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在华直接投资研究

2011-03-11 08:15
东方论坛 2011年4期
关键词:德国企业

冯 蕾 音

(青岛大学 国际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德国在华直接投资研究

冯 蕾 音

(青岛大学 国际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过去30年间,德国在华投资总体呈上升趋势。通过对其规模、方式与主体、地域分布、行业分布及技术水平等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德国在华投资呈现出依然看重成本优势、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将进入整合阶段等特点。了解和掌握德国在华直接投资的这些情况,将对更加有效地吸引和利用外资、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有一定启示作用。

德国;直接投资;规模;行业分布

德国是世界第四强国,也是欧盟国民生产总值(GDP)最高的国家。据报道,德国2010年的GDP达到22435亿欧元(约合33058亿美元);另据世界投资报告,德国同年的对外直接投资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达到1050亿美元。作为世界上经济技术最发达的国家,德国也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与经济技术合作伙伴。因此,分析研究德国在华直接投资情况,对我国更加有效地吸引和利用外资、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有一定启示作用。

一、德国在华直接投资现状

1981年,德国威娜股份公司与天津第一日用化共同兴办的第一家中德合资企业“天津丽明化有限公司”,拉开了德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序幕。30年来,德国在华投资不仅成为我国外资的重要来源地,也成为我国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德经贸关系发展稳定,德国在华直接投资不断加大,累计在华实际投资总额居全球第7位,居于欧盟国家之首。截至2009年底,中方累计批准德企业在华投资项目6484个,合同德资金额超过两百亿美元,德方实际投入171亿美元。以2009年1至6月为例,中方新批德企业在华投资项目307个,合同德资金额15.2亿美元,实际使用德资金额8.1亿美元。

(一)德国在华直接投资的规模

过去的三十年,德国在华投资总体呈上升趋势,其发展大概可以以1993年作为界限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78年到1993年。1993年之前,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德国在华直接投资规模整体水平偏低,在包括1992年以前的十几年间,德国在华投资协议总金额仅为5.4亿美元。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德国在华直接投资规模才开始有比较显著的增长。进入九十年代,特别是1993年进入第二个阶段之后,德国在华直接投资开始有更高速的增长:1994年,德国在华的实际投资总额增至8.05亿美元,是1993年的三倍多。

近十年来,随着德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持续上升,德国在华直接投资得到更大的发展,中国入世对德国来华投资产生了更为有利的影响,德国在华直接投资额度和规模增长迅猛。如下表1所示,到2005年底,德国在华直接投资年度达到最高,投资总额约为11.9亿欧元,德国成为欧洲最大、世界第七大在华投资国。相对于1995年,德国在华投资总额十年间增长了近十倍。双边政治关系的稳定以及中国的成功入世都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德国的在华投资。

而到了2007年由于西藏问题等一系列问题,致使中德双边关系严重受挫。政治关系直接影响到中德之间的经贸往来,该年德国企业在华直接投资处于停滞状态,实际投资额仅有7.34亿美元跌至自1997年以来的最低。2008年,由于世界范围的经济和金融危机,全球的直接投资受到重创,外国直接投资全球总量萎缩了近四成。随着中德两国关系的缓和,德国在华直接投资开始逐步增加,但是由于世界经济大环境的制约,德国当年对外直接投资只有2007年的80%,因此在华直接投资增幅不大。2009年之后,随着德国经济缓慢复苏,德国在华直接投资存量年增幅趋于平稳。

表1 德国在华直接投资表 (不包括再投资因素)[单位:百万美元]

另一方面,从世界范围来看,德国流入中国的直接投资总量相对仍不算很多。以2009年为例,德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为7140亿美元,在华直接投资存量为151亿美元,德国在华投资总额仅占了德国对外投资总额的2.1%左右。其在华投资仅相当于美国和日本在华投资的五分之一,但是,其投资行业集中于机械工业、化工产业及电子产业等我国急需发展的产业部门,因而其对我国经济发展还是有一定贡献的。

