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大拇指均陶画装饰方式

2011-03-06 05:23:14方卫明方薛斐
中国陶瓷工业 2011年2期
关键词:大拇指宜兴

方卫明 方薛斐

(宜兴均陶研究所,江苏宜兴214200)

0引言

中国是陶瓷大国,而宜兴均陶作为陶瓷艺术中的一门,是非常优秀独特的一门全手工艺术。宜兴均陶是一种文化,也是人类文明的体现之一。均陶装饰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并不是孤立的,受到国画、年画、版画等各种美术文化的影响,所以现在也称之为均陶画。均陶画与均陶作品同样历史悠久,从何时起源还无准确定论,本人从事均陶四十年学习创作研究,知道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很成熟,个人风格已经开始呈现出来。

均陶画的特点是与它的用材和技法密切相关的,由于这些特殊性而产生了“泥味”和“指味”。顾名思义,“泥味”是指陶瓷的用料取材于宜兴本地的特色深层矿泥,而“指味”是指使用大拇指在泥坯上用色泥作出各种飘逸神采的画面,与用毛笔在宣纸上泼墨挥毫是一样的感觉,活的画面才有指韵泥韵,这种极其独特的技法语言贴切体现了均陶的艺术特色。齐白石老先生语: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重其形,要写生复写意,写意而复写生,自能形神俱见。均陶也是如此,就恰似国画里的‘工笔’和‘写意’,这两种都要在画面里运用自如,这是基础,把基础打好后要达到形神俱见,就需要不断努力学习进步。均陶画也大体分几个种类,花鸟、走兽、人物,再有边框纹样等,下面分别阐述。

1 花鸟

中国花鸟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今已有几千年的积淀。而均陶的画面起源也自花鸟画始,呈现出完整的图案。国画中讲究植物枝干的横斜平直、提顿转折,飞禽的浑圆柔润、直曲对比,整体笔墨稳练文雅、气韵生动。均陶画是立体浅浮雕艺术,但画理相通,我们可以用泥比色彩,同样能渲染出神奇的效果,与宣纸上画面不同的是,作画顺序是相反的。

以花为例,第一步先从枝干的根部做起:把泥搓成一根粗线条,在根部位置两边按上坯体慢慢铺开,利用大拇指揿、运、点、摁,运动拇指的正面、侧面,分出枝节、转折、枝干纹,往上发展,到细枝搓细线条,一笔一枝带有指纹,推出韵味;然后布叶,可以搓细粒慢慢匀开,也有直接一粒泥摊出叶子,把一粒泥用拇指与食指稍微一捻,大拇指摁上的同时转换方法立即出现特有韵味的叶片,大、小、长、短,尖、秃、宽、窄恰到好处,叶子的布局基本完成;最后是堆最上层的花,花瓣里层往外层,可捻一粒泥粒直接往上堆,摁出花瓣形状,可搓线条摁出外形,再往中心摊匀,一层一层堆出多层,每瓣有变化,完成一幅花的画面。

完工后的鸟和花构图布局,早在心中形成做到心中有画。一般先把花鸟的位置预先留好,飞的鸟先捻一粒泥从鸟身方向向外撕,由粗到尖撕成翼羽的相应的位置,布上一大笔泥,从上到下拢成飞羽,一气呵成,栩栩如生,有质感有线条变化。突出大拇指堆花均陶画的个性,再堆身体其他部位,外面的翅膀、脚、眼睛堆贴完成使用专用小工具凿出细线条纹,这样完成鸟的图案和任何画一样,作画面图案除了要多观察临摹外,对实际花卉飞鸟也要深入观察写生,了解花的枯荣情态,鸟的身形姿势,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尽情发挥均陶画的独特个性。

2 走兽

走兽绘画是从原始人的石壁岩画就已经开始的,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动物的活动息息相关,那时已有大量描绘飞禽走兽的形象。均陶画表现动物的题材非常广泛,常有龙、虎、马、牛、鹿、羊、鸡、犬、鹅等,各种动物皆有其不同的特征与习性,作画前必先经过详细研究,观察入微地掌握其神态,每种动物都有特别的神态和身体特点,要做到抓住重点,一指到位。

