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11-02-26 04:31李树林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1年2期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中国化

李树林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回顾我们党90年来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和总结我们党90年来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具有重大的战略和现实意义。建党以来究竟是什么力量使我们能够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经历无数次严重的挫折,从胜利走向胜利?尽管我们党无论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十分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但是集中到一点,最基本的经验是坚持并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发展道路。

一、建党90年以来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方位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以来的丰功伟绩可以概括为:积极完成两大历史任务,成就了三件大事,开辟了三条伟大道路,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积极完成两大历史任务,具体是指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向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速沉沦、民族灾难愈益深重,社会矛盾日趋激化的时期,历史把两大任务摆到了中国人民的面前: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就了三件大事,具体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开辟了三条伟大道路,是指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浴血奋战、艰苦创业的历程中,开辟出了三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平改造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两大理论成果具体是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在革命胜利后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我国经验和研究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建党90年以来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这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科学命题,最早是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10月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来的。他明确指出,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两大历史阶段,产生了两次飞跃,形成了两个理论成果。第一阶段,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和阶级关系,科学把握中国社会基本性质,努力探索中国革命的规律和特点,创造性地回答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进行革命”的问题,成功地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历史阶段,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伟大飞跃,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第二阶段,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历史阶段的第二次伟大飞跃,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两次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个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作了完整的概括。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里面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肯定了毛泽东思想是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又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本源和特点。二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主要说明只有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才属于毛泽东思想。三是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一方面,毛泽东同志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另一方面,我党许多卓越领导人对这一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二个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重要理论结晶。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全面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科学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部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集中全党智慧,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创新,在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同时,又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逐步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说一脉相承,一是它们都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在理论渊源上一脉相承;二是它们都坚持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在理论主题上一脉相承;三是它们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理论品质上一脉相承;四是它们都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为立论基础,在理论基点上一脉相承;五是它们都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理论目标上一脉相承。说与时俱进,是说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总结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鲜经验,注重探索和回答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在理论创新和理论发展上都作出了各自的独特贡献。它们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性体系、阶段性成果和发展性要求的内在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性创造,体现在实践上,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在理论上,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在政治上,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举这面旗帜,既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又要在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理论。在这个理论体系指引下,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指导下的创新实践,既体现了中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特殊性,又必然会对世界社会主义和人类进步事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三、建党90年以来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根本的历史经验是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植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现实土壤之中,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与基本国情、时代特征的结合点,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历史经验具体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反对“马教条”与反对“洋教条”相结合,忠于文本与直面现实相结合,立新与破旧相结合,立足中国与放眼世界相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批判与借鉴相结合,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总结历史与前瞻未来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相结合。

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经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一要弄清马克思主义精髓是实事求是,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定要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二要弄清马克思主义根本是科学,强调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三要弄清马克思主义特点是开放也是发展的理念,强调与时俱进、与世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要用正确的方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具体来说应处理五个关系:第一,坚持和发展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要义,是信仰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行动。坚持马克思主义是为了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才能更好地坚持。第二,掌握基本原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关系。掌握基本原理,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必须紧密围绕和结合实际问题。只有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够在运用和检验中不断发展基本原理,使理论之树常青。第三,一般与特殊的关系。要立足于特殊把握一般,因为一般寓于特殊之中,没有特殊便没有一般。研究和把握特殊,始终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立足点。第四,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关系。要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面向实践,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不能用理论来框实践,而要用实践发展理论。善于把实践创新转化为理论创新,又用理论创新来指导和推动实践创新。第五,推动理论创新与提高民智、凝聚民心的关系。理论之树常青的奥妙在于掌握人民,离开了人民将一事无成。□

(作者系内蒙古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 ?摇教授?摇博士)

责任编辑:郭 志

猜你喜欢
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毛泽东思想的永恒价值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
文学语用理论体系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