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精选文摘(第33辑)

2011-03-18 04:11本刊编辑部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1年1期
关键词:情报学情报图书馆

◀总 论▶

AELISC 2229-33-11(1) 本土化探索下的国内图书情报学演变路径探析--基于欧美LIS发展的对比/王平(郑州大学信息管理系) //情报资料工作,2010(3):10-13.

“本土化”探索一直是国内图书情报学界的目标。本文在分析欧美图书情报学发展特征的基础上,用历史的视角对国内图书情报学的演变路径进行了特征的归纳和阐释。国内图书情报学的本土化路径分为三个阶段,着重分析了国内图书情报学演变路径的以古典文献学和目录学为主的历史研究传统、以本体为导向的学科体系研究、以价值为导向的事业和职业阐释等三个特征。在比较和思考的基础上,对国内图书情报学演变路径提出了建议,认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情报学学科体系和教育模式应该在不断地思考、重组和调整中来建立。(杨 蕾)

AELISC 2230-33-11(1) 随电纸书洪流走入数字阅读时代/王子舟(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图书馆建设,2010(6):7-9.

电纸书从1998年问世以来,迅速地走完研发、市场化的过程,在2009年终于实现了大井喷。2007年,亚马逊公司推出了电纸书Kindle。其内存可容纳1500册图书,电池能供2周持续阅读,屏幕模仿真正的墨迹和纸张。截至2009年6月,供Kindle用户下载的数字内容已增至30万种图书、29种杂志和38种报纸。同年底,Kindle在全球累计销量达到了300万台,亚马逊公司因此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电纸书供应商。纸质书刊在未来将会消失。当然这并非指从此就没有了,而是指其将被边缘化。纸质书刊被边缘化的路线图是:最先消失的是工具书,其次是报纸、期刊,然后是小说等休闲读物,最后是学术著作。数字化书籍将使:中小学生的书包不再沉重;家庭书房将精致化、艺术化;图书馆的功能会更加丰富;“泛在阅读”成为现实。(张京生)

AELISC 2231-33-11(1) 我为能做ILAS人而永远骄傲/沈迪飞(深圳图书馆)//公共图书馆,2010(2):55-58.

笔者是ILAS项目总工程师,科图公司经理,1990年9月起又任深圳图书馆馆长,直到1998年12月退休。这正是ILAS研制、产品化、广泛应用到辉煌的时期,各种奖励和荣誉纷至沓来,可以讲应接不暇。“盛名之下其实难负”这句名言对我有深深地触动。其实,ILAS的发起和立项与我根本就没有关系。ILAS的许多工作都是大家干的,包括ILAS初期在技术上的三大创新。对于ILAS来讲,最最重要的不是奖励和荣誉,不是昔日的辉煌,也不是成果和产品,而是人,是精神,是由ILAS精神武装的ILAS人和由这些人组成的ILAS团队。在这里,核心是ILAS精神。20年前的ILAS时代,我们是跟在外国人后面,20年后的今天,我们中国图书馆在全世界率先“突破了图书馆馆舍建筑的功能局限”,进入了自助图书馆时代,“在世界图书馆领域也无应用先例”,从而跨入了世界图书馆的领跑者行列。我感受到了莫大的欣慰,我为祖国飞速发展的图书馆事业而自豪,我为能做ILAS人而永远骄傲。(张京生)

[信息资源管理]

AELISC 2232-33-11(1) 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结构及发展趋势/宋恩梅(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图书情报知识,2010(3):45-50.

结合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模式,分析了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阶段结构,认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职能和导向表现出明显的跃迁。同时,以电子政务主体模式和价值链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政府-公众(G2C)、政府-企业(G2B)、政府-政府(G2G) 和政府-雇员(G2E) 四种主体模式下信息资源管理的价值生成,提出基于流程和主体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价值链结构。最后指出资源及功能整合的电子政务集成、公共-私人合作的管理方式将成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陈永平)

AELISC 2233-33-11(1) 汉语信息检索的测试集建设/张明尧,姬东鸿(武汉大学) //情报杂志,2010(6):99-103,151.

提出利用模板匹配的策略结合统计原理来解决汉语信息检索过程中人工判定文档与用户需求的相关性问题。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系统内的检验,此方法有助于规避人工评判的主观性,为人工评判NTCIR(由日本情报信息研究所主办的多语言处理国际评测会议)测试集的规范和标准提供一定的依据。同时,对这些模板进行科学精准的界定可以为自然语言信息处理中的其他任务奠定基础,也为以后计算机自动判断一个文档是否相关提供了基础,因为计算机可用来监测文档是否包含模板以及它们出现的频率。(邵晋蓉)

AELISC 2234-33-11(1) 结构与主体能动性:信息不平等研究的理论分野及整体性研究的必要/于良芝,刘亚(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1):4-19.

截至目前,有关信息不平等问题的研究已经表现出一些比较显著的研究社区差异和若干理论分野。这些类别之分基本上继承了社会科学的传统分歧,特别是结构与能动性、宏观与微观之争。本文以英文相关文献为依据,剖析了信息不平等理论的主要分歧及局限,呼吁相关研究更多地采用整体性思路;通过引述当代最有影响的整体性社会理论(如布迪厄、吉登斯),表明整体性研究思路不仅符合信息不平等问题的复杂性和其作为重大社会问题的地位,而且符合当代最有影响的理论创新趋向。(肖 群)

AELISC 2235-33-11(1) 我国信息化建设对高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影响研究/蒋玲(中国人民大学) //情报科学,2010(5):658-661.

电子政务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产业为信息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企业信息化成为追求效益的健康之路;城市信息化是新的亮点。我国信息化发展的这些特点,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产生着影响。信息产业的优先发展促成了信息管理人才去向的多渠道;政府信息化建设使信息管理专业人才能成为在国家机关、工商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服务部门从事现代信息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企业信息化要求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具有交叉学科的知识。可以说信息化是信息管理专业产生和发展的基石,高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以信息化需求为驱动力。(邵晋蓉)

AELISC 2236-33-11(1) 信息生态群落演化机理研究/李北伟等(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图书情报工作,2010(10):6-10.

