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党选举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2011-02-21 16:21熊光慈
中州学刊 2011年3期
关键词:选民政党制度

熊光慈

西方政党选举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熊光慈

政治系统的有效运作离不开政党,国家的政治领袖通常也是政党的领袖。一定意义上说,西方政党选举制度也是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西方近代选举制度在与封建势力长期反复斗争的过程中,与资产阶级议会制度一起产生、发展、完善。现代西方政党选举制度,既继承了近代西方选举制度,又结合时代发展与环境变化发生了一些转化。研究西方政党选举制度的历史演变、原则、方式与程序、功能,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改革和完善我国的选举制度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西方政党;选举制度;启示

政治系统的有效运作离不开政党,世界政治本质上是政党政治。国家的政治领袖通常也就是政党的领袖。西方的选举实际上是两个或多个政党之间的竞争。因此,一定意义上说,西方政党选举制度也是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西方近代选举制度在与封建势力长期反复斗争的过程中,与资产阶级议会制度一起产生、发展、完善。现代西方政党选举制度,既继承了近代西方选举制度,又结合时代发展与环境变化发生了一些转化。

一、西方政党选举制度的演变与形成

西方政党选举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其发源地在古希腊。古希腊的城邦制形式由于国家小、人口少,比较容易采用直接选举的方式。在这之后,西方各国的国王选举与教皇选举留下了选举方面的宝贵遗产。由于历史久远、资料缺乏等原因,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关于西方政党选举制度历史演变的研究,更多的集中于对近代西方选举制度的研究。从国家范围来说,又主要集中于对英法美政党选举制度的研究。

英国作为最早实现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其选举制度的产生也最有代表性。在英国,最早的选举制度是1215年英国“自由大宪章”,其核心的规定是:由联合起来的大封建主负责选出一个由25人组成的委员会,该委员会主要职责就是监督国王是否遵守宪章。这往往被认为是英国议会的开端。在这之后,1343年英国国会分为贵族院和平民院;1647年、1649年,英国军队中的平等派曾两次提出关于普选权的问题,但是都遭到当时执政的克伦威尔政府的压制;1688年英国人引以为荣的“光荣革命”后,英王威廉三世在1689年、1701年被迫接受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等一系列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这些文件主要确认了议会是超越于国王之上的最高立法机关;宣布国会议员实行直接的“自由选举”,确立了英国的资产阶级选举制度。

法国选举制度的产生经历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长期、反复、复杂的斗争。1302年,菲力普四世召开“三级会议”,这次会议主要由高级教士、世俗贵族这两个等级参加。他们代表资产阶级提出了“不出代议士不纳税”的口号。①1789年的选举法明确规定,第三等级中年满25岁登记在居住地税册上的所有法国人均享有选举权;同样在1789年召开的三级会议上,路易十六仍以等级为单位召开会议,导致第三等级的严重不满,最终导致了巴黎人民武装起义,结果迫使政权从王室转移到了议会;此后经过1789年、1791年、1793年等多次立宪活动,法国的近代选举制度才最终得以确立下来。

美国由于其作为移民国家的历史特殊性,其选举制度的建立相对简单。美国的英国移民主要是英国宗教革命时期进入美国的,因此美国选举制度的产生就直接继承了英国已经建立的代议制传统;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时,没有人反对在美国建立国会,也没有人反对以选民选举方式产生国会。在此制宪会议上最终通过的美国宪法规定:国会参议员、众议员分别由公民间接选举与直接选举产生,这样美国就简单快捷地正式建立了资产阶级的选举制度。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英法美选举制度的产生各有特点,但是作为资产阶级的选举制度的产生,它们也有其共同特点。首先,从起因上看,都是在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后,才开始逐渐产生了建立资产阶级选举制度的需要。其次,从时间上看,都是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建国初期便建构起来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选举制度。再次,从思想渊源上看,这与当时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导致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人权思想深入人心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最后,英法美早期的选举制度存在一些共同的缺点,比如最突出的就是对选举人的资格限制较多并且不合理,这就导致拥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人数量较少。

二、西方政党选举制度近现代转化的环境

西方近代政党选举制度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也推动了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对西方文明的发展功不可没。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西方政党选举所面临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理清这一环境变化,是科学认识当今西方政党选举制度的现实基础。

