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药剂科,上海 201700)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抗菌药物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减少院内感染、控制院内耐药菌株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2007年以来,我院多个部门对各科住院病历进行抽查,以掌握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总体使用情况,并从临床药学角度进行不合理用药干预。在此对2007至2009年我院住院抗菌药物抽查数据进行分析,以评价用药合理性和了解用药变化趋势[1]。
选取医院2007年至2009年每年住院病历抽查工作所抽取的10个主要科室住院病历,其中2007年2 954份,2008年3 403份,2009年1 200份。记录各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例数、主要品种、平均用药天数、联用情况及病原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情况。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上海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试行)》等相关文件,主要从用药指征、品种选择、联用合理性和品种更换理由等角度进行合理性评价。
共从我院10个科室收集7 557份病例,科室、年份分布均匀,代表性较好。
抗菌药物使用率是指住院期间曾使用过抗菌药物的患者比例。2007年、2008年、2009年10个科室总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 78.9%,79.4%,76.8%,以儿科和眼科使用率最高,3年均保持在90%以上;内科和中医科使用率最低,3年分别为68.1%和31.0% ,70.6% 和 38.6% ,55% 和 37.5% 。国内综合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一般在80%左右[2],相比之下,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中等,但远高于卫生部规定的50%。
抗菌药物使用天数是指使用抗菌药物的样本平均用药天数。2007年、2008年、2009年10个科室总的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分别为7.3,8.2,7.9 d,使用天数较高的科室是内科、肺科和五官科,为9~12 d。对病例进行抽查、分析,发现用药时间过长2007年840例中有 501例(占 59.64%),2009年 921例中有 453例(占49.19%),表明我院医师用药时间偏宽松、停药不及时。
2007年,单一用药62.5%,二联用药33.4%,三联及以上用药4.1%;2008年,单一用药65.4%,二联用药31.9%,三联及以上用药 2.7%;2009年,单一用药 67.3%,二联用药 28.8%,三联及以上用药3.9%。可见,抗菌药物联用率稍有下降,表明用药合理性有所提高。一般认为,除特殊情况外,三联及以上用药的必要性不大。目前,临床上出现的三联及以上用药大多属于不合理用药。
这是此次检查工作的重要内容。我院依据手术切口分级选择使用抗菌药物的工作从2007年到2009年不断推进,取得了一定成绩。根据相关规定,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合理用药百分率见表1。而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于品种选择级别偏高和用药时间过长上。
表1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合理率(%)
2007年、2008年、2009年总的不合理用药例数分别为840例(28.4%)、449 例(13.2%)、305 例(25.4%),波动较大可能与检查尺度有关。如2007年,用药起点过高150例(17.9%),不合理更换品种 121例(14.4%),用药时间过长 501例(59.6%),品种选择不当47例(5.6%),联用不当21例(2.5%);科室分布以五官科(228例)、骨科(156例)、外科(108例)为主。从科室分布、问题分布可以看到科室间合理用药水平不平衡,部分科室合理用药质量较差、问题较多,是合理用药管理工作的重点。
2007年、2008年、2009年总的临床标本送检率分别为56.2% ,61.7% ,64.1% ,逐年上升;以儿科、肺科送检率较高且均在80%以上,内科送检率约50%,其他科室送检率都在30%以下,送检积极性不足。近年来,医院内部耐药菌群发展很快,院内感染的复杂性和危险性也越来越高。如果仅仅依靠经验用药,将导致广谱强效抗菌药物滥用,同时也会促使耐药菌的产生,对于控制院内感染更加不利。因此,通过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有针对性地选择用药非常重要[4],对于减少医疗纠纷、保护医护人员也有一定的意义。
3年检查结果显示,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主要表现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品种选择方面,通过对相关规定的宣传,部分医生对Ⅱ类、Ⅲ类切口手术选择了允许使用的品种;但绝大多数医生难以接受对Ⅰ类切口手术不使用抗菌药物的建议,故对使用第1代、第2代头孢菌素的病历仍判为合格。五官科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手术患者基本上从入院到出院均持续性用药,预防性静脉用药时间过长;药物选择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为主,还包括了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两种含酶抑制剂的复方药物,选择起点偏高,且术前术后有频繁换药现象;对脓肿切口引流后未及时做好细菌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在眼科,白内障手术术后预防性静脉用药控制在24 h内,但其余Ⅰ甲类切口术后静脉用药时间为6~13 d,用药过程较长。
对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问题,可以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宏观上包括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天数、标本送检率等,从总体了解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微观上是指对用药个案进行逐个分析,记录用药不合理问题,再汇总分析,其优点是能抓住具体问题,有的放矢,便于管理和干预。由于此次检查由医务科牵头,在观察指标和合理性评价上强调了病例数量,具体信息收集不足,因此评价时病种和适应证等信息较缺乏。以后计划由临床药学人员开展调查评价,加强具体信息的掌握和分析。
卫生部多项文件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作出了明确规定,也受到了监管部门的重视,但对非手术用药目前着力较少。从本次统计看,我院非手术抗菌药物使用问题比较突出,医师出于预防和控制感染的目的,用药积极,用药级别高、持续时间长,而细菌培养阳性率却仅在15%左右。
从本次调查的数据看,2007年至2009年我院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数量有所下降,表明我院开展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检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3年的动态变化看,抗菌药物使用中的不合理现象仍比较严重,几个问题集中的科室的不合理用药方式依然如故。这涉及到合理用药的一个关键问题,推动临床合理用药的力量到底是什么。药剂科,特别是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抽查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付出了辛勤劳动,但真正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推动作用有限。这不是我院独有的问题,而是国内普遍现象。究其根本,国内医学界包括医学教育界,都应当努力扭转医生的用药思维,建立规范用药、合理用药的新理念[4]。目前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和卫生部有关抗菌药物的文件,为药剂科开展合理用药评价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工具。针对目前不合理用药比较集中的问题,药剂科可在院领导的支持下积极推动,逐步加强对临床的干预力度,促进合理用药,推动临床药学工作的深入开展。
[1]王 欣,贾 氢,姚 娟,等.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7):2 320.
[2]朱会英,曹洪涛,韩丽萍,等.综合性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52.
[3]扈 福,王 健.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药房,2008,19(14):1 056.
[4]何艳春,林伟雄,覃 军.2005—2008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与细菌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