依据相关理论对信息生态群落的演化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社会传播机理,推动群落形成和演化;支配机理,按照群落序参量要求,完成信息由高位向低位的传递;协同机理,可以通过信息竞争实现冗余信息淘汰,通过信息合作实现信息完善和信息跃迁;互动机理,通过信息生态链上信息的反馈互动,达到群落信息资源的优化;突变机理,利用信息生态群落具备的耗散结构特征,使群落在外部随机涨落的作用下,超出安全阈值的涨落引起群落的突变,进而向新的有序结构跃迁。此外,各个机理并非单独作用于信息生态群落,而是在一定的信息环境下交互作用,共同推动信息生态群落的演化,使该群落按一定的过程向更高的层次发展。(陈永平)

AELISC 2237-33-11(1) 亚洲科技创新信息支持门户的对比研究--中日韩三国信息系统的介绍与展望/李颖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数字图书馆论坛,2010(5):2-8.

科技创新信息支持门户是将与科技创新相关的信息进行语义关联,揭示给用户,进行创新活动。日本的J-GLOBAL,将研究者、文献、专利、研究课题、大学研究机构及科技术语等9类基本信息予以有机地关联。韩国的OntoFrame也称作语义服务门户,提供学术研究和信息的关联、融合以及分析服务。中国ISTIC科技信息资源内容监测与分析服务系统,是基于各种科技信息资源的关联和聚类,对科技领域动态进行监测和分析服务。中日韩三国信息系统的服务理念完全相同,都是为了支持科研创新活动。由于国情所致,三个机构系统在具体的操作层面采用的方法上不尽相同。(邵晋蓉)

AELISC 2238-33-11(1) 以信息权利保护为中心的信息立法价值导向探讨--对信息立法若干文本的初步解读/周毅(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1):93-99.

通过对现有信息法律文本解读,发现目前我国信息立法实践和具体成果中存在着以信息权利和以信息义务为中心的两种不同价值导向。《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等法律条文体现了以信息权利保护为中心的立法价值导向,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则体现了以信息义务规定为中心的立法价值导向。笔者认为,通过系统总结和反思我国信息立法的基本价值导向对明确今后信息法治建设的思路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应确立以信息权利保护为价值导向的信息立法体系。(肖 群)

AELISC 2239-33-11(1) 主体、基础及动力结构--突发事件的信息生成机理研究/郭翔,佘廉(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情报杂志,2010(6):1-5,12.

应急决策者、应急执行者、承灾者和公众共同构成了突发事件中的信息生成主体。突发事件的正式信息是指在现有信息管理体制的渠道内正常流动的信息,是可控的。非正式信息是指并未在现有信息管理体制框架内流动的信息,可控性较差。研究表明:正式信息生成具有纵向关联的结构特征,非正式信息生成具有横向关联的结构特征;信息主体的态性是正式信息生成的重要条件,法制体系和平台建设是正式信息生成的环境基础;突发事件中形成的复杂网络特征和信息涡流是非正式信息生成的两大基础,正负向动力以及振动源的作用直接导致了非正式信息的生成。(邵晋蓉)

[知识与知识管理]

AELISC 2240-33-11(1) 关于知识构建的几点思考/张婧,李秋实(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论坛,2010(3):10-12.

信息资源数字化的一个结果是人类产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超过了组织、管理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人们急切需要的信息通常被实际不需要的信息垃圾淹没掉,也就是奈斯比特所说的“信息淹溺,知识饥荒”。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继信息构建被提出来,知识构建的目的在于使用户可以成功地发现和利用知识,有效地解决用户的知识需求。本文分析了知识构建研究现状,阐述知识构建和信息构建的区别联系,知识构建与知识管理、图书馆以及情报学的关系,最后探讨了知识构建发展需要的条件。(张京生)

AELISC 2241-33-11(1) 基于范畴论的知识单元组织与检索研究/温有奎(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焦玉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情报学报,2010,29(3):387-392.

随着数据和信息的日益增长,找到恰当的知识已成为真正的挑战和急待解决的任务。知识检索系统被看成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下一代检索系统。然而如何构造知识的基本单元则是实现知识检索的关键问题,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从数据检索、信息检索向知识检索的跨越。从知识的表示和用户需求来看,知识的基本单元是一个具有上下文的知识范畴。本文利用范畴论研究了知识对象的描述、用户认知的模型、语义映射原理,探讨了知识单元的内容结构和知识单元的物理结构及其映射关系,提出了范畴知识单元的信息模型,并试图证明该模型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王 岗)

AELISC 2242-33-11(1) 论知识服务的概念内涵--基于产业实践视角的考察/陈建龙等(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图书情报知识,2010(3):11-16.

当前图书情报学界对知识服务概念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仅从信息与知识的关系上去断言知识服务是信息服务的升级,这种做法本身就有一定的不妥。其次,这进一步导致图书情报学界对于知识服务的理解过于狭窄,缺乏与实践基础的结合,很难与其他学科对于知识服务的研究进行对话。其后果就是图书情报学科逐渐边缘化,甚至失去对新时期知识服务的话语权。基于知识服务产业实践角度的考察与分析,提出知识服务是一个涵盖了研发服务、法律服务、金融服务、市场服务、工程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等不同服务形态中对知识的依赖性较强的那部分服务行为的集合。(陈永平)

AELISC 2243-33-11(1) 知识管理理论构建的哲学反思--一个跨学科的研究视角/王平(郑州大学信息管理系)//图书情报知识,2010(3):84-90.

通过对知识管理主要模型和理论的哲学分析得出现有知识管理理论是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把知识和知识活动看作企业活动的组成部分和知识管理的核心,导致知识管理研究视角的微观化、管理化和非科学化。以建构主义和社会认识论代表的社会科学哲学后经验主义提倡对知识本身、知识的生产、知识的分配、知识的利用进行社会-历史角度思考。据此,提出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具有社会性、不确定性和语境化的特点,知识活动也具有社会性和社会参与主体性,而知识管理应是解释性理论,而不是单纯的工具性、方法性理论,是对知识的社会生产、组织管理以及知识的传播共享的元理论的解释和特定领域的解释。(陈永平)

AELISC 2244-33-11(1) 知识元语义链接模型研究/温有奎(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焦玉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图书情报工作,2010(12):27-31.

在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过渡中,知识元被认为是实现知识服务的实体单元。在总结归纳了情报学意义的知识元、科学计量意义的知识元、教材教学意义的知识元以及产品结构设计中的知识元的研究方法基础上,从情报学的视角探讨知识元的概念,提出知识元由导航信息和语义内容两部分组成,二者构成知识元的独立实体,单一的关键词不是知识元的观点。接着,从信息与知识元变换的角度讨论文本知识元谱分析与提取的算法和实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陈永平)

◀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

AELISC 2245-33-11(1) 分布式印刷型文献储存库的运行模式和机制研究/赵伯兴等(上海大学图书馆)//图书情报工作,2010(11):23-26,43.