1.社会阶级结构变化

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西方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导致了西方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最突出的变化就是处于传统的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阶层迅速发展、崛起、强大起来。以德国为例,工人群体阶层在社会中所占比例仅为17%,高收入阶层也只有10%,而中产阶层比例则高达73%。如何争取中间阶层的支持,成为一个政党在选举中最为关注的问题。然而,中间阶层恰恰具有很强的异质性、流动性与非政治化倾向。据有关资料,西方各主要政党的党员流失率达到50%左右,在1980年约有8%选民是党员,而进入90年代只剩下不到4%。在德国两个主要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和社民党中,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人的比例,在1980至1998年短短的18年间,从20%上升到35%,上升了15%。②

2.新的竞争者不断出现

西方国家政党选举中出现的新的竞争者最主要的是新的利益集团与新兴的非主流政党。在当今的西方政治生活尤其是政党选举中,利益集团的地位越来越不容忽视,作用越来越大。比如在美国,利益集团越来越多地对选举施加影响。尽管在竞选过程中,利益集团无法直接提供候选人参选,但是它通过对于选举的金钱支持正在对选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外,利益集团也可以利用受控于它的媒体,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积极为它支持的候选人拉票,从而影响投票结果。

3.选民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多元化

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人们在家里就可以通过网络随时了解必要的政治信息,可以通过一些论坛随时了解选举过程中其他选民的动向。这无疑是现代政党选举必须考虑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裕、教育的普及以及文化水平的提高,公众政治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价值观念的转变,既促使了能够反映这些价值观的新型政党的产生,同时也迫使传统政党要重新考虑自己政治要求的优先内容。此外,个人价值系统的个性化、多元化也使得选民对某一政党的忠诚日益弱化。这些都是影响现代政党选举的因素。

4.媒体在选举中的独特作用

当今时代,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其对政治的渗透作用也日趋明显,甚至成为影响社会舆论、政治生活、政党选举的重要因素。同时,随着大众传媒的私有化、商业化运营,政党对媒体的控制作用被严重削弱,媒体的独立性、自主性加强。媒体政党化的时代不复存在。在选举期间,媒体都会十分活跃,因为这是提升自身地位、突显其影响力、发挥自身作用的大好时机和舞台。现代媒体可以通过抛出铺天盖地的宣传将一个普通人的社会声望很快地炒作出来,“平民英雄”的出现不再是一个空想。而且更重要的是,媒体的宣传导向还可能改变选民的投票意向。

三、西方现代政党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西方现代政党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受根深蒂固的传统政党选举制度的影响,同时适应新时代政党选举面临的环境变化,主要形成了以下五条基本原则:

1.普遍选举原则

普遍选举,即依据宪法和有关法规规定,选举权、被选举权不受身份、性别、财产、人种、宗教信仰、教育程度等的限制。但是,普遍选举不是说没有任何条件限制,而是有必要的限制条件,如年龄、国籍、行为能力、守法状况等。这些限制,与普遍选举原则规定的无限制条件实际上是不矛盾的。关于女性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平等,原则上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法律上早就有所规定。但是,在实际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传统习惯等的不同,女性获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时间不一。英国最早,是在1918年,日本最晚,是在1945年。在美国、法国、西班牙则分别在1920年、1944年、1932年。

2.直接选举原则

直接选举,相对于间接选举,指由选民直接选举候选人。这种选举方式在西欧、北美各国的具体运用仍然有些不同。但一些国家在议会选举、地方选举中多采用直接选举。需要指出的是,美国的总统选举虽然是采用间接选举方式,但这种间接选举是以选举人的直接选举为根基的。所以仍然符合直接选举原则。现代西方直接选举制的推行,表明了大众政治文化从社会心理上获得了主导权。在深层次上,一方面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自由平等的观念的世俗化;另一方面是随着教育的普及,公民知识水准与政治参与能力的提高为直接选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自由选举原则

自由选举,指选民依法自由选择自己理想的候选人。其实质在于保证了选民思想政治自由的政治权利以及对选民个人主体性、自主性的尊重。不过,为了保证选举的正常进行,在传统习惯、法律意识、选举法制上,西方国家往往把投票权既看作权利也视为选民的政治义务。上一个世纪的瑞士、比利时甚至采取强制投票制。20世纪直到1976年,仍有极少数国家如意大利、比利时采用强制投票制,其具体做法是对逃避选举的选民,处以罚金、服劳役、禁止担任公职、取消选民资格、公布犯规者名单等。这实际上是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本质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并不违背自由选举原则。

