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更福 张云霞 谢利平 席爱国
(河北省石家庄汇康中医院血液科,河北 石家庄 050021)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造成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疾病。2005—2009年,我们采用自拟水牛角地黄汤治疗慢性再障265例,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5例全部为我院血液科患者,门诊105例,住院160例;男185例,女80例;年龄3~82岁,平均42.5岁;病程3个月~25年,平均10.6年;全血细胞下降205例,单纯红细胞下降60例;原发性203例,继发性62例;不间断静脉输注全血及血小板者208例,未输注任何血液制品者57例。
1.2 诊断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确诊。
1.3 治疗方法 予水牛角地黄汤。药物组成:水牛角30 g,生地黄、熟地黄各15 g,赤芍药 10 g,牡丹皮 10 g,黄芩 15 g,玄参 15 g,墨旱莲 15 g,女贞子 15 g,茯苓 15 g,白术15 g,何首乌15 g,枸杞子15 g。头晕耳鸣,五心烦热,阴虚者加龟版、鳖甲、知母清热滋阴退热;出血者加藕节、仙鹤草、地榆炭、茜草凉血止血;咽痛,咳嗽少痰,脉细数者加紫菀、桔梗、前胡清透阴分邪热,宣降肺气;高热不退,神昏谵语者加安宫牛黄丸。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饭前温服。2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期间嘱患者禁食辛辣、油腻等食物,注意休息。
1.4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1]制订。基本治愈:贫血和出血症状消失,血红蛋白(Hgb)男≥120 g/L,女100≥ g/L,白细胞计数(WBC)≥4×109/L,血小板计数(PLT)≥80×109/L,随访1年以上未复发;缓解:贫血和出血症状消失,Hgb男≥120 g/L,女≥100 g/L,WBC≥ 3.5 ×109/L,PLT有一定程度增长,随访3个月病情稳定或继续进步;明显进步:贫血和出血症状明显好转,不输血,Hgb较治疗前1个月内常见值增长>30 g/L,并维持3个月以上;无效:经充分治疗后症状、血象未达明显进步者。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
2.1 临床疗效 本组265例,治愈165例,缓解37例,明显进步5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6.6%。
2.2 治疗前后Hgb、WBC及PLT比较 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Hgb、WBC及PLT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Hgb、WBC及PLT比较±s
与治疗前比较,*P <0.05
治疗前(n=125) 治疗后(n=125)Hgb(g/L) 62.2 ±9.6 112.5 ±7.6*WBC(×109/L) 2.3 ±0.6 5.1 ±0.8*PLT(×109/L) 36.7 ±8.2 85.3 ±6.7*
由表1可见,本组治疗后Hgb、WBC及PLT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上升(P<0.05)。
慢性再障是一种难治性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以WBC、Hgb及PLT减少所致的贫血、感染和出血为主要特征。目前西医治疗再障主要是免疫抑制剂或造血干细胞移植,但免疫抑制剂常需多药联合应用,肝肾毒性及相关副作用较大,造血干细胞移植因供者来源及花费巨大等因素,临床应用受到限制[2]。
慢性再障属中医学虚劳、血证等范畴,多因疫毒之邪侵淫机体,蕴久生热,热盛伤及营血而致津少营亏;热盛化火,灼伤脉络致血不循经,溢于脉外;久病脾肾两虚,肾为先天之本,主骨藏精生髓,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而两脏虚损既不能生血,亦不能使水谷精微敷布四肢百骸,加重病情。故治以清营凉血、解毒化瘀为主,佐以健脾益肾。水牛角地黄汤方中水牛角、玄参、黄芩清热凉血解毒;生地黄、何首乌清热生津,滋阴养血;赤芍药活血化瘀止血;牡丹皮、墨旱莲凉血止血;熟地黄、女贞子、枸杞子补益肝肾,益精填髓;茯苓、白术健脾益气。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填精益髓之功。
本研究结果表明,水牛角地黄汤治疗慢性再障疗效确切,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78-180.
[2] 杨淑莲,王茂生,张文艺,等.凉血解毒汤配合西药对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河北中医,2009,31(3):397-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