建立合作储存库是解决文献存储空间不足的最有前景的方法,在国外,由于文献所有权转移的政策、对存取文献可靠性的担心以及狭隘的本位主义使得该项目发展缓慢。针对我国图书馆实际,提出建立分布式文献储存库的构想,并且阐述了分布式储存库的运行模式和机制,包括严格履行协议分工的职责,实现联合目录FRBR化,完善及时、可靠的文献传递和服务机制和强化储存中心的领导作用。最后描绘了网络环境下合作储存库向储存网络发展的趋势以及储存网络运行的层次分工。(陈永平)AELISC 2246-33-11(1) 关于总分馆建设的几点思考/程亚男(深圳市南山图书馆) //图书与情报,2010(3):1-4,19.

众所周知,总分馆制是舶来品。美国所奉行的总分馆是一个统一的系统,即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加工。分馆从属于总馆,是总馆的一部分,也可以把它看成是总馆的一个对外服务的部门。这种模式的运行机制就在于建设、投资和管理主体的统一。我国采取的是财政分权体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灶”,省、市、区“分灶”,我们不可能照搬美国的做法。我们引进与学习国外总分馆制,总的思路应该是充分体现国际性与本土性相结合,开放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即立足中国国情,基于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借鉴国际经验,努力建构符合自己特点的、现代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即一个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资源共享、开放的服务体系。(张京生)

AELISC 2247-33-11(1) 论图书馆基本精神 /朱建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图书与情报,2010(3):5-10.

特殊图书馆的精神与图书馆的特殊精神是不同的。前者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甚至不同类型图书馆的精神,后者是图书馆的基本精神,是对前者的抽象,是有别于其他文化事业系统精神的。而图书馆基本精神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甚至不同类型图书馆相结合就变为特殊图书馆的精神。本文之所以提出图书馆基本精神并加以研究,旨在建设我国当代各类特殊图书馆的精神,并为图书馆的核心价值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笔者认为图书馆的基本精神包括:(1)最重知识,永守藏书的精神;(2) 广事征集,不断搜罗文献的精神;(3) 与时俱进,整体组织知识的精神;(4) 身几度外,甘做读者书童的精神;(5) 设身处地,主动平等服务的精神。(张京生)

AELISC 2248-33-11(1) 论我国图书馆学方法论中的专门研究方法/徐跃权(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杨玉麟(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1):20-26.

专门研究方法是衡量一门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然而,业界对于图书馆学是否存在专门研究方法始终是见仁见智。为了理清它的发展脉络,找出分歧的根源,首先使用历史方法还原出专门研究方法在科学方法论和图书馆学两个层次领域中存在的两种不同涵义。在科学方法论层面,图书馆学研究方法是一种专门研究方法。进而通过逻辑方法推导出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理论空间、理论主体、理论架构,刻画出它的具体理论形态和总体理论图景,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文章具体分析了移植带来的逻辑问题,并指出因此而产生的图书馆学专门研究方法概念内涵不清、外延狭窄,不能构成图书馆学方法论的主体。图书馆学一般研究方法对于本学科的发展具有根本的推动作用。(肖 群)

AELISC 2249-33-11(1) 全球化环境下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周欣平(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图书馆、东亚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1):18-27.

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图书馆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知识和信息的规模化、集成化的趋势日益突显,因此,图书馆需要重新定位自已的角色和发展战略。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有3种可能的新型模式:商业图书馆、非商业联盟图书馆、政府和学界主导的数位科学研究平台和数位科学典藏。与此同时,未来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还有一些新的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和解决。(肖 群)

AELISC 2250-33-11(1) 图书馆2.0:理念与现实--兼论图书馆新理念与实践的三大矛盾/蒋志伟(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徐荣华(上海电机学院图书馆)//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5):1-3.

在新的信息技术的冲击下,图书馆似乎正处在一个激流的漩涡之中,可以这么说,没有哪一个行业对此会产生如此的敏感和骚动,尤其从上个世纪的90年代起,每一次信息技术领域的推进都会在图书馆界引起一场共鸣。图书馆一系列新理念的出现,对于图书馆事业的影响,抽象的意义远远大于实践的意义,并使图书馆面临三大历史性矛盾:先进的理念与滞后的现实、虚拟的激进与传统的惯性、文本管理弱化与知识管理的乏力。图书馆2.0试图将传统图书馆的价值观同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冲击相结合,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值得我们从理论上予以肯定和支持的。(张京生)

AELISC 2251-33-11(1) 图书馆多元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策略研究/赵国忠(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建设,2010(6):13-16.

多元文化是在一个社会、国家或民族中所存在的多种文化的总称,是指人类群体之间在价值规范、思想观念、行为形式上存在差异。多元文化的发展和碰撞是21世纪世界变化的一个重要趋势。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集散地和文化传播中心,面对多元化的社会和多元化的用户群体,理应作出积极的反应。一方面,应大力加强对主流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建设比较完整的反映主流文化的文献信息资源;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多元文化群体,尤其是过去被忽视了的少数群体或弱势群体,积极建设反映多元文化群体需求的文献信息资源,提供多元文化服务。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建设具有多元文化特征的信息资源体系是实行多元文化服务的重要保证。(张京生)

AELISC 2252-33-11(1) 图书馆发展趋势调研报告(一):环境分析与主要战略/初景利(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吴冬曼(清华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1):3-11.

信息环境的变化对图书馆而言是一种挑战,给图书馆带来不断变革与创新的压力,但更是一种机遇,将图书馆从传统的范式中解脱出来,走向更广阔、更有活力的发展空间。本文从社会背景、主要影响因素、用户需求特点、图书馆的作用等方面对图书馆未来的发展环境进行了多层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考察了国内外图书馆的主要战略。在综合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图书馆发展的总体趋势、资源建设趋势、用户服务趋势、图书馆管理与人员发展趋势。(肖 群)

AELISC 2253-33-11(1) 图书馆平衡著作权私权利益与公共利益的职能审视/吉宇宽(河南大学文献信息研究所) //图书馆学研究,2010(2):79-82.

