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优势、培养目标的再审视及行为选择

2011-02-21 19:00刘扬军何晓民
职教论坛 2011年19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职业院校职业

□刘扬军 何晓民

职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优势、培养目标的再审视及行为选择

□刘扬军 何晓民

相对普通院校来说,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具有先天优势。尽管近年来创业教育在我国职业院校日益受到重视,并已广泛开展,但成效并不明显。根据职业教育的自身特点,在制定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时,就要考虑如何利用好自身优势、如何在职业性教育基础上创新、如何扩大创业教育面和如何养成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等因素,做到准确定位。在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政府、职业院校和企业三方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调动三方的积极性才能把创业教育落到实处。

职业院校;创业教育;优势;培养目标;行为选择

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其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创业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技能,转变就业观念,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美国的创业教育从出现到快速发展走了半个世纪,我国提出创业教育理念始于上世纪末,与职业院校设立的遍地开花相吻合。但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广泛开展还是近几年的事,多数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不明显,职业院校毕业生创业的比例很低,创业成功的比例更低。创业教育研究不足,实践乏力,可持续性不强。我们认为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创业教育还存在一些重大问题没有解决,需要我们着眼于国内外创业教育的大背景,从职业教育的比较优势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使学生终身受益。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营造环境,需要院校整合资源,需要企业深度参与。

一、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现状

(一)近年来我国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取得的成就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就业观念的转变,使职业院校学生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主管部门、职业院校领导及师生的重视,部分职业院校已开始了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就。

1.职业院校创业教育受重视程度空前。职业院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在我国虽然历史不长,其广度和深度也不能与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相比,但这项事业已得到相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并在很多职业院校中得到推广。各职业院校为开展创业教育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力度也日益加大,这对广大职业院校学生来说,无疑为其今后从事创业实践奠定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2.职业院校学生自主创业意识明显提升。根据相关调查,虽然就业压力大是大多数职业院校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主要推力,但大多数学生对创业有正确和理性的理解,可见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已帮助学生形成了明显的创业意识和正确的创业思维,促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创业愿望,而这种愿望往往是他们迈向创业成功的难能可贵的第一步。

3.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有所增强。师资是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关键,创业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教师的学识、经历和经验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创业教育开展的效果。近年来,各职业院校在把专业教师送到企业锻炼的同时,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或工程技术人员,尤其是把创业和职业发展方面的成功人士充实到教师队伍。有的学校还与政府、企业开展合作,聘请政府经济部门专家、成功的企业家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以弥补实践经验不够丰富的教师在实践教学、政策解读、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不足,增强了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

4.课程体系改革初见成效。随着对创业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少职业院校已对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有效的改革,将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并把发展学生创业素质、创业能力作为核心内容。在课程的内容体系上,多数学校采取了创业教育公选课与核心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在专业课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开始渗透创业教育,注重专业知识、技能与创业的衔接,启发学生将所学专业与创业有机联系起来。

(二)存在的问题

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1.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应包括全面的创业教育内容体系、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结构体系和完整的创业教育工作体系。虽然职业院校学生创业意识较强,但创业知识面不广,且缺乏有效的创业方法和创业指导。多数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教材内容、师资及工作体系都不健全,硬件、软件均跟不上创业教育的需要。

2.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一些职业院校开展的创业教育流于形式,缺乏创业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或者不够重视,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以单向、单方评价为主,缺乏科学性、系统性。有的学校只有校内评价,忽视校外评价,将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割裂,孤立地以校内标准评价创业教育质量,未考虑社会、企业或行业的要求。

3.创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职业院校普遍存在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不少院校为了保证教学的基本条件,只能千方百计自筹资金弥补财政投入缺口。在这种情况下,用于实施创业教育的经费就显得捉襟见肘。此外,社会投入也因创业教育的回报存在长周期性和不确定性而积极性不高。

4.职业院校学生创业教育实施环境不够成熟。从外部环境来看,就全社会而言,全方位推进大中专院校学生创业,依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无论是制定政策、组织实训,还是设立平台、资助评审、进校进企业送服务,需要各级政府、院校、企业、银行、社会中介组织和广大创业的学生相互联系、协调,工作量非常大。在此大环境下,职业院校学生的创业更是难上加难,职业院校学生的创业教育的全面实施也就面临重重困难。

