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研究

2011-02-21 16:21:00赵玉霞
中州学刊 2011年3期
关键词:城市化土地利用

赵玉霞

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研究

赵玉霞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加快,我国对于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从追求高速度的建设转向追求低碳生活的保障,成为我国城市改革的一种重要标志。然而在当前我国的城市建设中,城市的规划、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源和能源的利用以及生活消费等多方面仍然依赖高碳消费,为扭转这种状况,必须认真贯彻国家对城市土地资源管理办法,切实采取城市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应对措施,这是我们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低碳经济;城市土地资源;城市规划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通过有效的科技发展与能源再利用,将各种碳资源消耗减少到最低。低碳经济能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人们生活的稳定与安全,发展低碳经济意味着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减缓气候变化,派生新的技术标准。由于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根据土地资源的特性、功能,通过对土地的使用、保护和改造以获得效益。人类进行土地的利用过程也就是对生态环境的干预过程,这种干预有时是正向的,能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人类健康及自身的发展;而大多数则是负向的,会恶化环境,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当今气温不断升高的全球气候变化中,人类面临着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挑战,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减少碳排放,积极发展低碳经济,从碳的高消费时期转变成为低碳经济时期,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与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中国快速城市化导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土地中精华耕地资源的丧失,这对我国粮食安全战略构成极大威胁。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经济发展需求的无限性矛盾越来越严重,导致经济社会发展、资源保护、环境建设三者之间的冲突更为突出。

我国已经承担不起高消耗、高排放、高浪费的传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道路对资源的浪费和破坏了。我们不能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子,必须要选择一条能够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高产出的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通过国家、企业、个人的努力保证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这是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

发展低碳经济其实就是完成我国城市发展总体目标的重要方式与方法。城市发展提倡低碳,意味着城市在最大限度上减少或停止对于碳原料的依赖;在能源利用上和经济的发展上,意味着最低的能源消耗;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依然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合理利用与分配城市土地资源,则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前,我国城市化中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着以下突出的问题:

1.人地矛盾关系日益突出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人口急剧上升,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城市的土地资源不断减少,土地资源不足的供需矛盾已经成为了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矛盾。从全国看,各大中小城市“人多地少”的矛盾在逐年恶化,居高不下的房价问题由此而产生,并将长期影响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限的土地资源已成为制约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土地的需求量增大,加剧了城市土地资源的匮乏

“十五”期间,我国城市化率由36%上升至43%,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但是城市化建设也造成了土地的需求量过大,能源消费量激增,“十五”期间能源消费增长了70%,许多城市面临着贫困、住房短缺、交通拥堵、资源匮乏、环境退化以及由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所导致的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而要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又需要快速发展经济,这导致了城市经济偏向于发展城市消耗有限的土地资源,通过建设大量的高楼、侵占城市附近的耕地、将未到年限的房屋推倒重建等恶性手段来刺激与发展经济,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土地资源的匮乏。

3.土地污染严重,耕地质量进一步下降

城市的不断扩张、居民人数的不断增长,增加了对农产品消费的需求。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同时也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农民往往采用过量的农药、化肥等化工原料作为农产品的肥料。世界化肥用量上限为225千克/公顷,而我国一些地方喷洒的化肥是世界化肥用量的2—3倍以上。且不论是否会对城市居民造成生活上的直接影响,过量的化工原料破坏了耕地的土地质量,耕地在几年内都无法恢复到最佳的种植状态,种植出的产品不能达到期望的产量。再加上农民肥料施用技术不当、撒施与浅施造成肥料流失、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污染,结果导致河流湖泊的富营养化,湖中的动物由于环境的恶化而纷纷死亡。此外,为了能够保证不断增加的城市居民的消费,一些城市不得不鼓励郊县的农民继续开荒种植,这就又导致城市的备用土地不断减少并遭受到进一步的污染。

4.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进程加剧了土地的被污染

我国当前的经济模式属于重工业引导其他行业的发展,至今未能摆脱资源、能源密集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的粗放模式未得到根本性转变,这种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进程加剧了城市土地资源的污染。重工业生产所排放出的污染物体,包含着大量的金属与碳化合物,具有高强度的污染效应,使城市的土地资源受到严重污染,为了修复被破坏的城市土地资源,城市又被迫拿出大量资金去修复。这样的发展方式如果不能得到及时遏制和转变,就有可能出现资源和能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承载、社会难以接受的困境。

城市化进程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在此大环境下,城市经济发展需要注意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由于我国的经济属于“高碳”经济,因此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解决人与地之间矛盾的必然而现实的选择。