权衡公益与私权的关系是著作权立法的基本考量。图书馆的公益性以其无偿服务读者(社会公众),保障新作品产生;以其支付著作权人的对价,维护著作权人个人的利益;在作品的传播和使用领域,图书馆为发展教育事业、推广和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以及为公众获取和接受这些科学文化知识,进而产生公共利益提供了基本保证。因此,图书馆的公益性功能在维系著作权私权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和谐均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肖 群)

AELISC 2254-33-11(1) 图书馆数字资源集团采购的组织管理:性质、内容与模式/宛玲,董伟(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图书馆杂志,2010(5):29-32.

图书馆采用集团方式采购数字资源,可通过“规模经济”节省费用,获取优质资源和服务。根据笔者对国际图书馆联盟联合会ICOLC网站上图书馆联盟成员页面内容的统计,80%多的联盟都开展了数字资源集团采购。目前图书馆数字资源集团采购的组织形式分为面向多个数据库采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联盟和面向特定数据库采购具有动态性的集团。无论是哪类,都需要相应的组织管理。本文着重对图书馆数字资源集团采购组织管理的性质、内容和模式进行梳理、归纳和分析,以探索现有组织管理的特点、适应性与不足,为图书馆选择和改进数字资源集团采购组织管理形式与内容提供参考。(张京生)

AELISC 2255-33-11(1) 图书馆战略研究/柯平(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 //情报资料工作,2010(3):5-9.

由于我国图书馆事业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以及我国与发达国家图书馆事业在战略规划上的差距,使得我国应尽快将图书馆战略规划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不仅有业务层面上、事业层面上的,还存在着社会层面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笔者强调了我国图书馆战略管理应以微观图书馆学三维空间为基础的理论体系重构,进而提出了图书馆战略管理的使命和战略远景、建立目标体系、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价战略等五项任务。同时还提出图书馆战略研究的三个重要领域和方向是:图书馆战略环境研究、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图书馆战略理论研究。(杨 蕾)AELISC 2256-33-11(1)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发展方向/柯平(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 //图书情报工作,2010(9):5-8,13.

知识管理影响图书馆知识化转型以及图书馆的定位、生存空间与可持续发展,未来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在认识、基础、实践、重点、应用、理论六个方面展开。认识上要务实与务虚兼顾;基础上要改善知识管理所需的图书馆环境与条件,如管理基础、人才基础和图书馆的转型基础;实践上既需要图书馆做出战略决策与实施,也需要图书馆供应商或技术方面的软件支持;重点上要寻找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突破口;应用上要从广度应用到深度渗透;理论上加强知识管理核心理论、相关问题与新理论的研究。(陈永平)

AELISC 2257-33-11(1) 图书馆组织对象及其层次研究/王松林(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军事信息管理系)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1):40-44.

综观近30年来国内外图书馆的组织对象,可以发现它们都经历了一个从文献到资源的演化。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文献编目和信息组织等教材专著为对象,采用与国外文献相比较的方法,研究图书馆的组织对象及其层次问题,并试图澄清图书馆信息组织与知识组织的主要依据问题。研究发现,在图书馆组织对象及其层次问题上,国内外学者在认识上存在差异,尤其在国内相关教材上还存在名与实的矛盾。文章认为,图书馆的组织对象仍是文献或资源;图书馆的信息组织和知识组织,只是文献或资源在组织层次上的区分;信息组织是主要依据元数据标准对文献或资源所进行的组织,而知识组织是主要依据知识组织系统对其文献或资源所进行的组织。(肖 群)

AELISC 2258-33-11(1) 全国文献资源调查与布局期间图书馆协同协作活动特征研究/冯玲等(东莞图书馆)//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6):1-8.

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全国文献资源调查与布局研究是我国一次大规模以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为主题的图书馆协同活动。这次协同活动反映了印本时代图书馆对以提高文献保障率为主要目的的共建共享活动的强烈诉求,是一次学术色彩浓重、行政与学术紧密联系互动的协同活动。本文从:(1) 文献资源布局活动始末;(2) 文献资源布局活动的若干特征和思考;(3) 不同环境下图书馆协同活动的价值追求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张京生)

AELISC 2259-33-11(1) 云图书馆构想/胡新平(南通大学)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6):29-32.

针对目前数字图书馆存在的文献保障力不足、整体效益差、资源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提出了云图书馆的概念。云图书馆在理论上是说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构建应该基于互联网,利用云计算的理念构建图书馆基础设施和服务,通过互联网向读者提供服务,按使用量来收费。重点阐述了部分利用云计算建设数字图书馆、区域云图书馆以及产业分工明确、协同发展的完全云图书馆等发展阶段。同时指出,尽管云图书馆将面临诸如云计算缺乏标准、云计算机的安全性、图书馆观念转变等问题的挑战,但云计算将以其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和按需服务、极其廉价等诱人的优势给图书馆和读者带来美好的未来。(杨 蕾)

AELISC 2260-33-11(1) 中国近现代图书馆学人史料建设:现状与展望/顾烨青(江南大学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3):5-14.

史料建设对图书馆学人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可现有图书馆学人资料不足、史料搜集困难、史料整理开发工作滞后已成为推动图书馆学人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制约因素。文章对图书馆学人史料的类型、来源及整理开发现状都做了详细的论述,论述涉及图书馆学人的基本史料、一手档案史料、重要补充的口述史料、汇总性的史料等几方面。面对图书馆学人史料的发展建设,作者提出要对散落在报纸和非图书馆期刊的图书馆学人著述进行整理汇编,统筹安排、分工协作,并加大开展档案史料和口述史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同时还要改革学术评价制度,积极鼓励和支持图书馆史料建设工作。(杨 蕾)

[自动化、网络化]

AELISC 2261-33-11(1) Web2.0在我国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应用的调查与分析/司莉,谭仪(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图书馆杂志,2010(5):20-23;40.

文章选取我国49个省级及省会城市公共图书馆门户网站为分析对象,调查其使用的Web 2.0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了 RSS、Blog、Dig、Wiki、IM、Tag、Social、Bookmark、Ajax、Toolbar、SNS等10项技术及其应用情况。调查的结果是:有超过一半的图书馆使用了Web2.0技术,主要涉及RSS、Blog、IM、Tag技术,IM的应用最为广泛,Wiki和Toolbar则没有被应用;有近37%的图书馆没有采用Web2.0。从图书馆理念、技术、馆员素养以及用户信息素养等方面分析了Web2.0不能被广泛采用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的措施。(杨 蕾)

AELISC 2262-33-11(1) 基于P2P的分布式主题爬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朱学芳,韩占校(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多媒体信息处理研究所) //情报学报,2010,29(3):402-407.

