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磊
(哈医大一院康复科 哈尔滨 150000)
康复医学是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使疾病所造成的功能障碍尽可能恢复到正常或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使残疾者能够重归家庭和社会,成为自食其力者。康复医疗在骨科治疗中占有什么地位呢?骨科病人在治疗期间,特别是治疗后期,运用康复治疗可以缩短病期,避免或减轻后遗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轻伤病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合理的功能锻炼,不仅可以使病人尽快摆脱病态心理,建立战胜伤病的自“信心;还能促进全身及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营养状况,加快伤病愈合时间;还可以加强体能和体力的恢复,以适应今后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1)锻炼的方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锻炼一般分为“主动锻炼”和“被动锻炼”2种。主动锻炼是指病人自己进行各种有关的运动。被动锻炼是指病人在别人的帮助下或自己用健肢帮助不能运动的恩肢进行各种有关的运动。
(2)各阶段的锻炼方法:骨科病人的功能锻炼一般可分成3个阶段,即早期、中期和后期。各个时期的锻炼重点各有侧重。早期的锻炼:是指病人伤后2周以内。这个阶段受伤肢体局部一般都有明显肿胀,疼痛,骨折断端虽然复位但没有愈合,很不稳定,容易再发生移位。中期的锻炼:中期是指病人伤后3~6周内。这个阶段伤肢肿胀逐步消失,骨折处的骨痴已经逐步形成或成熟,骨折端已较稳定,接近了临床愈合。后期的锻炼:后期是指病人骨折已达临床愈合,外固定一般已经去掉,关节活动范围也已经逐渐恢复正常。
以上所指3个阶段的锻炼,主要是对伤肢而言。对于没有受伤能够活动的健康肢体,始终应该注意活动和锻炼,比如举哑铃、拉拉簧、徒手操、挺胸伸背、甚至俯卧撑等各种方法的运动,以保持关节的灵活和加快体力恢复。骨科病人的功能锻炼是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需要科学的指导,严格的管理,周密的安排,认真的实施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达到顶期的治疗目的。
骨伤科病人由于治疗时间长,容易留有残疾,在体形上或多或少的造成终生缺陷;还可能因不能很快参加工作或劳动使精神受到创伤。又因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姻、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家庭条件等方面的情况不同而有不同的心理变化。任何不良的心理都会影响康复治疗。因此,矫洽残疾者的异常心理现象和行为障碍,使他们重新保持个体心理与环境、社会之间的平衡,对病人康复治疗的成败有重要影响。下面简单谈谈常见的异常心理及治疗方法。
从受伤发病到康复一般都要经过这么几个阶段的心理变化。首先是对受伤现实的否认变化。因为伤员受伤比较突然,在意外伤害面前谁也不可能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当伤员受伤后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他们不相信已经发生过的一切,不相信医生的诊断是真的,他们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或是医院的医生搞错了,不愿意承认已经受伤,不愿意承认因外伤而引起的严重损害。否认严酷现实的存在。病人常常表现出心情紧张、恐惧、不愿接受治疗等。这时医务人员应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通过与病人对话,详细解答病人的有关询问,耐心解释病情变化,安慰和鼓励病人配合治疗战胜伤病。使病人尽快摆脱不良心理因素的困扰,正视现实,树立战胜伤病的信心和勇气。这个阶段是病人思想心理波动较大的时期,思想工作及心理护理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操之过急往往会产生其它严重问题。
如果病人的不良心理得不到纠正,很快病人便会由“不是我”的否认心理转变为“为什么是我”的另一种心态阶段。人常常表现为反复无常,怨天尤人,对什么都不满意,敌视周围所有的人,常为一些琐碎的小事倔怒,甚至对照顾自己的亲属、朋友乃至于医生护士生气发火。这时千万不要训斥病人,这样只能加重其敌对心理,医务人员及家属应以同情和宽容的态度,热情周到的为病人服务,使其充分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多与病人谈心,倾听他内心的痛苦,正面开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度过愤怒期,恢复良好健康的心态。
心理变化的最后一个阶段,往往发生在病情稳定以后成临近出院时。这时病人承认了自己的“病人角色”,承认了损伤或接受了失能,因而也称“认可期”。这时病人了解、掌握了自己的伤残程度,并对能否适应未来的工作、生活想得较多。容易出现自卑、忧郁、悲观等不良心理,对前途失望。这时病人常表现为情绪沮丧、表情淡漠、失眠多梦、食欲不振、体重减轻、便秘等。这个时期患者周围的人员不应该流露出轻视或不耐烦的神色,多与病人进行思想交流,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
以上是骨伤科病人经常出现的几种心理变化。虽然每个骨伤科病人并不一定都要经过这几个阶段,但我们熟悉、掌握了不良心理的各种表现后,就能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动态,并通过自身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减轻或消除病人心理与躯体上的疾苦,改善病人情绪,促使伤病早日康复。
[1]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M].第2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2]王守志,杜克.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