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恒,蒋桂芳
双节棍起源于中国,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渗透,强调“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等中国哲学思想,是具有丰厚的民族文化风貌和浓厚的哲理性、技击性、娱乐性、健身性等文化特征的武术文化,并以此为基础延伸出了它的各种价值。目前有关双节棍内容的图书、期刊、文章、影像资料等多以介绍各种流派的双节棍技术为主,而缺乏对双节棍理论层面的研究,所以,一般的双节棍练习者对双节棍的了解大多仅限于技术层面,而对其深层次的认识却有限而薄弱。任何一种技艺都是由应用技术和理论知识组成,技术是理论的实际检验,理论是技术的内在支撑,通过技术实践来促进理论的升华,技术水平的提高又依赖于理论的指导,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离。本文将针对双节棍理论层面上的问题,搜集各方面资料,并结合个人观点,对其文化特征及价值进行阐述。
在1970—1974年间,富有传奇色彩的功夫之王李小龙在他的电影里使用了一种神秘的武器——双节棍,于是人们开始追问“这是什么?”“它是从哪里来的?”目前对于它的“身世”存在着几种争议:第一种可以称为“连枷”说。这种说法认为,双节棍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农具“连枷”。后经改造在唐朝开始用于战争,之后经过千百年的不断发展、演变,便有了今天的这幅面孔。第二种说法可以称为“盘龙” 说:这种说法认为,双节棍是由宋太祖赵匡胤始创的,原称“盘龙棍(也称手梢子,盘龙杖)”有大小之分,此兵器专门用来扫击敌军马脚,破甲兵或硬兵器类。后来这种兵器向南传至菲律宾,向东传至朝鲜、韩国、日本以及美国、德国等,后经历史的变迁,盘龙棍改名换姓,变成了现在的样子。第三种可以称为“移民”说。在十三世纪或十四世纪,一些移居到Kumemura的中国移民将双节棍带到了日本,使双节棍在日本扎了根,之后日本人将其改造成现在的形状,并取名曰“ヌンチャク” 即Nunchaku(s)。
双节棍起源于中国,它的武术思想最初来源是中国的武术文化,这与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分不开,特别是与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道、释三家思想以及“诸子百家之源”的《周易》密不可分,使双节棍有了博大精深的风范与源远流长的文化特质。这种文化底蕴影响着全世界双节棍运动的发展。在我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各种双节棍社团、培训机构像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进行双节棍技术的传授与交流,而练习的人群也从青壮年向各个年龄段扩展,并且我国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学校教育也不同程度地涉足了双节棍教育,将双节棍融入学校的教育之中,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双节棍的功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以前的战争搏杀工具,转变为一种集健身娱乐、自卫防身于一体的武术运动器械。目前,我国双节棍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出以下特点:器械规格进一步规范;练习群体逐步壮大,交流传播途径多样化;技术风格进一步丰富和提高;区域性交流频繁;国家体育管理部门高度重视。总之,双节棍良好的健身、娱乐、教育、经济等价值功能,已经被各个领域的人群所接受,并带动了双节棍在不同群体间的发展。
双节棍作为中国武术的一部分,与中国的古典哲学、文化艺术、伦理道德等有着密切联系,是璀璨多姿的中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并从某些方面反映着民族文化的一些特征。
双节棍的哲学文化根源可追溯到“群经之首”的《周易》,《周易》讲究的是“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与双节棍“阴阳之气、相依相随”、“无法无极、动静结合”的棍理相吻合,并且双节棍的哲学文化体系在《周易》中有着深刻的体现。第一、双节棍坚硬的棍体代表着阳,柔软的棍链代表着阴,棍体与棍链的结合才使双节棍变化多端,运动如飞,产生更加强大的打击力与无穷的变化魅力。这都是基于乾坤开合,阴阳变化的结果。第二、练习双节棍讲究的是“无法无极、无招无式”,双节棍的招式无穷无尽,在学会基本招式之后可以自创出属于自己的招式套路,随着时间的推移招式也在更新变化,并且收无定法,起无定式。这与《周易》宇宙在动,万物在变,变化是无止境的观点相契合。第三、双节棍运动讲究刚柔相济,动静有法,在运动中将动与静有机结合,静如止树,动若脱兔。在始终维持自身稳定的前提下,寻找对手运动中的漏洞并迅速出击,以达到快速有效制敌、克敌的目的。这是双节棍的攻击原理,也是《周易》在发展变化中的动静平衡的体现。第四、双节棍的练习过程培养习棍者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意志品质,尊师重道、礼让守信、讲武得方的高尚情操,正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引导世人形成良好的精神修为。所以说双节棍与中国古代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2.1攻防兼备,杀伤力强任何功夫的核心都是“攻防技击”。除此以外的任何作用和价值,都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因此,任何功夫的训练都离不开“技击”这条主线,双节棍技术亦是如此。双节棍的招式分为劈、扫、打、抽、提、拉等,动作组合变化无穷无尽,可用来横扫、刺戳、猛击和格挡,在周身约2m~3m的范围内,能够有效攻击对方身体的要害部位。据相关实验数据显示:双节棍在高速挥舞时,其落点可以产生725.75kg的压力,这个数据远大于击碎人骨头的最大压力40.8kg,所以双节棍的杀伤力是惊人的,在实战中的威力仅次于手枪和砍刀。
