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
国际财务外包(FAO)市场自2000年开始步入快速增长期。根据Everest Research Institute调查,2000~2005年平均增长率为24%,之后仍旧保持较快幅度增长。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财务外包增长率下降到11%,但随着全球经济的修正,绝大多数外包供应商对外包市场充满信心,鉴于此,Everest估计2010年国际财务外包增长率仍将超过20%,平均合同价值(ACV)将达到370亿美元。外包市场发展良性。
与此同时,国际财务外包市场逐渐开始分化,虽然就近年份财务外包的发接包方均处于发达经济体,但新兴接包方实力的增强使得发包业务逐渐开始分流。尤其表现为印度外包接包方的兴起。比如:2007年菲利普公司与印度Infosys公司的外包合同份额已达250万美元。对我国来说,本土外包企业能否在FAO发展浪潮中成为一重要的承接力量,进而走出一条适应我国国情的发展之路,需要从宏微观层面对我国承接国际财务外包适用性进行着力分析并提出思路。
一、可行性分析
(一)基础设施优势
过去谈外包,多以成本作为第一动因,但“成本节约”这单一指标难以解释财务外包发展现状时,则需要有其他因素逐渐加入。地缘、历史也是构成外包的显性因素。当两国地缘接近、战争或殖民历史所表现出文化特别是商业文化上的相似,促使外包业务地理方向的直接指向性,比如欧洲跨国公司发包给成本较低的欧洲邻国。当前,这种地缘、文化所直接导致的成本节约内生动力并不足,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及数据传输的瞬时性使得企业可以在瞬间开展商务合作,外包也体现这些特征,进而地理因素逐渐淡化。
按照邓宁的生产折衷论,跨国公司选择对外直接投资方向时会考虑东道国所具有的区位优势。而将此理论介入到外包理论研究中,也能表现出区位优势的重要性。发包方选择离岸外包国为对象,除了可以带来自身外包行为所导致的直接成本节约外,还体现于东道国的区位优势。且有时这种区位优势还能放大发包方本身基于外包活动所直接产生的成本节约。
从外包角度看,接包方应具备快速建立信息基础,包括信息转化的能力及支持客户需求的硬件能力,这种能力与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选择印度作为比较对象,其作为外包先发国家,在国际财务外包市场中伴有着重要角色,其有从事财务外包业务自生动力,但外生动力不足,特别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印度外包业务发展较好的地区也只是在少数的一线城市,覆盖面相对较弱,总体经济效益不明显。而我国最近几年基础设施在改善,承接外包的城市数量在增加;从每年国家的投资构成角度看:我国每年用于基础设施投资在整个投资额中占约20%,而印度仅6%,从规模和存量上都要高出印度许多。在满足发包方低成本、特别是高质量需求方面我国还有很大的潜在优势。
(二)鼓励政策
外包承接软环境方面:2006年我国公布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建设若干服务业外包基地,有序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之后,商务部实施“千百十工程”;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大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提高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同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贸易的重点,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优势,积极承接信息管理、数据管理、财会核算、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等国际服务外包业务”。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强调“扩大服务出口,发展服务外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了《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批准北京等20个城市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并在20个试点城市实行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措施,加快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2010年财政部财税[2010]64号《关于示范城市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免征营业税的通知》中对营业税免征的具体范围进行了规定。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对服务外包业务鼓励政策相对滞后,但大方向上强调大力促进,且具体政策上也逐渐细化,从2007年开始已经具体到了BPO业务的小层面。就近两年各类政策规章的颁布和执行业已说明外包业务已切入到具体行业乃至具体操作上。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也积极创造条件,积极鼓励、支持域内企业发展各类服务外包业务,也为承接国际财务外包,创造了相对较好的政策软环境。
(三)外包业务有基础
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从无到有,规模在不断扩大、领域在逐步拓宽、业务覆盖范围在逐渐增大,承接对象也逐步多元化。2009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规模达203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7%,软件外包出H2009年达24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约3倍;
2004年我国BPO市场保持较前一年35.1%的强劲增长,市场规模达到93.7亿美元,预计2009年市场规模将达416亿美元,平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4.8%(以上数据由IDC预测所得)。同时,20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中,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已出现一批产业集聚、经济效益显著的服务外包示范园区,本土外包企业迅速增长,以外资为主体的外包市场格局逐渐改观,从地区分布上看,我国主要承接来自欧美、日本等国家的外包业务,尤其是日本。这些都表明,我国服务外包业务已具基础,虽然发展起点低、但增速快,影响力与日俱增。
