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刻装饰与美学

2011-03-18 09:23周建春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1年3期
关键词:书画名家紫砂陶陶刻

周建春

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 宜兴 214221

陶刻装饰与美学

周建春

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 宜兴 214221

明朝正德年间,是紫砂陶艺的兴盛期。各式紫砂精品不断涌现,文人书画家皆参与其中制作,故使其清逸的文化品位无不高雅脱俗、独领风骚,从而奠定了紫砂艺人和书画名家之间相互沟通的密切合作关系。

紫砂陶;书画艺术;紫砂文化;

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说:“书乃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书也。”萧衍评王僧虔书:“凛凛皆有一种风流气魄。”此评同样适用于紫砂艺术的要求。紫砂文化有极大的包容性,它以诗、书、画作为重要装饰手段,以达到扩充并丰富自身的文化特征,完善自身,然而又不淹没自身,相反使自身的气血更健,风格更呈浓郁的民族文化体征。

明朝正德年间,是紫砂壶艺的兴盛期。各类紫砂精品不断涌现,文人雅士皆参与其中制作,故使其清逸的文化品位更为高雅脱俗、独领风骚,从而奠定了紫砂艺人和书画名家之间的沟通而密切合作基础。

历来我们熟知的紫砂名手,如时大彬、陈鸣远、陈曼生等无不精擅书画。从传世的时大彬壶的刻款造诣来看,其秀劲的小楷体,深得东晋二王之神韵,让人赏后叹为观止。

书画名家与制壶高手联合制作,更能够创造出珍贵的紫砂工艺品。清代陈曼生身在官场,与名艺人杨彭年合作,创作了“十八式壶”。由杨彭年制作,他再在壶上题刻诗句铭文,他的作品被世人称为“曼生壶”。该类壶最明显的特征是简练而典雅,其造型多取材于古井、竹节、斗笠等,寄托了文人的田园情趣。在紫砂壶上题刻的风气,由陈曼生承创之后,一直流传至今。陈曼生以后,沪上书画家瞿子冶也十分喜爱紫砂壶,他派人到宜兴监造,并在壶面上镌刻瞿子冶所画的梅、兰、竹和他写的诗,钤上他的印章,使诗、书、画、印与紫砂壶结合起来。如今饮茶的器具虽然不断增多,但人们仍对紫砂壶爱不释手,青睐不已。

文人雅士在壶上挥毫写意或直接用刻刀在壶坯上刻划出真、草、隶、篆等各种字体的诗词、格言;绘画题材或花鸟鱼虫、或山水、人物;手法上也是各有千秋。壶底、壶把处有盖有印章,壶色以本色示人,而诗、文、书、画及金石可素亦可释墨释彩。紫砂壶集造形、书画、金石、陶刻等诸多艺术于一体,增添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砣质朴的陶泥,要在陶艺家的手中演绎成具有美学内蕴的艺术品,其考究适当的造型,点、线、面的交织,紫砂壶身把比例的恰到好处,并非三言两语就能道得明白的。紫砂壶作为紫砂文化中心的载体,具有强烈的美学底蕴。在工艺大师顾景舟一生的创作实践中深切体会到:一切生命都是从一个中心生出,然后由内到外,滋长发芽,灿然开花,直观的形象思维到意念中心的抽象思维,跃然而出的形象正迎着你,向你突出,向你诉说,向你表达。这种形象具有一种强烈的内在冲动。工艺家高明之处,在于他已感觉到所要制作的壶既是一把具体的壶,更是一个形象的完美塑造,有血有肉的形象,制作的过程就是给这形象壮骨输血、立影充神,最后成为一个具有灵魂的生命载体。

正是由于书画名家等大批文人的参与,紫砂工艺在若大中华陶瓷文化中达到独特境界,紫砂壶跻身艺术品的行列,为古老的中华文明增添了新的活力。

寻找美、挖掘美、塑造美,对于艺术家来讲,要善于从许许多多事物里、经验里按主客观条件来考虑美的内在与表现力的构成,丰富我们的感情,使它能够发现美、创造美,由此,我们陶艺家的思维、创作领域由此可以更加开阔。历来名家传世之作也就那么几件,如果不是用心血和思想去创作的作品是不能成为传世之作的。

从传世的不少紫砂精品来看,藏家尤对书画家铭壶的格调十分关注,因其内在的文化品位是决定一把壶艺术水准高低的衡量标准。可见,紫砂文化与书画金石间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我们的紫砂陶艺爱好者、收藏者应共同来关注这一块极具希望的领域,不仅仅要听到赞美声,批评和善责也是赞美之一,紫砂文化在新的世纪里定能绽放出更鲜更美的奇葩。

[1]陈志伟.收藏词典.知识出版社,1992年

[2]吴山.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江苏美术出版社,1989年

[3]徐荣.中国陶瓷文献指南.轻工业出版社,1988年

猜你喜欢
书画名家紫砂陶陶刻
陶刻“汉韵对瓶”的创作及评析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仿古壶”的陶刻艺术和文化内涵
陶刻“奇峰叠翠四方瓶”的创作感悟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
开宗立派 重构传统——吴鸣紫砂陶艺历史价值之再认识
当代书画名家书丰子恺诗词选
中外书画名家与误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