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特点和我国的现状分析

2011-02-21 17:26:20周向东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23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医学生人文

宫 亮,周向东,熊 玮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呼吸科,重庆 400038

医生是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医生上岗先学人文。在我国,早在远古时期就有神农氏“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而医道立”之说,战国秦汉时期《黄帝内经》则明确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在西方,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希波克拉底就曾说:“知道患者是什么样的人,比知道他患了什么病更有价值。”由此可以看出,人们自古以来在医学活动中就是非常重视人文精神的[1-2]。但是在现代社会,随着技术和物质文明的进步,价值观念的改变,医生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往往忽略了患者属性中“人”的属性,而仅将患者当成疾病的载体来看待,虽然对疾病本身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失去了对患者的关怀和尊重。

医学生肩负者未来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任,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对其将来临床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重点就欧美国家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比较我国的现状,对我们目前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1 欧美国家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医学得到迅速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更新,医学逐渐成为“以医生为中心”、“以疾病为中心”的纯科学性、纯技术性的学科,这是“生物医学模式”发展的巅峰时期,但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却渐渐疏远。当代社会,随着呼吸支持技术、气管捐献、移植和辅助生殖等新技术的出现,医院伦理问题日益凸显。鉴于这样的情况,欧美国家开始重新审视人文素质教育在医学中的重要性,现代意义的医学人文教育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在20世纪60年代重新兴起,80年代加强医学人文素质培养成为欧美国家医学教育的主流趋势[3]。1982年,美国医学会教育委员会在“医学教育的未来方向”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1992年,法国教育部和卫生部首次联合颁布增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指导性文件。1993年,英国总医学会在“明天的医生”报告中指出在医学教育和实践中要加入更多的课程使人文医学和医学自然科学达到相互渗透和包容,目前欧美国家已非常重视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并和国内有所不同[3-6]。

1.1 从录取制度上保证学生具有成熟的心智

美国医学教育的培养体制多采取的是“4+4”的模式,在报考医学院之前,学生大多经历了4年的理科本科教育,因此在报考的时候,无论是心智和年龄都已经较为成熟,能够理解医学意味着辛苦和奉献,意味着对生命的关爱,也愿意献身于这样的事业。因此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更加懂得如何去关怀患者,并不受外界诱惑的影响。

1.2 从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人文教育的延续性

欧美国家医学院的课程设置更加重视人文课程,从入学到临床实践,再到毕业后的延续性。比如哈佛大学医学院1985年开始实施的“新途径”(New Pathway)课程计划,该院第一、二学年的课程中就包括患者/医生,社会医学等内容,其中“患者/医生”课程分为3个阶段,重视医患关系的教育和医学的人文社会性,教学时间安排贯穿临床前和临床阶段的多个学年。同时在后2年的临床实践阶段还穿插了多至110门的选修课程,强调人文社会科学,行为医学和医学学科的结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于2006年秋季开始使用的新课程计划,第一、二学年的整合课程就包括“医学科学基础,患者、医生与社会,医学史,伦理学,职业行为自我保护,医学学会”等课程。在临床阶段的最后一年又开设“转向住院医”等课程,把医学生置于临床实际环境中去培养,强调医师角色认同感、医学人文和医患沟通[4-7]。目前欧美国家人文社会医学的课程占总课程的20%左右,其中以美国、德国为多,达20%~25%,英国、法国、日本为10%~15%,基本上由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三大类组成,这些课程的显著特点,一是与临床接触紧密,并贯彻医学教学的始终,二是非常重视人文社科与医学科学的交叉,即人文课程在内容上与自然科学、医学、社会科学等相互渗透,授课时也不是孤立地讲授而是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彼此融汇一体来进行综合分析。

1.3 从教学的侧重点上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以学生为主题

欧美医学认为,医学教育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因此较为重视将人文教育整合到医疗实践中去实施。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侧重当前医学领域的社会问题以及如何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和提出解决办法,例如哈佛医学院的“生物科学技术的社会学研究”就重点讨论新的生物技术的发展将会带来的有关社会、伦理和临床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在教学形式上,采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较为灵活,包括课堂讲授、讨论、学术研讨、课外阅读、写论文甚至参与教学等多种方式。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形式(PBL)、小组讨论方式也被广泛采用,这种方式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起到导师的作用。在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等的教学中,甚至有时会采取邀请多种角色如医生、患者、学生和其他非医疗专业人员如律师、作家、演员、政治家等一起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在社会实际情景中锻炼以提高医学人文素质[6-7]。