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后发优势积累难度较大,缺乏积聚经济
图1解释了我国承接国际财务外包的困境之处在于缺乏先进国家所具备的先发优势。模型中包含财务外包先进国和我国,假设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以提供外包服务产品成本角度来测量,其中AC,代表财务外包承接先进国(比如欧美国家)长期成本曲线,ACc代表我国长期成本曲线。虽然相较于财务外包先进国我国具备成本优势,比如t,时刻,Cc1 与此同时,也正是由于先发,外包先进国业已积累长期的行业经验,各类外包政策的落实、基础设施的搭建,产业集聚的形成能够形成财务外包业务的行业规模优势,带给后进入者较大的进入壁垒,使得期望复制先进同的相关经验加快财务外包业务的承接只会越赶越落后,为此,必须表现新思路,探索新模式,提出新方法。 (二)语言问题
国内学者在探索我国服务外包承接问题时,多将发包方与接包方之问的沟通弱化所导致外包合同难以形成,归结于双方之间的语言沟通障碍。这是有道理的,但同时,另一种国际通用的语言也需要着力关注:财务会计。随着国际财务外包深入发展,发包方在选择合适接包方时,外语只是面子,而财务会计语言则是里子;在交易谈判、合同处黄、业务履行、事后事务中都凸显财务会计知识的重要性,“跳水会计”角色表现非常明显。要求承接方必须拥有跳出固定思维模式的会计人才。而目前我国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培养模式限制或者难以体现这种人才的复合性。作为接包方主体,不但需要具备IT背景、熟悉国际会计软件使用、国际法律知识及国际法律业务处理,还要了解金融服务,另外承接项目必须切合到发包方所属行业,这些都对我国目前的财务会计教育模式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国内接包方必须秉持这样的观念:定价并不能保证企业获得交易台同的必须,承接谈判过程中卖方还需要提供财务业务流程细节的处理,这些需要财务会计语言的着力绽放及相关的咨询力量和经验。
(三)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知识产权保护是财务外包承接业务的重要前提。欧美很多公司在进行发包业务时都很注重承接方所在国是否具备良好的法制环境。南于外包进程中所涉及的主要是信息的传递,保证平台数据传输安全成为选择接包对象的依据之一。从财务外包流程来说,发包方选择外包职能内容主要涉及(见图2):支付差旅费、税收、等账目处理乃至审计管理等,从左到右表现为财务外包业务复杂度递增,同时也表明所涉及的信息内容越发机密。一般而言,外包进程表现为发、接双方构建Extranet来处理数据传输,双方单次合作即涉及两次数据处理和传输,因此交易安全性问题需重视。虽然我国《反不当竞争法》、《合同法》及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等相关性的法律法规对商业机密的界定、归属、保护及国民待遇方面的内容有所涉及,但总体来说,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总体上具备承接国际财务外包的能力,但也存在各类问题,为此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承接国际财务外包。
(一)来自政府层面的建议
1以ITO带动BPO,形成以ITO为主业,不断提升信息和软件技术水平,强调软件和平台与国际接轨、处理数据传输安全问题,不断提升主业牵引力,实行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发展思路,带动整个BPO承接市场发展。
2要加大对国际财务外包行业扶持力度,对财务业务领域进行深度挖潜,对内包括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引导和推进各类研究院、高等院校、社会培训机构转型升级,支持建立校企联合的财务外包人才综合培训与实验基地,努力培养理论基础厚、实践能力强、适应国际财务会计理论和实践发展趋势的各级各类财务会计人才。对外采取各类吸引政策,设立专门人才引进资金,本着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原则,加大对高级专门人才和留学生队伍的引进力度,特别是与国际接轨的各级专门人才。
3继续加大投入,扶持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实现规模效益;积极推定注册会计师行业享受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政策试点,加大各类产业要素集聚,推动产业价值链升级,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培育本土接包商在夯实主业基础上继续承接高端服务的能力,并尽最大力量成为国际高端财务外包集散地。
4要进一步优化国内法律制度环境,规范财务外包市场行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规体系,严厉打击各类侵权行为,形成尊重知识产权的氛围。
5进一步规范外包制度,对外包政策进行汇编,形成规范化、可查找、有效果的各类外包支撑政策,加强外包信息的收集、供应、招标,为国内企业保驾护航。
(二)来自企业层面的建议
1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识别发包方发包动因及边界,从提升客户价值、改进客户进程效率、体现客户核心竞争力角度出发,不断推出专业化服务,切实满足客户需求。
2树立“山”字型服务基础,夯实本身基础,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不断夯实某一业务职能的核心能力,并多元化培养自身能力,承接业务时要做实做精,出结果,出精品。
3注重外包企业间联合,注重财务接包企业之间、事务所之间、外包企业之间内资与外资企业之间合作,充分利用各级各类企业优势,整合优势资源、共享知识外溢。
4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培养以政府为指导、行业协会为龙头、各类外包企业为主体的外包承接集团,加强对外交流,信息共享。
5继续引进和优化自身信息技术,学好用好各类国外会计业务软件。加强企业网站营销、推广优化,更新知识,提供有用信息。
6加强会计人员从业素质及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