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颖,李春梅,曹文超
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护理专业学生就业不良倾向探析及应对
刘 颖,李春梅,曹文超
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一向紧俏的护理专业毕业生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部分护理专业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良倾向,直接影响了就业的成功率。本研究通过分析不良倾向的成因,探讨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有效措施。
护理专业学生;择业不良倾向;应对措施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护理专业的就业状况相对其他医学专业来说,虽说还比较乐观,但是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大部分护理专业的毕业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准确定位自我,及时调整心态,但仍有一部分学生不能正视现实,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良心理倾向,制约了他们的择业。笔者试就当前护理专业学生的择业不良倾向进行分析,并对此给出相应的对策。
1.1 缺乏主动
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就业中缺乏主动意识,依靠家人、亲友或者期待着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提供的相关信息,自己不能主动出击,寻找就业的机会。
1.2 寻求安逸
护士职业相对还是很辛苦的,很多毕业生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一味追求安逸稳定,就业时眼光只盯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不愿意到基层去,这与我国农村基层对护理人才的需求现状背道而驰[1]。
1.3 犹豫不决
有的大学生由于阅历浅,经历少,遇事缺乏主见,没有决策能力。在择业时面对多种选择,时常会有思前想后、犹豫不决的表现,往往在徘徊茫然中错失良机。
1.4 百般挑剔
部分毕业生综合能力强,自身外在条件也很优越,内心对就业的期望值相对较高,这样的学生往往在盲目自信、百般挑剔中与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擦肩而过。
1.5 盲目自卑
有的学生只看到自身的不足,甚至夸大自身的不足;有的毕业生在求职路上一旦受挫,悲观失望,一蹶不振,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盲目自卑,裹足不前。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些不正之风和不良思潮等都在腐蚀着当代大学生,反映在择业观上,就会出现互相攀比、好高骛远、追逐名利、盲目自信等思想。加之部分学生受保守思想观念的束缚,丧失竞争力,这些心理都是导致毕业生在择业期间产生各种困惑和不良倾向的原因。但是更多的原因还在于毕业生自身。
2.1 个体的人格因素
人格功能理论认为,个体在面对环境,保持心理健康方面都有其人格所决定的特征性风格[2]。人格因素影响人们对社会支持的感知。具有高社会支持感的人格因素多是以积极的心理反应为主,积极地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具有较低的社会支持感的人格因素多相反,以消极的心理反应为主,消极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等。
2.2 处于心理半成熟期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在从青少年到成人期的转化阶段,虽然生理上已基本成熟,但是心理成熟相对滞后,遇事心理承受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差,这种半成熟性,使学生容易产生心理发展方面的问题,滋生不良情绪[3]。
2.3 专业思想不稳定
目前,社会上有很多人对护士这一职业评价很低,社会公众对其也没有充分认可,这常常会影响到护理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思想牢固程度,甚至有的毕业生在离毕业时仍处于动摇、徘徊、困惑阶段,以致丧失就业的信心。
2.4 素质的欠缺
毋庸讳言,多数用人单位看中的还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高,其就业成功率也就相对较高。相反,部分素质欠缺的学生在求职路上遭遇的挫折和坎坷自然会多一些,如果不能直面现实,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势必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
2.5 定位不准确
从过往的毕业生择业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许多学生并非非常优秀,却找到了合适的单位,究其原因就在于其自我定位准确、恰当。有的学生不能客观、适度地评价自己,对自己定位不准,眼高手低,人为地给自己的求职道路设置障碍,增添麻烦。
3.1 从政府的角度看
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首先,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来增加对大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其次,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快就业制度和人事、户籍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继续加大对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导向与保护,根据区域经济情况的不同做出必要的政策倾斜,加大相关就业政策落实的力度,尽量缩小各地区就业政策上的差别。同时,抓住西部大开发、新农村建设和城市社区建设等有利时机,制订和完善各种优惠政策,创造有利条件,引导并吸纳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
3.2 从毕业生的角度看
3.2.1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随着医学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系统化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对护理人才的知识、技能、职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多下功夫,早做准备,夯实择业基础,练就较强的综合能力。作为一名未来的护理工作者,尤其要不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与团队合作的能力。
3.2.2 学会正确认知自我 毕业生要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综合能力,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短处,要有比较清晰的了解,使自己设定的择业目标与自身所具备的实力相当,一切从自身的特点、能力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找到能够充分发挥才智,充分挖掘潜力,有利于健康成长,顺利成才,且与职业意向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单位,做到人职匹配。
3.2.3 更新就业观念 社会形势的发展、就业环境的变化,要求护理专业毕业生必须更新就业观念,大胆、主动地寻找能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地方,摒弃那些保守心理、依赖心理、从众心理,培养竞争意识,强化竞争心理。广大的农村地区、边远地区、社区等对护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大,施展才华的空间广阔,毕业生应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到基层去,到社区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发展锻炼自己。
3.3 从高校的角度看
3.3.1 改革护理教学 现代护理观要求护士向服务对象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各方面的整体护理,护理场所从医院扩大到社会、家庭[5]。为适应21世纪人人都享有卫生保健的需求,高级护理专业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更加优化。高校应增加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人文社会学科及公共卫生知识方面的内容;根据市场需求开设老年护理、社区预防保健护理、临终关怀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涉外护理等方面的专业课程,以适应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要。
3.3.2 提高就业指导的能力 就业指导是一门学问,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提高就业指导者的专业素质,帮助毕业生充分了解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调整就业预期,提高求职技巧,使就业指导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帮助不同专业的毕业生解决择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3.3.3 高度重视心理辅导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会随着就业问题的发展变化而层出不穷,同时,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所以在就业心理方面所呈现的问题也愈加复杂。一方面大学生要学会自我调试,学会正确应对挫折,同时也要学会求助别人。另一方面对大学生有效的心理辅导也是必不可少的[6]。高校应高度重视培养毕业生健康积极的就业心理,要及时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在求职过程中所出现的心理问题,还要加强研究与总结,逐步建立起毕业生就业心理预警机制和辅导体系[7-8]。
在解决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倾向不良的过程中,社会、高校、大学生三个层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改革,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就业不良倾向势必会得到扭转。
[1]付伟,刘婷婕.应届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8,23(8):56.
[2]陈仲庚.人格心理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117-152.
[3]王威,周文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其发展方向[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3,5(3):289.
[4]陈妙研,王海燕,祝一虹.医学院校护理本科生职业心理素质的相关分析[J].医学与社会杂志,2003,16(3):43.
[5]刘可.护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初探[J].护士进修杂志,1998,13(6):20.
[6]康玉闻,刘莉,廖仲茵.不同应对方式对实习护生择业前心理反应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0,10(8):81-83.
[7]许庆敏.关于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现代医院,2008,8(1):137-138.
[8]李卓成,陈静,王开伦.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分析[J].医学综述,2009,15(18):2876-2877.
R395.6
A
1673-7210(2011)08(b)-095-02
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研究》成果(编号:09JDSZ3030)。
201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