二、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自身优势分析

(一)创业教育与职业院校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

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1]这一培养目标的核心是“应用性”和“实践性”,而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前提是“能力”的培养。现在提倡的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在于提高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使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可以说职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具有一致性,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可以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在体系上具有融合性

由于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一般说来,现行的职业教育可以为创业教育提供一个可以操作的教育教学体系平台。也就是说,职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无论在性质、任务,还是在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共同点和相通之处,比较容易开展创业教育。相对普通院校来说,这是职业院校的优势。此外,职业院校一般都有一定数量的“双师型”教师,有较好的实习、实训条件,具有广泛而稳定的社会实践、实训基地,从而可以保证实施创业教育必需的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职业院校容易形成创业教育环境

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与企业家零距离接触。成功企业家的精神、经历和风采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学生,激励着学生,为学生提供了鲜活的立体榜样,从而潜移默化地为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和创业精神的培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职业院校学生容易接受创业教育

一般来说,职业院校学生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有利于创业教育的开展。特别是职业院校的毕业生继续求学深造的机会较少,大多数直接走向社会,加之职业院校的学生还得不到社会普遍的认可,社会地位比不上本科生、研究生。因此,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危机感尤其强烈,有着良好的归零心态,具有潜在的创业意向。这是对他们进行创业教育的良好契机。

三、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再审视

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根据职业教育的自身特点,在制定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时,就要考虑如何利用好自身优势、如何在职业性教育基础上创新、如何扩大创业教育面和如何养成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等因素,做到准确定位。

(一)国际化的理念与本土化的实践有机结合

1999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汉城召开的第二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的主要工作文件指出:创业能力是一种核心能力,必须通过普通教育和技术与职业教育来培养。这种能力对个人在各种工作领域激发创造力和革新性至关重要。[2]这次大会首次提出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的理念,将创业能力培养确定为21世纪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总趋向。之后,我国职业院校创业教育得以较大范围的开展,但总体上是借鉴了9所试点本科院校的做法。这种盲目仿照本科试点院校的做法,忽略了职业院校自身特色和本土化的区域特点,创业教育开展并未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区位优势,导致了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缺乏实效性。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应该立足自身特色和分析职业院校学生特点、发挥区域经济和文化的区位优势,积极迎合本土社会发展的需求,确定适合地方特色的创业教育目标,进行本土化的创业教育实践。

(二)职业性的培训与创新性的培养有机结合

职业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教育本质的特性应该是它的职业性。具体是指给予受教育者从事某种职业或劳动所需技能的教育活动,是一种专门化教育。职业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这种技术的应用突出了它的技能培训特点,同时也可以将当前职业院校开展的创业教育理解为培训学生自谋职业或创办小企业的速成方法,其目标就是培训毕业生尽快成为一名能自食其力的自谋职业者。但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教育,是一种为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进行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教育,无论应用于哪一层次的教育,都足以表明创业教育不单纯是生存型的就业教育。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发展型的素质教育。培养和指导学生将职业升华为事业,在现行职业基础上不断创新,使事业得到发展。

(三)精英式的培养与普适性的教育有机结合

目前各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主要是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经营商业企业或科技公司,从事商务活动、技术发明、成果转让、技术服务等等,所开展的创业教育实践多是举行创业讲座、创业竞赛、开辟创业园和开办创业精英班,这对于加强学生的创业实践是一种有效的途径。然而,上述这些创业实践不可能在学生中普及,由于资金、条件、专业的局限,这种实践往往把大多数学生排斥在创业教育之外。创业竞赛、创业园和创业精英班都属于精英式的培养方式,这些途径很难使大多数学生受益。事实上,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最终流向是基层和企业,应该立足职业发展事业,使学生在基层或企业建功立业。所以,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应该具有普适性,培养目标定位于各个专业、各种特长的学生都应该接受创业教育,开展创业实践。

(四)阶段性的教育与终身性的学习有机结合

随着发达国家对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多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由阶段性走向了终身性。如加拿大大西洋地区于1998年开发了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系列创业教育课程,将创业教育整合到各阶段的课程之中。美国的创业教育也已延伸到了中学,现在至少30个州的1—12年级的学生正在接受创业教育。在日本,从1998年起文部省就和通产省合作在小学开始实施“就业与创业教育”。[3]然而,中国的创业教育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创业教育只停留在大学时期,属于阶段性的教育。从创业教育的内涵来理解,创业教育应该是贯穿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始末的终身性教育。在中国,实现这一教育的条件还不够成熟,但是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至少要向这个方向努力,充分利用好职业院校这一阶段的创业教育,把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养成终身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行为选择