文章详细叙述了一个用于信息检索的基于P2P的分布式爬虫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系统基于锚文本上下文进行主题相关性判定,采用P2P式的分布式结构,充分利用其动态增加新结点的特性来动态地扩展系统的规模,提高系统的整体吞吐能力,以满足现在和将来的用户对日益增长的大数据量检索需求。实验结果表明,可根据用户给定的主题对网页链接上下文进行主题相关性判定以引导爬虫的爬行路径,能够有效地获取相关主题信息。(王 岗)

AELISC 2263-33-11(1) 基于动态链接分析的网络可视化分析平台的设计与实现/马超等(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0(6):60-65.

介绍一个基于链接分析的可视化分析框架NeSVA。NeSVA的设计目标是实现一个简洁的分析评估复杂网络的性质、特点、变化以及决定性因素的可视化分析框架,其核心部分主要由图结构模块、算法模块、布局算法模块、网络模块以及IO模块组成。科技信息分析人员运用该框架可以方便地观察科技实体网络的拓扑信息,同时通过对大规模动态链接数据的分析,为网络的动态分析提供基于时间的、合理的且易于理解的评估与解释。(王 岗)

AELISC 2264-33-11(1) 基于概念格的Web学术信息搜索结果的二次组织/黄微,高俊峰(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0(5):8-12.

文章在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对Web学术信息检索结果二次组织的方法,即:使用概念格技术对Web学术信息搜索结果进行再处理,通过提取结果文献集的特征词,以检出的文献为对象,以经过分类后能高度概括文献集内容的特征词集作为属性集,建立“搜索结果”概念格;将结果文献以一种“图”的形式输出,根据检索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将全部检索结果组织归类,以此实现检索结果的聚类表达,帮助用户进一步获得检索目标。(王 岗)

AELISC 2265-33-11(1) 基于网络引文的网上学术资源利用规律研究--以图书馆学与情报学为例/邱均平,杨思洛(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 //情报学报,2010,29(3):497-505.

文章以CSSCI中图书馆学与情报学两学科2005--2007年的论文为样本,从网络引文的角度分析网上学术资源利用分布情况。统计并对比分析两学科网络学术资源利用的数量与类型,从网络引文网址的网页级、服务器级、网站级进行频次分析,并用SPSS进行回归拟合。发现网络学术信息已得到普遍使用,对其利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与规律性;得出了网络信息资源利用呈现的聚散分布结构及两学科利用的系列高频次网址;表明网络引文频次分布与幂、平方、三次方函数模型都有较好的拟合度,其中与三次方模型十分吻合。(王 岗)

AELISC 2266-33-11(1) 满意度视角下的B2C网站客户保持模型研究/胡丽娟,王学东(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情报科学,2010(6):801-805,811.

B2C网站是面向社会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有效平台,提高客户满意度是B2C网站保持客户的重要手段。因此,从三个维度设计了B2C网站客户保持模型。(1) 满意度。主要有4个影响因素:网站形象--提升网站自身设计形象以及网民对B2C网站信誉度评价;网站内容--充实商品信息,制定合理价格;网站服务--完善个性化的增值服务,提升客户的感知价值;网站安全。(2) 员工忠诚度。忠诚的员工会为客户提供更多优质服务。(3) 网站目标。网站目标决定了网站的定位,确定了网站的目标客户,进而影响网站客户满意度,决定了网站的客户保持策略。(邵晋蓉)

AELISC 2267-33-11(1) 树编辑距离在Web信息抽取中的应用与实现/聂卉,黄贵鹏(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0(5):29-34.

引入编辑距离的概念,探讨如何构造标签树,并利用标签树匹配算法来量化网页结构相似度。该算法被应用于Web信息抽取,通过URL相似度算法进行样本网页的粗聚类,进一步采用树的相似度匹配算法实现细聚类,从而获取模板网页。在模板网页的基础上,再次引入结构相似度算法并结合基于模板网页的抽取规则实现网页的自动化抽取。实验证明,该算法的引入能够有效提高包装器的抽取精度和半自动化能力。(王 岗)

[数字图书馆]

AELISC 2268-33-11(1) 基于Atom的数字图书馆资源描述框架/王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数字图书馆论坛,2010(6):44-53.

文章从元数据互操作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个适用于数字图书馆领域的资源概念模型。采用Atom连锁格式描述,希望能够利用Atom的内建特性简化数字图书馆系统之间的数据集成工作,既保证原始数据的完整性,又可以实现完全无损伤的元数据互操作。文章从对元数据互操作技术的概述开始,介绍了Atom的基本特性,阐明选择Atom描述资源的理由。在分析Atom在数字图书馆领域的应用基础上,提出基于Atom的数字图书馆资源描述框架,并给出期刊文献的描述样例以及一个基于Atom机制构建的数字图书馆资源网络,指出重构资源网络框架将面临的风险及规避方法。最后指出了下一步的主要研究内容。(王 岗)

AELISC 2269-33-11(1) 数字图书馆宏观管理的尝试性探讨--《中国数字图书馆宏观管理研究》概要/田国良(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5):12-15.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结项成果,由笔者主编的《中国数字图书馆宏观管理研究》一书于2009年9月由湘潭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意在梳理我国数字图书馆宏观管理实践,并加以理论阐释。其主要内容包括:(1) 关于数字图书馆宏观管理的基本问题;(2) 关于数字图书馆宏观管理机构;(3) 关于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宏观管理;(4) 关于数字图书馆技术和人才资源的宏观管理;(5)关于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的宏观管理;(6) 关于数字图书馆投资的宏观管理;(7)关于数字图书馆工程项目的宏观管理。(张京生)

AELISC 2270-33-11(1) 数字图书馆网格的资源发现方法及其分析评价/王知津(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于晓燕(天津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杂志,2010(6):16-20.

近年来,网格技术与数字图书馆技术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于二者在研究目标和研究方向上具有诸多的一致性,因此,在数字图书馆的构建与研究中常常引入网格技术。可以说,网格技术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和支持。随着这种环境的逐步形成,数字图书馆网格的概念应运而生。数字图书馆网格是指建立在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基础之上的、采用先进的网格技术构建的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其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一个统一、透明、高效的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数字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互通互联。本文讨论了四种数字图书馆网格的资源发现方法,并对这四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对数字图书馆网格的构建提供参考和借鉴。(张京生)

AELISC 2271-33-11(1) 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系统建构的发展趋势--从机器可读到机器可理解/毕强(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1):12-17.

