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桂香(中共中央党校 图书馆,北京 100091)
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各类图书馆根据服务对象及其需求的不同,或各自功能和职能任务的不同,有所侧重地搜集、整理、积累和保存不同文种、不同版本和不同载体、不同内容、不同学科、不同功能的图书、报刊和资料,就会逐渐形成有多有少、有主有从、有专有博、内容各异、特色鲜明、相互联系、功能互补的馆藏。从不同的角度或馆藏的不同性质或特征分析,会对馆藏的涵义和实质产生不同理解。
图书馆馆藏是图书馆人进行的一种以知识筛选、采集、整理、积累、保存或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为主的知识劳动的产物。馆藏作为各类知识的载体,一开始就是人类社会性知识劳动的产物。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促进了产生知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和进化,促进了知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与发展,同时也就促进了知识的进步。知识的进步又促进了实践活动以及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因此,馆藏知识与其他知识一样,不仅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更是包括图书馆人的知识劳动在内的人类社会性知识实践的产物。
图书馆馆藏,是各类知识和信息的系统集成,是经过图书馆人长期的精心收集、选择、整理、积累和保存下来的,具有不同功能的知识和信息。郑州工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索传军,在《数字馆藏评价与绩效分析》一书中给馆藏下的定义是:“馆藏是指图书馆购买、拥有并保存在图书馆中,可供读者利用的各种文献信息资源的集合。”[1]
图书馆馆藏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及其社会与大自然发展的历史产物,是人类具备认知或意识能力、思维能力、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是人类利用文字和各种物质载体,将实践中获得的信息和知识记述下来、收集起来并用于传播和指导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原本就是人类及其社会与大自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历史过程,也是蕴含着诸多信息和知识的馆藏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
图书馆馆藏是对图书馆现已收藏或可以收藏的各种藏品的统称,是图书馆收集的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料的总和。美国俄亥俄州威斯利安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金旭东等人,将图书馆馆藏(也称藏书)定义为:“是图书馆收集的各种类型文献资料的总和。”[2]
图书馆馆藏不仅是图书馆产生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满足读者知识需求和信息需求的重要保证,更是读者教育,促进知识应用于实践,实现整个人类及其社会知识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或资源。只有不断地增加能够满足读者需求的、能对读者产生教育意义的、有能应用于实践并能够产生良好效益的资质的馆藏,才能保证图书馆的持续发展。
馆藏既是图书馆与知识产权所有者(知识供应者)和读者(知识需求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协调运动的产物,也是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的集中表现,更是促进这种关系形成与发展的中介性或维系性的要素。在图书馆馆藏形成、经营、管理、利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图书馆作为馆藏的所有主体、经营管理主体和服务主体,不仅会与作为被占有对象和被管理对象、服务对象和转化对象的馆藏这个客体发生一定的关系,也必然会与馆藏的原生产主体、所有主体、供应主体、需求主体、应用主体发生一定的关系,而这些关系,都以与知识之间的关系为实质,或集中表现为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具体讲,这种关系也是以下6种关系的系统集成:
(1)图书馆与馆藏之间是认识与被认识、收藏与被收藏、管理与被管理、加工与被加工、生产与被生产、经营与被经营、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
(2)馆藏与馆藏之间存在相互区别、相互依存、相互包容、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相互补充、相互验证、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系统集成化发展的关系。充分认识和处理好各类馆藏之间的关系,是优化馆藏结构及其功能的重要条件和途径,也是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保证。
(3)图书馆与馆藏的原产者或原作者以及出版者或知识产权所有者之间集中表现为产权利益关系,如何促使这三者建立共建共享和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三方都需要认真考虑和努力实现的要务。
(4)图书馆及其馆藏与读者或用户之间存在着服务与被服务以及密切合作、共同发展的关系。为了提高各类馆藏文献中所蕴含的知识和信息的利用率,需要与读者建立以和谐、互助合作和共同发展为主要内涵的新型关系。图书馆要从单纯为读者服务的观念和职能设计模式中解放出来,加强与这些读者在共同进行科研活动中的合作,这样不仅能提高馆藏利用率,也是提高图书馆人科研素质或知识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更有利于促进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相互和谐、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5)各类图书馆之间存在着相互交流、密切合作、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关系。建立与发展这种关系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促进馆藏资源的建设,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效能以及图书馆的服务效能,更有助于促进馆藏价值的转化,特别是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建立与发展这种关系的问题,更是需要我们进行创新性地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6)馆藏中所蕴含的各种知识之间存在着相互区别、相互依存、相互包容、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相互补充、相互验证、相互作用、相互结合和共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无论是从因知识而产生馆藏和图书馆的事实分析,还是从因知识而产生图书馆的各种功能或职能的事实分析,都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知识是馆藏的实质性内涵,知识之间的关系是以上5种关系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图书馆所涉及的各种关系的实质所在和集中表现。充分认识和处理好这些知识之间的关系,是优化馆藏结构的重要条件和途径,也是增强图书馆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保证。
以上这些关系的实质,是人类这个认识主体与客观存在之间的关系,是知识劳动主体或知识创新主体与知识劳动或知识创新对象之间的关系,也是人类社会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些关系,是做好图书馆工作,促进图书馆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图书馆馆藏的涵义、存储、传递和利用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馆藏的构成正在由以各种图书、报刊、音像等纸介印刷性文献资料为主,向以数字馆藏为主的方向转变。馆藏的概念,已经不仅是指某个或单个图书馆的馆藏,而是指本馆内与馆外的可以网络化共建共享的馆藏,是全国甚至于全世界所有图书馆的馆藏的数字化、网络化的系统集成。这些变化,必然引起图书馆馆藏建设和利用方式方法及其效能的变化。
[1]索传军.数字馆藏评价与绩效分析[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2]金旭东,等.21世纪美国大学图书馆运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