在心理学意义上,欲望产生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虽然人的行为各种各样,但按照个人行为与整体长远目标是否统一,可分为有积极主动动机的士气性行为和无积极主动动机的非士气性行为。在职业院校创业教育过程中,政府、院校和企业三方是不可或缺的,假设将政府、院校和企业作为互动的个体,虽然在创业教育的长远目标上是一致的,但也有不一致的行为,因此需要三者各自修正自身的行为动机,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

(一)立足于环境营造的政府行为

从经济学方法上分析,政府的行为目标应该是促进整个社会健康和谐地发展,但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离不开教育的支撑,所以政府应该重视教育,就是说政府也有发展教育的动机。但是,教育毕竟是基础性工作,周期长,见效慢,所以一些地方政府往往更重视周期短、见效快的其他工作,就是说重视教育的行为很难形成地方政府的积极主动的士气性行为。因此,为了促进教育发展,特别是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中央政府应该做出刚性的政策指标,以考核地方政府的业绩,从而推动地方政府把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从创业教育上说,政府的作用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具体实施,在宏观层面上,国家应该提供有利于创业的政策法规,使创业教育在国家的法律框架下进行,同时国家还应该做好对创新、创业的宣传,努力构建一个创业时代的时代背景,中观层面上,地方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行为,在一个区域内努力构建有利于创业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和地理环境等,符合地区发展的创业教育,更容易被受教育的学生所接受。微观层面上,国家的创业相关职能部门和地方创业申办部门应该建立有利于创业的适度扶持系统,应该为学生创业给予适度支持。

(二)立足于资源整合的院校行为

相对于政府来说,职业院校在创业教育上应该是有欲望、有动机的,现在大部分职业院校已经意识到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有一定实践,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目前各职业院校都存在着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两层皮现象,就是说,职业院校还没有形成资源整合基础上的正确行为。学校是创业教育的具体实施对象,必须准确定位教育理念,积极整合教学资源。首先,要明确创业教育并不是孤立于其他学科的独立学科,而是应该融合在各类别教育之中。创业教育既可以培养学生具有企业家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又可以增强学生就业的能力,是学生成功就业的指导。其次,教师是创业教育的施教者,创业教育的教师群体保障着创业教育的教育效果。职业院校历来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创业教育同样需要“双师型”教师。在师资建设上,职业院校有必要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可以通过自行培养和派创业教育教师到创业教育试点先行高校进行短期培训;还要利用职业院校与地方企业良好联系的优势,将创业教育教师进行企业挂职锻炼,积攒创业相关经验,以便更好教育学生创业。第三,学生是创业教育的受教育者,学生学习要有广泛的兴趣,单一的创业教育理论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实效性不佳。职业院校进行创业教育可以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动力和区域文化深层次内涵的挖掘,探讨创业教育与经济、文化的互动机制与传导机制,贴近于地方的实际内容,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也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

(三)立足于人才储备的企业行为

职业院校的学生最终流向是企业,包括学生就业后在企业中创立事业和学生新创企业,企业最终承担了检验学生创业教育实效性的任务。但现实情况中,企业在创业教育中的表现也仅仅是企业人员受邀到学校做讲座和学生去企业进行适应性实习的简单互动。企业在检验创业教育效果方面并未做出积极主动的企业士气性行为。企业介入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可以让学生尽早了解企业的运营和企业的发展,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明确创业的方向应该是有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这是一种企业储备人才的行为。另外,在当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可以积极搭建校企合作的创业教育研究平台,深入总结在企业中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的运作经验,吸收企业人员参与研究工作。还可以在组建职教集团的趋势下,整合官、产、学、研、服的资源,形成不同特色的区域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开展学术研究,企业提供方向或项目,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项目申报或项目研究,让学生可以在企业的支持下,产生更多的创新创业项目,企业同时也可以发掘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储备于院校之中,此行为可以让企业、院校和学生达到三方互赢。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EB/OL].(2000-11-17).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4 532/201007/93529.ht ml.

[2]周满生.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述评[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1(3).

[3]卢丽华,孙凌波.发达国家创业教育的新趋势[J].职教论坛,2006(1).

G710

A

1001-7518(2011)19-0073-04

刘扬军(1971-),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何晓民(1972-),女,江西萍乡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经济学教育与管理。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职业院校职业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职业写作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我爱的职业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