从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系统的结构功能一直决定着知识组织和知识服务的深度和应用广度。从以文献单元、元数据单元为基础的知识组织系统,发展到以语义网为基础的基于本体的知识组织系统,其研究与实践从文献信息的描述转向知识描述,从静态知识和绝对知识的描述转向动态知识和相对知识的描述。知识描述的本体论抽象反映了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由表及里的变化过程,昭示了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系统建构的发展趋势--从机器可读到机器可理解。(肖 群)

AELISC 2272-33-11(1) 云存储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中的应用探讨/高建秀等(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0(6):1-6.

介绍了云存储的技术架构和应用原理。论述了云存储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即支持海量存储以及动态扩展、协同保存、高效备份和实时迁移、降低成本代价等。分析了传统的几种存储技术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应用中面临的数据隐私和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挑战及云存储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并以长期保存领域中两个云存储研究项目为例,进一步探讨了云存储在数字资源保存领域中的应用。(王 岗)

◀文献学、目录学▶

AELISC 2273-33-11(1) 汲古阁毛氏影宋抄本《鲍氏集》及其价值/丁延峰(国家图书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6):43-46.

中国私家抄书,以明末清初的毛氏汲古阁为最,其数量有六百余种。这些抄本中又以影宋抄本价值最高,约有百余种,为世所珍。南朝鲍照的《鲍氏集》即是。该集之宋本早已散佚,今存毛氏影抄宋本就成为校勘诸家刻本的最佳之本。如明正德五年(1510年) 朱应登刻本为现存最早刻本,影响颇大,《四库全书》用作底本,然以影宋抄本校之,讹误累累。“毛抄”中类是者极多,故而毛氏抄本亟待整理与研究,以期在还原典籍原貌,尤其是在当代校点本中发挥重要作用。据笔者考察,“毛抄”中如《鲍氏集》这样极有价值的本子尚有很多,其他如《禅月集》《班马字类补遗》等等。本文以《鲍氏集》整理为例,可以抛砖引玉,不啻从文物价值上,更重要的是从书籍的内容上亦即学术价值上,认识到“毛抄”的重要性。(张京生)

AELISC 2274-33-11(1) 略论藏族历史上布顿大师对藏文文献目录学的贡献/东·华尔丹(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6):88-91.

卷帙浩繁的藏文大藏经的质量在佛经译本中式首屈一指,而所收的经典的种类也是最为齐全的,堪称是世界佛教文化的瑰宝,藏文《大藏经》目录是藏传佛教文献的瑰宝,而布顿大师编撰、校订的大藏经分类目录更是弥足珍贵,也因此奠定了布顿大师在藏传佛教领域佛学大师和文献目录学大师的崇高地位。如果我们认真梳理和审视,就可以感受到这一过程给我们的深刻启示。布顿大师卓越的成就是在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中通过艰苦修行和从小认真的学习才逐步取得的,谦虚的学习精神和博大的胸怀使他不拘泥于某一教派的思想和理论,从而能够集思广义,不断创新精进,不断著述、校译佛教经典,成为“一切智”。他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具备了研修文献目录学的能力和条件,在对藏族传统文献目录学学科、知识的分类上有自己独特的原则和规范,从而使他成为一颗璀璨的明星和楷模。(张京生)

AELISC 2275-33-11(1) 论续修志书推广索引体裁的历史必然性/夏侯炳(江西省图书馆)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6):4-8.

我国有数千年修志历史,但志书设索引起步晚。清代《同治鄞县志》总目录的54页人物姓名可视为发轫之作,但由于没有条目地址,只能算是“准人名索引”。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整理旧志时编制的索引仅26部,其中24部为人物传记索引,截至2000年9月出版的4287部省、市、县新志,鲜有书后索引。总之,我国有索引的志书为数很少,有的索引还附于目录之后,造成志书的结构性缺陷。笔者认为,为了使地方志成为名副其实的工具书,不仅续修地方志书必须全部编制索引,而且应当将索引视为志书的一种体裁,突破志书使用七体的传统体例,全面推广内容索引,实行述、记、志、传、图、表、录、索引八体并用。为此,本文着重讨论志书为什么要增加索引、在志书中推广索引的紧迫性、续修志书普及索引的现实性问题。(张京生)

AELISC 2276-33-11(1) 数字时代古籍目录学的发展研究/曾伟忠(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信息管理系) //图书馆学研究(理论版),2010(5):2-5.

目前国内外关于古籍目录学的研究主要是著作和学术会议。国内古籍目录建设成果主要有全国性的和地方性的。全国性的包括《中国古籍善本总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和《中国历代典籍总目》等。地方性的古籍目录主要分布在各地方图书馆。国外中文古籍目录建设主要包括美国和日本的中文古籍目录建设。当前古籍目录学发展存在的问题是:基础薄弱,缺乏学科培养体系,古籍目录工作水平不高。因此,应将编辑古籍提要目录、建立统一的古籍分类法、构建古籍目录知识库作为数字时代古籍目录学的发展重点。通过知识管理和古籍普查,推动古籍目录学的发展。(邵晋蓉)

AELISC 2277-33-11(1) 谢拉对传统书目理论的批判/高洋(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3):41-44,26.

谢拉书目理论是二战后整个图书馆学在社会学研究热潮下的产物,它关注于书目在社会交流中的作用。本文系统地论述了谢拉对传统书目理论的三大批判,其一是方法论上由微观转向宏观,认为书目是从个人认识过程到社会认识过程转变的载体和工具;其二是认识论上由技术转向管理,认为技术只是书目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对书目不同层次上的管理才是保证书目交流有效进行的关键;其三是实践论上由主题转向分类,认为对书目组织的实践要充分考虑到实际应用和成本预算,而将分类作为书目组织的基础来类分图书馆资源研究,应该说谢拉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杨 蕾)

AELISC 2278-33-11(1) 《引得说》是一本我国近代最早系统研究索引专著说质疑--兼论钱亚新《索引和索引法》之特色及其学术思想/平保兴(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5):45-47.