尽管现阶段德国在华投资总体规模相对偏低,但是由于中德两国经济差异比较大,技术水平有一定差距,因此经济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其投资的前景是比较乐观的——我国经济发展所急需的能源、铁路、通讯等产业,德国的技术水平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且,由于德国政策和企业主观意识上都主张同我国建立长期互利的战略合作关系,因而德国在华进行投资时,不单纯着眼于利用我国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及生产成本,并且有在我国建立制造生产设备基地的意愿以及通过合资合作向我国转让技术、培训工人。

从投资规模结构看,德国在华投资有着投资规模大,资金到位率高的特点。在双方经贸合作达到顶峰的2006年,德国在华直接投资项目数达4952项,累计合同资金额达221.95亿美元。每个项目平均约合448.2万美元。而同期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平均项目金额仅为219.6万美元。由此可见,德国在华投资项目平均金额大约是全国平均规模水平的两倍,大大高于其它国家外资投入的平均水平。除此之外,德国在华直接投资不仅规模大,而且有着资金到位率高的特点。

(二)德国在华直接投资的方式与主体

德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以大型企业为主。根据德意志联邦国家银行跟踪的德国8304个企业对外投资活动研究,其中最大的10家企业共对外投资1370亿欧元,占德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近四成;最大的50家企业共投资2300亿欧元,占总额的一半以上;而最大的100家企业占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二。而在我国,德国投资主体亦呈现出这种特点。统计数据显示,仅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德国在华投资来自于德国中小企业。这就是说,目前德国在华投资主要还是来自于德国大型企业,他们大多在中国有十年以上的经营经验,并且往往投资于大型项目。以世界五百强企业为例,世界五百强企业在华投资,德国企业占据了其中的13%左右。这些大型企业起初大多是以合资的形式进入我国,随着我国经济政策的放开,这些企业由合资向独资企业转变的趋势日益明显。据德国经济劳动部统计,到2010年,德国六家大企业,包括西门子(Siemens)、大众(Volkswagen)、拜耳(Bayer)、巴斯夫(BASF)、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及英飞凌(Infineon)在华投资总额接近一百亿欧元。[2]

综合而言,德国在华直接投资方式呈现出下列主要特点:

首先,德国在华直接投资以自有资本为主。德国大多数投资者对其海外投资企业要求独资或控股,在我国50%左右的投资均为独资企业,其项目数占在我国投资项目总数的二分之一;另有50%投向德国企业持股50%以上、100%以下的项目,项目数占四分之一强;德国企业持少数股(但高于10%)的项目仅占项目总数的极少数。

其次,德国对华直接投资的进入方式通常以贸易为先导。中德学者合作调查研究表明,三分之二的德国企业在对华进行直接投资之前,已经采用贸易形式进入我国市场。以西门子为例,这家企业便是以出口为先导再进行技术转让,技术合作,提供设备等业务逐步进入中国,最后于1993年建立了中德合资企业,而最近十年,西门子通过各种方式逐渐由合资向独资逐步转变。

最后,由于自身多元化程度较高的特性,德国的大型企业倾向于成批较为集中地建立子公司,以便形成网络,获取内部交易的利益。像汉高、西门子、赫斯特等大型企业,在我国至少拥有几十个子公司。他们还会采用控股公司的方式,以便管理协调,进行再投资等活动。

(三)德国在华直接投资的地域分布

德国在华投资的区域分布较为集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德资企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洲、东北工业区和珠江三角洲。

从数量上讲,德国在华直接投资一半以上都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3]。究其原因,长江三角洲具备便利的物流位置以及完善的配套设施、当地工业发达且相对我国其他地区其人均购买较强等,都为德资在我国的生产、销售及贸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几乎所有在华的德国大型企业都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直接建立公司或设立代表处,德国的金融服务行业尤其喜欢选择上海作为进入我国市场的首站。

