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银彩
(人民医院急诊科 河南濮阳 457000)
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王银彩
(人民医院急诊科 河南濮阳 457000)
在患者住院治疗前接受的紧急救治过程中,使用静脉留置针仅在血管内留一中空软管,不易滑脱,不仅方便于快速静脉输液及用药,且不易刺破血管,从根本上解决了患者躁动、体位改变、快速输液、随时抢救的问题,最适合院前急救。
静脉留置针 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是指患者住院治疗前接受的紧急救治过程。在院前急救中接受输液的患者,常因患者强迫体位、烦躁或搬动及转运途中的颠簸、振荡使穿刺针头位置移动,以致因反复静脉穿刺而延误用药及补液的有利时机,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使用静脉留置针仅在血管内留一中空软管,不易滑脱,不仅方便于快速静脉输液及用药,且不易刺破血管,从根本上解决了患者躁动、体位改变、快速输液、随时抢救的问题,最适合院前急救。
本组病例180例,男105例,女75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1岁3个月,其中外伤患者126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32例、药物中毒患者13例、消化道出血患者4例、醉酒患者4例、小儿急性喉炎1例。
穿刺针的选择:选用苏州碧迪公司生产的Y型静脉留置针,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型号,一般成人用16~18GA,小儿用22~24GA。有主张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用细短留置针。因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能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损伤,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使用时要仔细检查其质量,产品的失效期、包装是否完好、套管与针芯是否粘连、导管边缘是否粗糙、针尖斜面是否锐利无钩、套管完整无断裂。
静脉的选择: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不需特殊体位的静脉,如前臂的头静脉、贵要静脉、下肢的大隐静脉。
穿刺方法:穿刺前用快速洗手液洗手,正确的洗手可预防外源性污染并减少感染机会。对于清醒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合作,使其情绪放松,穿刺时血管不致收缩,处于最佳状态。连接一次性输液器,排进空气,扎好止血带,用安尔碘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消毒范围直径>8cm,嘱患者握拳,旋转松动针芯,左手固定皮肤,右手拇指、食指持针翼使针头斜面向上,于静脉的上方与皮肤呈30°夹角缓慢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约15°继续进针1~2cm,右手以针芯为支撑,左手向前沿血管方向推进塑料套管至完全进入静脉,同时右手向相反方向拔出针芯,松开止血带,根据年龄、病情及药物性质调节滴速,观察液体滴入是否顺利,用透明敷贴将针眼处针翼周围皮肤覆盖并固定,用2条胶布分别固定针柄及延长管。
本组180例患者中,其中1例因穿刺过度损伤静脉后壁引起液体外渗,第2次穿刺成功;1例因穿刺前未松动套管,撤针芯时将套管带出;2例因患者极度烦躁自行拔出;其余176例安全转运至医院,无一例发生渗漏现象,不仅及时完成了院前救治任务,还为后继治疗奠定了基础。
在院前急救中,建立有效静脉通路是对重症患者进行急救的主要护理措施。静脉留置针管径大,最大流速可达85m L/m in。一方面能满足危重患者抢救需快速补液的要求,能保证颅内压增高患者应用脱水剂按时滴入而不必加压,因为加压静滴时护士工作量大,且易造成药液外渗;另一方面院前急救患者常因搬动、体位改变或转运途中的震荡,使穿刺针头移动,刺破血管使液体外渗而致反复静脉穿刺,而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高,置管后血管内留一中空软管,易于固定,不受体位变动的影响,可较长时间保留,还可以于置管后外接三通延长管,视病情需要,同时给予输注多种药物,操作方便、迅速、及时,减轻了护理人员反复静脉穿刺的工作负担,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观察病情,并完成医疗文件的书写,使抢救护理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1] 张晓静.国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7(3):220.
[2] 李晓燕,刘洋,陈卫红.套管针常规留置时间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300.
[3] 王刚,曹教育.安普贴联合贝复济治疗Ⅲ期压疮的疗效观察[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62~63.
[4] 黄香茗.420例静脉留置针输液问题分析与护理对策[J].安徽医药,2003(6):482~484.
[5]岳素梅,刘春兰.国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进展[J].包头医学, 2003(4):29~30.
[6]张迎旭,陶菊花,张云英.美学护理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2008(2):102~104.
[7] 向淑明,邓雪英,王冬华.提高《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J].长沙医学院学报,2009(1).
R472
A
1674-0742(2011)05(a)-0085-01
201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