2.2.2刚柔并济,便于携带双节棍不像传统软兵器(如九节鞭、绳镖等)只会软而不会硬,只能依靠兵器末端的圆周运动打击以及中间部位的缠绕来实现攻防目的;也不像长枪、长棍那样只会硬而不会软,只能依靠兵器的刺、砸、挑等实现攻防目的。它既具有软兵器圆周打击及缠绕绞杀的特点,也不缺乏硬兵器刺、砸、挑的功能,是集软硬于一体、刚柔并济的特殊武器,而且这样的武器也不像刀枪剑棍那样不易携带,它折叠起来只有30cm上下,非常轻巧,插在腰间即可,携带起来非常方便。
2.2.3入门容易,棍法灵活双节棍的棍法看起来令人眼花缭乱,其实就是通过“基本招式—衔接—基本招式”来实现的。基本棍招有劈、扫、打、抽、提、拉等,衔接方法有反弹、变向、换手,将这些基本招式通过衔接方法串连起来,就能组合出无尽的套路,而且不需要武术基本功,所以,学习双节棍的“门槛”很低,只要学会基本招式和衔接方法,自己就能创造出新的棍法套路。李小龙的“以无法为有法,以无形为有形”这十二个字将双节棍棍法灵活多变、不拘一格的特点表达得淋漓尽致。
“智信仁勇、谦恭礼让”是双节棍运动所推崇的尚武精神,但是良好的武德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实践中一点一滴学习获得的。作为习棍者应当把双节棍作为一种艺术,用自己的虚心和宽容学习双节棍背后尊师重道、重义守信、礼让谦逊、宽厚待人等良好道德情操,做到身心兼修,更好地服务现实的工作和生活。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坚强、自信、无畏、友爱的精神品质,加强同学间的交流及增强学生体质,目前全国很多学校将双节棍作为一项体育运动,以体育课程的形式或社团组织的形式加以推广,体现教育价值。例如,湖北临湘五中针对学生的身体特点,将双节棍技术与长拳、太极拳相结合编制成广播操,既具有浓厚的武术韵味,又达到了强身健体的要求,还不失娱乐性和趣味性;一些高校将双节棍作为选修课进行教学,并且还组织学生建立双节棍社团,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双节棍,传承中华武术之精髓,使学生挑战自我难度、升华自我身体极限、提高自我内心控制的能力。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群体也在接受双截棍的教育,例如“长春市东方华艺潜能开发幼儿园”和“大庆市特殊教育学校”。在幼儿园开设双节棍教育,对于提高孩子肢体灵活性、开发左右脑、提高注意力和反应能力、增强协调性等都具有良好的效果;双节棍运动本来就是对人意志、技能、体能的考验,对于残疾学生来说,这一运动更是向种种不可能和向生命的潜能挑战,以展示出自己的创造力和价值,消除自卑感和心理阴影,使他们自信、坚强地追求美好的生活。另外,练武有“武德”,习棍也有“棍道”。练习双节棍必定会遭受不断失败的打击与伤痛的折磨,这也是磨练人的意志与培养人不畏艰难的钻研精神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人尊师重道、重义守信、礼让谦逊、宽厚待人等高尚武术道德情操的过程。所以说,双节棍不仅仅是一项极具杀伤力的技艺,而且对练习者而言还具有潜移默化的特殊教育意义,是一门极具教育价值的课程。
“习武强身”这是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经验,也是多数习武者的初衷,练习双节棍对人体也有诸多好处。第一、练习双节棍中各种步伐的跳跃与变幻、快速的躲闪与换手、力量的瞬间爆发及小套路等,能增强身体各关节及肌肉群的机能,协调身手,大大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大脑的瞬间反应能力;第二、双节棍是一种非常好的有氧健身运动,长期坚持练习可使人心肌增厚,心脏容量增大,血管弹性增强,进而提高心脏的功能,使心搏强健有力增加心输出量,进而提高全身各部位的供氧能力;第三、双节棍练习能有效地调节人体呼吸节奏,增强呼吸的深度,增加每次气体的交换量,这既可以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储备能力又有利于减轻呼吸系统的负担,保证人体在进行剧烈运动时有足够的氧气供应。总之,长期坚持练习双节棍,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内能通经脉、调精神。长期的调息运气对于调节人体内环境平衡也有良好的作用,使身心得到全面协调和发展。
双节棍的棍法可以分为两种:表演棍法和实战棍法,表演棍法可以说是一种健身娱乐的方式,它主要是突出双节棍的艺术美和健身价值;实战棍法则是将一些实用的招式组合起来,以达到攻防结合的目的,具有很强的实战技击性。实战双节棍的技术分为攻击、防守、反击三部分,其击法包括劈、击、扫、撩、挑、拦、盖、架等,有效攻击部位包括头部(太阳穴、耳、面部、咽喉、颈两侧、颈后部)、躯干部位(心窝、腋窝、腹部、裆部、肋部、脊柱)、四肢部位(桡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膝关节)。双节棍的力量主要来源于中间铰链旋转产生的强大离心力,再配合上人体自身的力量、速度、技巧等,所产生的杀伤效果如电光火石般惊人,被其击中者顷刻间非死即伤。据说美国人对双节棍威力作过测验,瞬间产生的力量可达1 600磅,而人体有些部位的骨头只需8.5磅的力量就可以击碎,足见双节棍杀伤力之强大。另外,双节棍招数变幻多端,速度极快而又没有章法可循,使得双节棍出招有很大的迷惑性;又由于双节棍中间用链条连接的特殊结构,使出手轨迹与棍端的运行轨迹存在着差异,这又给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所以说,双节棍具有很强的技击性。