2 我国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医学人文精神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医主张“人”与“天”的和谐,在医治患者时,也非常强调整体观念和“仁心仁术”。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的引入,特别是“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我国的医学人文教育出现被边缘化和流于形式化的倾向。可喜的是,近年来医学人文社科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又逐渐受到重视,2009年教育部、卫生部印发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中规定,课程计划中必须安排行为科学、社会科学和医学伦理学课程,课程计划中还要安排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进步,但是,与欧美国家对比,我国目前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有所不同,但仍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8-10]。

2.1 医学生对医生职业的角色认同感普遍不足

我国的医学生录取体制和国外不同,大多数是从普通高中直接录取,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也很不足,在选择医学院的时候实际上很多学生对医学并没有很清晰的概念,所以会出现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或并不适应医学,学习时不认真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去学的现象。这样的结果就是毕业后对医生的角色认同感不足,临床能力欠缺,再加上当前社会对医院的误解和医护人员待遇的不高,因此中途转行的也较多,留下来的也有很多责任心不强。

2.2 医学人文课程的设置比例偏少,内容单一

从医学人文社科教育的课程设置上来说,虽然各个学校开设的课程不尽相同,但一般可分为三大类:政治和哲学、社会和经济、历史和文化。课程内容一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为中心,辅以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和医学社会学,再辅以美学、音乐欣赏等选修课程。突出的特点,一是从总的学时上来讲,生物医学课程较多,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比例平均较少,仅为8%左右,明显低于欧美国家和日本的比例;二是在人文社科课程内部,意识形态和政治类课程比例又较大,而医学人文课程比例较少,课程设置面偏窄,内容较为单一;三是人文课程设置多集中在临床前阶段,进入临床实践阶段后,特别是实习时期,基本上以临床老师带教为主,没有统一的人文课程的设置[10-11]。

2.3 教学方式仍以课堂灌输为主,学生缺乏实际运用的能力

从教学的侧重点和方式方法来讲,我国的人文社科教学在临床前阶段以课堂讲授为主,比较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要求学生对所学学科有较为系统、全面的认识,但是存在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的问题,同时与临床及社会现实问题联系较少,这样使学生进入临床阶段以后,能说出书本理论,但是遇到现实问题却不知如何下手,不懂如何由理论知识转为实际应用。在临床实践阶段,学生的带教则主要通过临床医生师徒式的言传身教为主,缺乏统一、规范的教案或辅助教材。临床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与带教医生的能力、素质以及对医学人文的态度有相当大的关系,因此培养出来的结果也千差万别。

3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思考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不仅是在医学生录取体制、医学人文教育的课程设置,还是在教学的侧重点和方式、方法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何做到既充分发挥我国自身的优势,又能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取长补短,是我们在医学人文教育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将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比如,如何更合理地安排医学人文教育的课程和内容,如何提高临床带教医师的责任心和人文意识,如何更有效地解决理论知识灌输和实际应用能力之间的矛盾等。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可以使我国的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更上新的台阶,在将来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1]杜治政.论现代临床医学发展的人文走向[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29(6):2-6;11.

[2]金鑫.论临床医学中的医学人文精神[J].医学与社会,2009,22(7):37-39.

[3]William H,Schneider.医学人文学的历史与现状[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1):14-16.

[4]马存根.北美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社会医学教学的现状与启示[J].国外医学教育,2003,24(8):54-56.

[5]蒯强.法国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及其特色[J].复旦教育论坛,2004,2(1):93-95.

[6]殷小平,苏博,刘鉴汶,等.国外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计划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15(6):25-26,29.

[7]沈风雷.中美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教学比较及启示[J].医学与社会,2002,15(4):54-55.

[8]潘宇,陈俊国.西方国家医学人文教育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1):1344-1346.

[9]曲莉.人文教育与临床实践脱节的反思[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3):414-415.

[10]蒋彩凤,姚明荣,施斌,等.加强临床医学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2):263-265.

[11]马志青,李晓斌,刘丽宁,等.临床实践中的医学人文关怀[J].解放军医院管理,2009,16(1):92-93.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医学生人文
人文
北京纪事(2024年1期)2024-01-03 03:16:55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人文绍兴
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人文社科
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 08:54:10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4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
中医研究(2014年6期)2014-03-11 20:28:54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