在《索引法教程》中,侯汉清先生提及洪业的《引得说》、罗晓峰的《索引法概要》和钱亚新的《索引和索引法》。他认为:“1930年同时出现了三部有关索引法的专著和译著”。洪业的《引得说》“是我国第一部有关索引理论和方法的专著。”“商务印书馆出版钱亚新根据G.B.布朗著《索引法手册》一书编印的《索引和索引法》。”他和王雅戈先生撰文,认为《引得说》“堪称我国近代索引研究的开山之作”,“洪业先生的《引得说》是一本我国近代最早系统研究索引的专著”。笔者认为,上述观点值得商榷。一是,这三部索引法专著和译著是否都于1930年同时出现?二是,究竟哪一部书是我国最早的索引理论专著?三是,钱亚新的《索引和索引法》是编译之作吗?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商榷。(张京生)

AELISC 2279-33-11(1) 中国古代书目的文献信息观及其现代价值/李满花(黑龙江大学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1):43-47,58.

中国古代书目是先贤对作为书目工作对象的文献信息的独特理解的产物,文章从本体论、结构论和认识论三个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的角度对这种独特性进行了阐释,认为:中国古代书目形成了与西方学理框范下的现代文献组织模式迥然而别的表层结构和深层隐含。古代书目所保持的信息统一观、信息结构化、名实相殊论等洞见,对于补充和纠偏现代图书馆学乃至现代信息科学的一般理论、方法和原则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肖 群)

AELISC 2280-33-11(1) 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知识论取向--从文献学路径获得的认知/李明杰(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1):27-34.

在合理吸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文献学路径出发,论证了文献学与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同一性,并运用文献举证与“知识考古”的方法全面考察了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知识论取向。由此得出结论:世界范围内各民族图书馆学的发生路径是多元的,以西方图书馆学产生之初的特性来评判中国图书馆学的形成过程是一种历史错位。中国图书馆学虽未能在文献公共利用方面建立相应的的学说和制度,但以其文献学特质,在阐释文献涵义、文献价值及具体的文献组织与整理活动中呈现出一定的知识论取向,与现代图书馆学的知识论多有契合。这为实现图书馆学研究的本土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肖 群)

◀情报学、情报工作▶

AELISC 2281-33-11(1) 国外文献传递理论研究进展:2000-2008/高波,林婷(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图书情报工作,2010(9):9-13.

主要选取Interlending&Document Supply 2000-2008年间发表的文献传递方面的论文进行归纳分析,以反映国外图书馆文献传递领域近年的理论研究进展。结果显示,国外过度严格的知识产权与数字版权管理、图书馆经费短缺及全球化服务标准缺位成为文献传递活动的主要障碍。信息通信技术、Web2.0技术及文献电子化与网络化技术改变了文献传递的工作流程、服务平台及文献传递的市场。图书馆与其他信息机构的合作将成为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的新模式和新内容,文献传递工作人员的职责也将随之变化。(陈永平)

AELISC 2282-33-11(1) 基于多策略融合的中文术语抽取方法/周浪等(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情报学报,2010,29(3):460-467.

中文术语抽取是信息抽取、文本挖掘以及知识获取等信息处理任务中的关键技术。相对于单词型术语,词组型术语的识别过程要更加复杂。由于短语中引入了大量非名词性词汇,随之产生了更多种的噪声数据,不仅需要判断短语结构是否完整,还要考虑短语内部词汇的搭配合理性、衡量短语中所负载领域信息量等问题。文中将词组型术语抽取过程中遇到的这三个问题作为切入点,分别使用子串归并、搭配检验和领域相关度计算技术来解决这三个问题,分析词组型术语自身的结构特征以及其在语料中的分布特征,完善词组型术语的抽取任务。实验证实了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升低频术语和基础术语的排序位置,从而改善了中文词组型术语抽取系统的性能。(王 岗)

AELISC 2283-33-11(1) 基于组织认知的组织变革模型/张钢,张灿泉(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情报杂志,2010(5):6-11.

从认知视角来理解和阐释组织变革,认为外部环境变化是引发组织变革的主要原因,组织变革决策的形成离不开高层管理者对变革问题的认知活动,而这种认知活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组织变革的成败。基于组织认知的组织变革模型,表达了组织的发起是组织高层管理者从对问题的个体认知到认知互动、认知冲突处理以达成更多的认知一致性,从而形成一定的组织认知模式之后采取相应的变革决策的一系列过程。组织变革决策制定者对组织内外部环境的认知是否客观、全面、准确地表征组织内外部事物的本身,对变革决策的制定产生重要影响。(邵晋蓉)

AELISC 2284-33-11(1) 论情报的逻辑/赵冰峰(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情报杂志,2010(5):66-69.

就每个具体的认知主体而言,价值判断是认知过程的内因和内在动力,而认知过程是价值判断的外在表现与形式,只有当内因和内在动力之间存在冲突时,两个认知主体之间才会有发生对抗的可能。对于情报主体而言,认知对抗的首要任务是确立和强化自身的价值体系或意识形态,从而在根本上否定对抗客体和价值。如果情报的认知对抗行为只发生在组织认知状态的层面,则组织的知识系统主要地产生了知识熵的量变;而当情报的认识对抗行为上升到了改变组织价值标准的层面,则引起了知识熵的质变,从而导致整个组织的认知秩序发生突变。(邵晋蓉)

AELISC 2285-33-11(1) 论广义竞争情报系统的构建/刘立刚(独立撰稿人)//竞争情报,2010(秋季刊):2-7.

竞争情报系统作用于企业的各个层面和不同深度,强调决策支持、预警避险、学习比较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宏观环境监测、行业结构扫描、竞争行业确定、综合情报评审。构建竞争情报系统的关键:(1) 情报规划模块的构建。明确关键情报主题,并分解为多个关键情报问题,确定与某个关键情报问题相关的关键情报征兆。(2)情报搜集模块的构建。建立立体化的情报搜集体系。(3) 情报整合模块的构建。它对情报搜集与分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4) 情报分析模块的构建,在于提炼情报的价值。(5) 情报扩散模块的构建,建立无障碍空间,保证情报流畅通无阻。(邵晋蓉)

AELISC 2286-33-11(1) 论情报学研究中的跨学科思维/王知津等(南开大学商学院) //情报科学,2010(5):641-647,651.