双节棍运动具有超强的表现力,是刚与柔的有机融合,力与美的完美展示,具有很高的表演与观赏价值。高水平的习棍者将发力、换手、抛棍、反弹、转棍等技术巧妙结合,并配合武术的身形、步法,使双节棍在身体周围上下翻飞,点、撩、扫、旋风劈……刚柔并济,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能攻能守,在棍法的高速运动之中,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精神震撼,给人以美的享受。
自从国家体育总局体制改革之后,先后有一大批体育项目被逐步推向市场,成立经济实体,允许社会自行经营开发,以推动社会体育的发展。双节棍也在这种优越的环境中迅速成长,其主体产品和辅助产品的产出都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双节棍产业市场,并且这种产业市场已经走过了起步阶段和过渡阶段,现在正由成长阶段向成熟阶段发展。根据目前的发展,双节棍市场可分为:双节棍技术培训市场、双节棍比赛市场、大型活动市场、技术劳务市场、管理效益市场、影视生产市场、双节棍产品市场、信息市场等。据2009年中国武术用双节棍市场发展及投资价值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截止2008年底双节棍行业利润总值已达4 500亿元人民币,而且从2003年至2008年双节棍行业的企业数量、从业人员、固定资产、销售收入、利润总额都在不同程度的增加,整个行业成为武术大旗之下一个新兴的宠儿,正在迅速健康地发展。
另外,双节棍也为其他行业带来了经济效益,比如以双节棍命名的“双节棍洗车器”,虽说和双节棍不搭边,但是由于双节棍在人们头脑中的良好形象,便为这类产品招来了源源不断的顾客,随之带来的是巨大的经济效益。
中国武术皆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双节棍更是受李小龙“以无法为有法,以无形为有形”哲学理念的影响,为双节棍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子。双节棍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对人们的思维方式有一定的影响,人们在做事、思考问题时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程度涉及双节棍的一些元素,将双节棍威猛凌厉、简洁实用的风格融入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之中,以求达到完美的效果。比如将双节棍的风格与企业的经营之道联系起来,以双节棍快速、简洁、高效的风格特点,促使企业在机遇面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果断决策抓住商机;以双节棍“以无形为有形”的风格,引发企业在多变的国家政策面前的思考,在变化中寻求自己稳定的发展策略,以达到长足发展的目的。所以说,双节棍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而这一点又反过来赋予了双节棍新的功用,呈现出了一定的“双节棍效应”。
双节棍是一种古老的兵器,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演变,已从最初的农具发展为军事武器,而如今双节棍已经发展成为集武术、健身、养生、表演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器械,但是不管它怎么变化,蕴含其中的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它显现出来的文化特征也是无法掩盖的,为现代社会带来的各种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总之,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武术文化,挖掘中华武术精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武之根本,道之真谛。
[1] 江百龙.二节棍[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42.
[2] 杨琦,金长杰.双节棍的发展与价值初探[J].科技信息,2010(14):279~280.
[3] 罗强.流行双节棍[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 2006.1~18.
[4] 徐海亮.解读当今独门实战棍法——双节棍[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7(4):53~55.
[5] 中映良品.跆拳道双截棍[M].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7.1~23.
[6] 鱼宏映,马野.国内二节棍运动的发展现状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89~90.
[7] 李阳.中国武术文化内涵与价值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2010(3):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