1.从低碳角度科学合理地编制土地规划

低碳经济意味着通过有效的环保方式,重复使用可再生的资源,因此在编制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同时,应制定出相应的城市中长期和年度土地利用规划,并通过减少高碳排量企业,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规划制定之后,要严格执行土地的征管及年度审批用地制度,杜绝各个单位与个人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侵占、强占土地的事情发生。要加强土地重复利用的监管机制,对于土地使用实行有偿服务,将土地利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充分发挥土地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土地的职能,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

2.落实基本国策,持续控制人口增长

快速推进的城市化导致了城市人多地少、人与土地资源的矛盾非常突出,各大城市的高房价已经成为社会矛盾的主要集中点。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前我国城镇人口众多,要在短时间内全部实现城市居民有房屋居住是困难的。在坚持发展经济、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坚持并积极响应国家制定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坚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方针不动摇,通过建设一大批城市租赁房、城市保障房来缓解城市人与地之间的矛盾,解决现有城镇因人口急速上升而浪费土地资源的问题,切实保证城市的土地在合理、低碳的方式下永续利用。

3.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缓解供需矛盾

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应当充分按照低碳经济的要求进行,通过积极、有步骤地调整不合理的土地布局和结构,把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搬到距离城市较远的地区,并且通过创新和引进技术,改良当前的污染现状,保证土地资源处于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状态。通过改变城市附近农村居民的分散居住情况,结合城市的实际,实行大规模的集团化开发种植,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缩并自然村和消灭空心村,挖掘农村土地潜力;通过旧城改造等手段挖掘城市土地潜力,保持整个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从根本上缓解城市化导致的土地供需矛盾。

4.提倡生态用田,改良中低产田

由于我国的城市土地污染严重,城市附近的农田受到污染的影响而产量下降,具体可以分为高中低等三种产田类型,为了能够满足城市人口增长的需要而新开垦出来的耕地,其生产能力较低。因此政府应当采取有效的政策鼓励农民合理使用化肥,鼓励农民使用高效低毒的新型农药,大力改善农田生态系统,从源头上治理土地污染。在改造农田上,政府应当积极了解、开发、引进国外农业的先进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技术传授的方式提高农民的种植、养殖科技水平,加强高产低耗的优良品种的推广与使用,提高粮食单产。政府还应当重视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认识到发展生态农业是中国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低代价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战略选择,既促进节能减排,又推进生态建设,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国家正在开展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本质上一致,符合国家的宏观政策走向。

5.调整农业政策,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

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正处于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升级的时期,根据国外土地开发利用的经验,在这一时期,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十分重要。政府干预主要表现在:首先,通过调整农业政策,制定合理的农产品价格,保护土地利用者利益,提高土地经营收入;其次,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治理水土流失;再次,要推广普及先进耕作技术,提倡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广农业科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耕地经营的目标是实现土地收益的最大化,如果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他们不会为提高或保持耕地质量而进行回收期长、回报率低的耕地投资,反倒可能实行掠夺式经营,破坏地力。为此,应建立健全农地产权制度,稳定土地承包政策,设立荒地开发的耕作经营权,制定转让或转包中土地改良的补偿和奖惩标准等,在促进农民增强耕地保护意识的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和保障机制。

6.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规模,加强土地资源管理

通过城市内部资源的整合与挖潜,不断提高现有土地的利用效率,整理和整顿荒废耕地的产业。乡村住宅建设要遵循规划布局,并严格控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规定的人均用地指标。坚持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强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强化土地管理。应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广泛的资源环境观宣传教育,使人们树立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观念,“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从低碳视角审视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为了促进我国城市化低碳经济建设。城市低碳建筑设计、低碳能源消费、居民低碳消费、低碳管理与制度建设等是我国低碳城市建设应重点加强的薄弱环节。只有大力鼓励和发展我国的城市低碳经济,才能够节约城市土地资源,加快城市的发展壮大,最终为百姓打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注释

[1]张坤民等.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2]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庄贵阳.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与障碍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9,(7).

[4]王凤武.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和谐城镇交通体系[J].城市交通,2007,(6).

F061.5

A

1003—0751(2011)03—0052—03

2011—02—24

赵玉霞,女,河南城建学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平顶山 467044)。

责任编辑:伊 人

猜你喜欢
城市化土地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中等数学(2022年2期)2022-06-05 07:10:50
我爱这土地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海峡姐妹(2018年5期)2018-05-14 07:37:02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湖湘论坛(2015年4期)2015-12-01 09:30:08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分土地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