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宁 魏成志 栗 力 崔若昱
急性动脉栓塞现已成为血管科较常见的疾病,而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ASE)因具有治疗窗较短、病死率和截肢率均较高等特点[1],成为急性动脉栓塞疾病治疗中的难点。我院2004年5月—2009年12月共收治19例急性ASE患者,应用双股动脉Fogarty导管取栓治疗,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男12例,女7例,年龄49~73岁,平均62.3岁。发病到就诊时间2 h~7 d,平均48 h。其中<8 h 8例,8~24 h 6例,>24 h 5例。原发病情况: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5例,冠心病合并心房纤颤7例,左室黏液瘤1例,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2例,腹主动脉瘤内血栓脱落1例,不明原因者3例。
1.2 临床表现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急性肢体缺血症状,并且否认既往有慢性肢体缺血表现。14例患者首发症状为突发性肢体疼痛,开始均较剧烈,2~6 h后疼痛减轻。5例患者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继而出现双下肢缺血症状。所有患者查体均有双下肢皮温发凉,双股动脉搏动消失,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异常、减退甚至感觉丧失症状。其中有6例出现双下肢不能活动,呈假性瘫痪状态,有3例表现为单下肢,其余肢体活动正常。2例出现双下肢肿胀。
1.3 辅助检查 (1)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心电图及心脏彩色超声检查,以评估术中心脏意外风险。(2)术前、术后监测电解质、肾功能、血尿常规及血气检查。(3)所有患者均行腹主动脉及双下肢动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1例患者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于术前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1.4 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满意后全身肝素化,即行静脉注射肝素0.5~1.0 mg/kg。手术采用双侧股部纵行切口暴露股总、股浅、股深动脉,选择缺血较为严重的肢体,沿一侧股总动脉做纵行切口,应用4或5号Fogarty导管分别插入股浅、股深动脉远端取栓,至回血基本满意后,分别向2个血管内注入肝素盐水及尿激酶。近端动脉应用6号Fogarty导管逆行插入腹主动脉肾动脉水平,缓慢回拉并根据导管阻力适当调整球囊直径,取出栓子,直至喷血通畅。此时不缝合该侧股动脉;同法取另一侧股动脉血栓,获得满意效果后,再次查看先行取栓侧近端血流喷射状态,如喷血不明显,说明对侧取栓时将血栓推入该侧,应重复取栓直至恢复喷射性血流。并于双股动脉血流恢复后,应用多普勒超声探查肢体远端动脉搏动。(2)药物治疗:术中在血流恢复之前,静脉快速输入100 mg碳酸氢钠,降低高钾血症引发心脏骤停的风险。术后危重患者进重症监护病房(ICU)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并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每12 h 1次,连用14 d;前列地尔10 μg,每日1次,连用14 d。停用低分子肝素前口服华法林重叠使用3 d,并根据并根据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PT-国际正常化比值(INR)调整华法林剂量,持续口服3~6个月。同时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2.1 近期疗效 19例患者中双下肢完全治愈11例,2例于术后48~72 h截去一侧下肢,2例术后2~4 h死于高钾血症引起的心跳骤停,2例发生以急性肾功能衰竭为首发器官衰竭的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并于术后2~5 d死亡,1例于术后2 h发生急性心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1例手术顺利但于术后8 d突发大面积脑梗死后继发脑疝死亡。术后2~3 d有4例患者7条肢体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通过切开减压,其中4条患肢症状完全缓解,1条患肢腓神经严重受损导致右足下垂,余2条患肢行截肢术。
2.2 随访情况 本组13例存活患者中11例获得了2个月~5年随访,平均31个月。其中1例患者于术后1年再次发生右下肢急性动脉栓塞,手术后肢体恢复良好。其余患者存活肢体血运良好、无复发。
ASE患者多表现为双侧下肢的“6P”体征,即疼痛(pain)、苍白(pallor)、无脉(pulselessness)、感觉异常(parethe⁃sia)、运动障碍(paralysis)及低皮温(polar)。患者常常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心房纤颤或动脉栓塞和腹主动脉瘤的病史[2]。对于有明确病史及临床症状的患者,笔者多采用彩超对栓塞部位、长度、远端流出道情况进行评估,并对下肢静脉回流情况进行探查,一旦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应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放置下腔静脉滤器,以防止取栓过程中引起深静脉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发生。但是对于既往病史不明确或具有慢性动脉缺血症状的患者,以及彩超回报有远端流出道动脉硬化狭窄的患者,应尽可能行下肢动脉造影以鉴别动脉栓塞或动脉硬化狭窄,避免因误判造成的单纯取栓手术失败。同时,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身情况的评估,应严格把握该病的手术适应证,不能所有患者均盲目手术治疗。
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阻塞位置高,肢体远端缺血症状更严重,在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应尽早手术治疗,争取在发病6~8 h内取栓,超过8 h者病死率和肢体坏死率明显增高[3]。本组8例取栓术在发病8 h以内者,手术均较成功,除1例死于脑梗死外,余患者预后均较好,而超过8 h者死亡5例。笔者在确定为肾下腹主动脉栓塞的情况下,应用双侧股动脉Fog⁃arty导管取栓,较原来的开腹取栓术病死率明显下降。
目前骑跨栓塞的病死率及截肢率仍居高不下,主要原因:(1)缺血性横纹肌溶解后产生的肌红蛋白、电解质紊乱、酸中毒、氧自由基等引起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MNMS)。(2)缺血肢体再灌注造成的骨筋膜室综合征。(3)血流动力学不稳造成的心功能衰竭。(4)以急性肾功能衰竭为首发的MODS。其中MNMS为患者死亡的首发原因,笔者认为在动脉取栓时应逐步开放动脉,以减缓对循环系统的抑制,同时在术中、术后给予适量碳酸氢钠、激素、氯化钙,以降低动脉再通后的酸中毒、高血钾及对循环系统抑制。同时,要严密观察术中、术后的尿液改变,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电解质紊乱、碱化尿液及应用利尿剂可避免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必要时可行血液透析治疗。对于可能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者,应及时行肌筋膜切开减压术,具体术式根据肌肉的水肿范围和术中可见的组织活性而定,若肢体发生明显坏疽则应立即行截肢术。同时也要关注原发病的治疗,这对降低动脉栓塞的再发和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非常重要。
[1]Dossa CD,Shepard AD,Reddy DJ,et al.Acute aortic occlusion.A 40-year experience[J].Arch Surg,1994,129(6):603-608.
[2]Nagase K,Tamura A,Tatsukawa Y,et al.Aortic saddle embolism caused by left ventricular thrombus in a patient with cardiac sar⁃coidosis[J].Intern Med,2007,46(3):145.
[3]杨德华,段志泉,辛世杰,等.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21例的治疗[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6,15(12):9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