跨学科思维的使命就是使情报研究人员能打破思维定势,从多方位、多角度研究情报。情报学研究中跨学科思维的产生有其支撑力量,即时代背景、学科背景、技术背景。跨学科思维在情报学学科体系中充当着连通角色,是理论基础走向实践应用的纽带,是一种情报学思维方法,应属于情报方法学的一部分。情报学研究与跨学科思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情报学自身的跨学科性质为跨学科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场所,跨学科思维的发展及其在情报学研究中的应用也不断推动情报学的发展。(邵晋蓉)

AELISC 2287-33-11(1) 论情报研究质量/王延飞,王林兰(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图书情报工作,2010(10):35-39.

情报研究的质量控制是情报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也是情报学研究中的一个难题。着眼于情报效能的发展,阐述了情报研究质量控制的意义,认为探索情报研究质量控制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在对有关研究成果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论述了沟通、素材、情报产品形式以及情报项目工作分解等影响情报研究质量的因素,强调质量控制的重点在于重视评价过程中的主观因素。最后提出改进我国情报研究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与方法,包括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经验、加强情报研究的方法论研究以及重视分析质量控制方法的总结和推广应用等。(陈永平)

AELISC 2288-33-11(1) 面向未来的技术分析概念、方法与应用研究进展/徐峰(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冷伏海(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情报学报,2010,29(3):539-544.

面向未来的技术分析是指各类面向未来的技术分析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涵盖了技术预见、技术预测、技术评价和技术竞争情报等诸多领域。文章介绍了面向未来的技术分析的概念,并对面向未来的技术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文章认为,由于各种面向未来的分析方法在实践应用中各具优缺点,而新方法的研究需要大量时间和资源,因此两种或多种方法的混合使用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文章还着重对情报学领域的面向未来的技术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并认为基于情报计量的分析方法是重要的面向未来的技术分析方法,但仍需要与其他方法混合使用以便更好地反映未来技术的状态信息。(王 岗)

AELISC 2289-33-11(1) 企业危机公关中的竞争情报实施方案/王知津(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5):4-11.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朝着更加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环境甚至是自身都越来越复杂,因而在经营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危机。面对危机,有些企业早有预警,成功避免,有的企业却疏于防范,应对无措,致使危机蔓延,最终给企业带来重大灾难。在这种情况下,危机管理就越发显得重要。而作为危机管理重要内容的危机公关,也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危机公关是应对危机的机制,具体是指企业为避免或者减轻危机所带来的严重损害和威胁,从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应对策略,包括危机的规避、控制、解决以及危机解决后的复兴等不断学习和适应的动态过程。本文将危机公关与竞争情报相结合,从理论和实例的角度分析竞争情报在危机公关中的应用,探讨了危机不同阶段危机公关的竞争情报实施方案。(张京生)

AELISC 2290-33-11(1) 钱学森的情报思想与我国情报学学科体系重构/李艳等(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6):1-4.

钱学森给情报下的定义是:情报是为了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所需的具有及时性和针对性的知识。情报是激活了、活化了的知识,或者说是利用资料提取出来的活东西。同时,钱学森还勾画出了情报学的层次结构,提出了情报研究的理论基础。因此,作者针对当前我国情报学发展所遇到的居无定所、进退维谷、战线过长、脱离实际等问题,提出要以钱学森情报理论为指导重构情报学学科体系。情报学学科体系重构的根本途径是既要科学地定义情报概念,也要科学地界定情报学的学科归属和范围,更要夯实情报学的理论基础。作者还对学科重构后的情报学教育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杨 蕾)

AELISC 2291-33-11(1) 情报学“名不副实”的尴尬及其解决之道/谢晓专(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情报学系) //情报资料工作,2010(3):14-19.

针对情报学“名不副实”的尴尬境地,论述了产生这种结果的前因后果,分析了问题解决的迫切性,尝试着从情报词源及其语义变迁、Intelligence情报观和Information情报观的历史分析,指出在整合Intelligence和Information研究基础上,以Information为研究基础,以Intelligence为研究内核,重构情报学体系是解决情报学“名不副实”,实现情报学可持续发展的可行之路。(杨 蕾)

AELISC 2292-33-11(1) “守正”是促进情报研究兴旺发达的起点/池建文(中船重工714所)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5):1-3.

“守正”是指作任何事都不能脱离开事业的本质,都需要尊重事业自身的规律,恪守本分。现今,国防建设对科技情报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这是一次事业发展的机遇,我们需要以守正作为情报研究事业发展的新起点。创新是必要,但现在更需要的是守正,要准确地把握情报研究的本质,遵循情报研究的内在规律。“守正”不易,因而提出从为情报概念正名、为情报研究的“本体”正名、为专业情报的“功能”正名、为情报研究的核心价值正名等易行处“守正”。只有在守正基础上的谋求创新,才能大幅度提高情报研究的效能,担当起国防科技情报研究的历史责任。(杨 蕾)

AELISC 2293-33-11(1) 数字时代情报学发展前景/毕强(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图书情报工作,2010(12):5-8,31.

数字时代的情报学学科发展将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向前沿发展与向外延输出。向前沿发展是指将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运用到情报学理论与实践中,并表现出一定的结构形式与特征,形成一系列新兴的研究领域;向外延输出是指运用情报学理论与方法对相关学科领域中的信息及信息活动规律进行研究和总结,分析特定学科领域内知识的生产、组织、流动与作用的方式和规律。第二,学科核心话语的知识化。包括知识组织与知识利用,它们起着指导信息实践活动的作用。第三,技术与人文两种研究取向的协调统一。两者相互依存的互动关系将是走向数字时代情报学发展的重点。(陈永平)

AELISC 2294-33-11(1) 引文分析学的学科地位/梁永霞等(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大连理工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中心WISE实验室)//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5):18-20.

引文分析既是一种对文献引证与被引证关系进行分析的活动和方法,也是包含对引文关系进行分析的原理、方法、应用在内的一门学科。梳理引文分析学的学科定位以及学科知识结构,辨识引文分析学的学科生长点,对于促进引文分析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阐述了引文分析学的学科基础以及引文分析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利用美国科学信息情报研究所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有关数据,对得到数据的引文进行整理和标准化,绘制出多维尺度分析图,借鉴成熟的期刊共被引分析方法以引文的期刊为分析对象,来确定引文分析学的学科地位。(杨 蕾)

猜你喜欢
情报学情报图书馆
开放与融合:公安情报学进入情报学方式研究*
情报
情报
情报
构建中国特色的情报学
图书馆
国内图书馆情报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探索
卷首语
交接情报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