就拿鹿来说,古时鹿的作品,在“月花荷花缸”画面布局中,鹿、云、山、草构成一幅画面。两只追逐的鹿,先把里面的两条腿堆贴好,然后堆贴身体,接着是外面两条腿。最重要是头部要认真作业,身体上贴几粒小圆点,代表梅花,接着堆上眼睛用工具凿出细线条表示鹿毛,这样两只鹿就算完成了。天空布置几笔云彩,下面布置山脉。山鹿之间几笔草,虽寥寥几笔草,每笔都求变化,好比好的书法。这简单几笔确也是我们堆贴基本功当中的硬工夫,看似几笔,需要练上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熟练、飘逸。整个画面抽象夸张,体现出均陶画的个性特点。

图1 “乐在其中”Fig.1 Playfuldeers

图2 “其乐融融”Fig.2 Playing go

“乐在其中”(如图1)书画缸这是一件现代作品。鹿在继承传统大拇指堆贴技法的基础上,作者经过写生,大自然中去体验生活,增加色彩装上翅膀成飞鹿,更抽象夸张、更快乐,配上铭文更增添意境。

3 人物

人物在均陶堆贴画中出现相对较少一些。古时候的人物以戏剧人物形象为多,发展到当代,人物均陶画已有长足发展,有了优秀作品的出现。和国画一样,人物画讲究的是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紧紧抓住人物表情、眼神、姿态等重要细节,创造意境氛围烘托人物情态。据老前辈们介绍,那时候的缸普通的产品多,高档精品需求少,而且那时美术资料少,学习画画的也很少,都是看了戏曲默记下来,回来后在坯体上直接堆贴出来的。先用小棒在坯体上轻构一个位置,然后用泥粒从里层往外层一层一层堆做出来,最外层的最后一个贴。堆贴完毕后用竹片工具凿细线条,小点、开眼等完成一幅画面。

现代人物画面在传统大拇指堆贴技法的基础上可以表现更多的内容,从普通的实用品慢慢发展为实用型的艺术品。如“其乐融融”“山中乐”“和和美美”等都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到现在注重写生,体验生活,讲究构图内容、情趣、书法、铭文,体现了深度和欣赏价值。“其乐融融”(如图2)表现的是两个人在下棋的情景,棋与其同音,鹿与乐谐音,以两人下棋与鹿为主要题材内容构成一幅画面,妙趣横生。

4 边饰纹样

边饰纹样在均陶画里起到一定的装饰效果。因为均陶画与纸画不同,它是一个器皿,而纸上画画只是一个平面作业,而均陶随着器皿的形体变化有许多不同的面。为了达到最佳的装饰效果,有许多配有边纹装饰,也是均陶画中不可缺少的一道亮丽风景。有如意纹、水浪纹、云片纹、水草纹、富贵纹、花鸟纹、蝙蝠纹、线条纹等等,在均陶画中起到重要的衬托作用。

任何一门艺术形态的成熟离不开几代艺术家的辛勤实践总结,秉承前人的智慧,完善自己的技艺和理论。艺术创造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外在形象,去表现内在的精神本质,进一步表达作者的意境情趣。当能把均陶制作达到出神入化,随心所欲,拈手即来的最高境界时,才能称之为“均陶画”。一个画字道出无尽奥秘与神奇,大拇指是神笔,泥为颜色,抒尽心中意。苏轼曾语:不应以形似当成论画的标准,主要是看是否有诗意、主题和意境。均陶创作也同样如此,寄托了作者的“心”在其中。均陶之所以一直有着顽强而蓬勃的生命力,正是因为这一陶瓷门类中始终有着推陈出新的传统规律,脚踏实地推新推风格推个性。但继承传统不是守旧,一味地模仿照搬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就不好了,那样就泯灭了大胆进取的精神。综观历代真正的大家,能被后人敬仰的,都是在继承前辈精粹的基础上确确实实的不断创新,引领了时尚新颜,完成时代所赋予我们的任务,这才是陶瓷艺术家神圣的使命和责任。

猜你喜欢
大拇指宜兴
一起“赶小猪”
宜兴釉陶
江苏陶瓷(2020年6期)2021-01-12 07:01:42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少先队活动(2020年8期)2020-09-11 06:42:34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少先队活动(2020年7期)2020-08-14 01:17:50
大拇指历险记
大拇指的作用
我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我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西晋宜兴窑青瓷貔貅尊初探
丝路艺术(2017年5期)2017-04-17 03:11:51
邹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