东北地区,特别是渤海湾重工业城市及辽宁和沈阳一带,是我国传统的重工业区。该地区石油、煤炭及铁矿等工业资源丰富,因此,德国的制造类企业,例如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西门子(Siemens)、宝马(Bayerische Motoren Werke)等,纷纷在此设立生产厂。而且由于东北地区有很多国内传统的大型国有企业,部分德资习惯于选择与这些国有企业成立合资企业。相对于上述两个地区,珠江三角洲的德资企业较少,这也是由德国在华直接投资的地域分布特点所决定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轻工业为主,纺织、电子等中小型企业集中,加之改革开放以来东南亚资本大量涌入该地区,因此德资在该地区比例相对较低。

(四)德国在华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

汽车及配套工业、机械设备制造工业、电子电气工业和化工业是德国的四大支柱产业,其技术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德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这几个工业部门,达到其对外总投资的四成以上。加之德国本土环保标准较其他国家高,其对外投资有相当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我国,德国的直接投资也密集分布于第二产业,主要来自上述产业部门的大型制造业企业。德国DAX指数的30家蓝筹股企业中,有26家在华拥有投资,其行业分布涉及制造、金融及零售等行业,但是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德国在华直接投资的行业与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夕阳产业转移不同,主要是其本国工业占优势的行业。截止到2009年底,近80%的德国在华直接投资企业来自工业领域,其中,汽车和电气工业比例较高,其次是化工及机械制造业。德国大众、西门子、拜耳、巴斯夫及大众等跨国公司都在中国拥有巨额投资。

德国服务业的在华投资仅占3%,但随着中国入世后服务业市场的逐渐开放,德国服务业企业在华投资也呈上升趋势。目前,一些大型德国服务业企业已经进入我国市场,如批发零售业的麦德龙(Metro)、保险业的安联(Allianz)、物流业的德国邮政公司的子公司敦豪(DHL)、旅游业的TUI公司以及几乎所有的德国大型银行等,都开始抢滩我国市场。

下图1可以比较直观的显示出德国在我国投资领域的具体分布情况:

图1 德国在华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

(五)德国在华直接投资的技术水平

德国在制造业上有多项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其在华直接投资究竟投入使用了多少先进技术是比较难以衡量的。

陈继勇通过研究发现,1981—1993年德国企业平均投资规模大约是全国外商企业平均投资规模的4倍。[4]其原因是相当一部份德国投资企业属于技术先进型企业,一般要求有较大规模的投资用于购买设备和专利技术,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德国在华直接投资的技术投入比例是比较高的。

中德两国学者合作研究了德国在华投资企业的技术状况,以此也可作为我们判断德国在华投资技术水平的依据。该研究将德资企业技术的先进程度划分为5个等级,将其与全球竞争者、当地竞争者比较。其中最先进取5分,较先进取4分,与之相当取3分,落后取2分,明显落后取1分。其中,3分为中间值。在收回的32份调查问卷中,有28家公司回答了与全球竞争者的技术比较,其平均分值为3.11。这说明了德国在华直接投资采用的技术比全球竞争者略为先进;另有31家德资公司回答了与当地竞争者的技术比较,平均分值为4.41,说明其在华直接投资企业的技术水平明显优于中国企业。

二、德国在华投资的未来趋势

通常,一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动因有三:开辟和占领新市场、利用当地的资源或者配件供应以及降低生产成本。德国在华直接投资也主要由这三个因素驱动,即: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利用我国现有的资源及价格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随着我国入世这些年投资限制的放宽,以及中德经济的互补性,未来德国在华直接投资的趋势将出现以下特点:

(一)在华投资依然看重成本优势

工人工资等较高的生产成本是迫使德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重要原因。九十年代,德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点是美国,但随着生产成本的上升,德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不得不转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根据德国工业联合会的一项调查显示,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的投资方式已经成为迫使德国企业海外转移的最主要原因。罗兰贝格公司和德国亚琛大学调查报告也显示,绝大多数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企业已陆续向国外转移部分生产基地,目的地主要集中于中国和东欧。而德国安永(Ernst & Young)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德国200家汽车配件生产商未来投资意向调查显示,未来10年,75%的德国汽车配件商计划在中国投资建厂。因此,中国依旧是德国制造业企业未来重点投资地区。

