部分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被随意倾倒,如小城子河等河道、池塘的垃圾成堆,工业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了河道淤泥和水体污染,加大了河道治理工作的难度。该区现有纪家水库和两甲水库,都属于西部“串湖”的一部分,近20年来,水质不断受到污染。《长春市地表水系规划》(2004—2020)中,已将“串湖”列入规划中,其总体思路是把“串湖”水系建设成为集水、园、林、路为一体,具有生态、休闲、旅游、居住等综合功能的西部的生态廊道。至2020年,在两甲水库附近建“串湖”污水处理厂,治理铁西汇水区、宋家汇水区的污水,处理后的污水经提升至“串湖”上游,做为“串湖”的补充用水。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人口密度增大,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加大,农村普遍无市政下水,污水直接排入地表水体或渗入地下。不断成熟的市场经济正在改变广大农民的传统生活习惯。他们和城里人一样上超市、逛商场,大包小包的购物,而原本都是自带布袋、篮子的农民,现在也大量使用塑料制品,使农村也出现了“白色污染”。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量企业不断向乡村搬迁,该区本来就位于城市下风向,再加上各类工业园区的兴建,使农村环境污染不断加剧。
农村人口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不高,生产方式粗放,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环境的重要作用。乡镇企业的兴起,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也占用了大片耕地,污染破坏了周边的生态环境。这些乡镇企业一般规模较小,生产设备相对落后,缺乏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环境污染相当严重。
农村经济迅速的发展,而环保投资却没有相应的增加,导致环境污染日趋加重。
化学药品和农用机械的大规模使用,使农民从繁重的劳作中解脱出来,但也造成了相当大的环境问题。由于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因而这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是产生面源污染最重要的原因。它破坏了土壤原有的结构,使其变得相当脆弱,同时还污染了河湖水质,也使地下水受到影响。而农药的施用,使农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由于动植物的富集作用,有害物质对人类造成的伤害也不容忽视。
进一步广泛宣传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治理污染的紧迫性,增强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紧迫感、责任感,把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要通过综合规划和设计配套,将畜禽污染综合治理防治与无公害食品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紧密结合,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牧—菜种养模式,实现对有机营养物质多层次的利用,使畜禽粪便资源化,尽量实现零排放,达到减少对环境污染的目的。
结合文明村建设,协同有关部门,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可提供的资金和农民的承受能力,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扶持,加快农村改水改厕步伐。
生态村镇对农业环境建设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可以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根据该区的生态环境特色和产业特色探索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方式。积极发展以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立体种植生态模式,建立立体种植和养殖业的格局,合理利用空间资源,促使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充分利用,同时进行生物综合防治,少用农药,避免重金属污染物或有害物质进入生态系统。
抓好城镇工业污染源治理,结合城乡工业园区建设,大力推行污染物集中控制,集中治理。对产业结构不合理、污染严重、治理无效的,要予以关停,逐步在乡镇工业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
X508
B
2095-1671(2011)02-0096-03
2011-02-22;
2011-03-14
李玉兰(1970—),女,吉林公主岭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