(二)投资规模继续扩大

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为德国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生产成本压力,促使其向海外转移生产,开拓市场。由于地理优势及劳动成本较低,东欧国家是德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首选地。但是考虑到经济发展速度和市场因素,中国除了具备生产成本优势还具有相当大的市场优势。因此德国在华的直接投资将会进一步扩大。

(三)德国大型企业在华投资将进入整合阶段

由于德国大型企业已经在华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投资,预计未来德国企业在华直接投资的新建大型项目数量将有所减少。根据在德国25家大型企业中展开的调查结果表明,未来多数德国大型企业在华投资采用项目自筹资金的方式,因此将更加的注重资金在我国盈利的能力,大型企业的资金将以追加投入的形式进入持续盈利的项目。例如根据汽车市场调研机构IHS Automotive2011年的调查结果,德国汽车三巨头戴姆勒、梅赛德斯-奔驰及大众汽车未来几年将追加对华投资,三家企业合计追投近200亿美元。

(四)德国中小企业在华投资潜力巨大

德国可以取得经济上的巨大成就中小企业功不可没。德国的近四百万家企业中99%是中小企业。他们技术力量雄厚,有近1500多家德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在该领域保持着世界最高水平。目前,几乎所有的德国大型企业均在我国投资设立公司,而在我国进行投资的德国中小企业数目虽然正在逐年上升,但仅占5%。根据“德国中小企业经济联邦协会”2007年在905家德国中小企业中进行的发展调查显示,未来有63.5%的中小企业选择对外投资,而其中目的地是中国的占到近30%。[5]

除上述四大趋势外,德国未来的在华直接投资还呈现出另外一些趋势。如德国工商总会(DIHK)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15%的德国研发密集性企业已将研发中心移至海外,另有17%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研发中心向国外转移;三分之二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在海外的研发中心能够享有比其国内更好的发展环境,至于转移目的地,有28%的企业计划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转移研发中心。这充分证明,更多的德国企业将将其研发中心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欧及亚洲地区转移。而且,由于我国的生产成本优势和德国的技术优势,以及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机械产品市场和汽车市场所具有的巨大潜力,中德两国在制造业方面的合作会进一步加强;同时,德国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一半以上集中在金融服务行业,伴随着我国入世承诺的兑现、金融服务业市场的开放等因素,考虑到我国国内巨大的市场,德国金融服务行业必将进一步扩大在华投入。即:德国未来的在华投资领域仍然以汽车、机械电气和化工业为主,但金融服务业比重将有所增加。

显然,针对上述德国在华直接投资现状及未来趋势,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引导德国在华直接投资,将有力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1] UNCTAD.Word Investment Report(1990年以来历年)[R].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NewYork.

[2]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Statistics, Special Statistical Publication 10, Deutsche Bundesbank,2011,(4).

[3] 高爱贤. 德国企业在华投资的现状与展望[J]. 中国投资与建设,1997,(2).

[4] 陈继勇. 论德国对华直接投资[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12).

[5] 德国中小企业联邦协会. 德国经济与对华投资概览[EB/OL]. http//wenku.baidu.com/view/acdb23f77clcfad6195a730.html.

责任编辑:潘文竹

Germa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FENG Lei-yin
(International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 China)

During the past 30 years, Germa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has been on the increase. According to analysis of the scale, pattern, subject, area distribution,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and technical level of investment, it can be found that German investment in China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regard of cost advantages, continued expansion of investment scale and coming into the stage of integration soon.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German direct investment will cast a light on how to attract and utilize foreign capital, and promote economic transition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Germany; direct investment; scale;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F125

A

1005-7110(2011)04-0112-05

2011-05-15

冯蕾音(1981-),女,山东青岛人,经济学硕士,青岛大学国际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与投资。

猜你喜欢
德国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德国调解制度
德国绿色增长何以持续
在德国喝啤酒
德国弃煤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