4.平等选举原则

平等选举比较明确,就是选举权在价值或效力上是相等的,它主要排斥由身份、财产、教育等条件导致的不平等。平等选举主要是针对传统的差别选举而言的。在历史上曾获一定称誉的英国和比利时的大选举区制已经不符合历史潮流,成为历史陈迹。密尔的著名的二重投票权也被废止。平等选举的一人一票制的确立,标志着人人平等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平等选举法制的历史性的不可逆性,从而宣告了公民政治平等权的宪法、法律原则的坚定确立。

5.秘密选举原则

所谓秘密选举,主要是采取无记名秘密投票的方式。也就是确认、保障选民有保守自己的选票投向不被其他人知道的秘密权利。从历史上看,秘密选举始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各国,逐渐作为一个习惯沿袭下来并日臻完善写入法律。秘密选举的政治意义主要在于:首先,它保障了选民的自由任意选择。其次,它确认选民的独立自主人格不受外部干扰和压制,选举是真正纯粹个人自主选择、应对的行为方式。最后,从反面讲,秘密不记名投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威迫、贿买等违法的选举行为的发生。

四、西方政党选举制度的选举方式

1.从公开投票到秘密投票。在资本主义初期,公开投票制是西方国家普遍的选举方式。公开投票制即在公开的环境下公开地表明对不同候选人的投票意向。这有利于统治阶级影响选民、操纵选举。随着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废除公开投票制的呼声不断高涨,秘密投票制已经成为西方选举制度的重要标志。

英国资产阶级在与封建主义斗争中确立选举制度的时候,一度认为投票人必须对投票负责,因此选举必须是公开的。后来,随着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1827年英国正式颁布了秘密投票法,明文规定采用规范化、标准化的“澳大利亚式投票制”:选票由政府独立印制,色泽、大小、形状统一;选票上印有该选区全部候选人的姓名,选民只需在赞成人的姓名下划下规定的记号;选民投票时设独立投票站,不允许其他人在投票室附近逗留、窥视或作选举宣传。③法国是在1789年的选举法中开始废除公开投票制、采用秘密投票制的,该选举法规定:选举分多级举行,在一般选民的选举中,保留公开的、口头投票的方式,但在代表团中,则要求采用秘密投票的方式进行选举。从历史上看,法国是最早采用秘密选举方式的国家。美国的秘密投票法的颁布则是在1872年,而美国在全联邦各州迅速采取“澳大利亚式投票制”进行选举则是19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情。

2.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所谓直接选举,即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代表或国家公职人员。间接选举则指选民通过投票选举产生选举人,再由选举人投票选出议员或国家公职人员。这两种选举方式同时采用,可以优势互补。英、法、美三国均同时采用这两种选举方式。

在英国,下议院议员全部都是由直接选举产生。但作为政府实际首脑的内阁首相则是由下议院间接选举产生,一般是由在下院中占多数议席的执政党首脑出任。法国1791年、1795年宪法均规定实行两级选举。拿破仑统治时期曾实行“三级名流名单投票制”即多层次的间接选举。1848年普选制确立后开始实行直接选举制。但是第三共和国以来,参议院一直由间接选举产生。1962年以前,共和国总统也由间接选举产生。1962年选举法明文规定:共和国总统由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国民议会议员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五、几点启示

西方选举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它对稳定西方政治制度、维护资产阶级统治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至今仍然是西方政治制度中最有影响的内容,肯定有它存在的价值。但我们一定要审慎分析西方选举制度,绝不能照抄照搬。

(一)适当借鉴西方政党选举制度的有益成分

1.完善和推进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不断推进国家和党内选举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基于当前国情,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必需的一系列经济文化条件基础尚未充分具备,选举制度也不能超越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以及相应的经济基础,所以,目前我国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把直接选举的范围规定在县乡两级。然而,需要指出的是,“选举的直接性与选举的公正性密切相关”④,直接选举“使选民与被选举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选民的个体选择与社会选择的距离较小,因而被认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民主方式”⑤。由此,借鉴西方选举制度的经验,我们应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比如首先在基层尤其是乡镇进行乡镇长直接选举试点,使地方政府领导人的合法性来源于选民的选票,这既有利于营造一种良好的气氛,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使有威望且有群众基础的人才脱颖而出,也可以扩大党的民意基础,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实践经验来看,如深圳大鹏镇“三轮两票”选镇长、四川省遂宁市步云乡的乡长“直选”模式、绵阳市的“直接提名和选举”模式等,为我国基层推行直接选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进一步推广。

2.坚持选举方式与选举程序的规范化、法制化。选举方式与选举程序的规范化、法制化,是西方选举制度的基本特点,但是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西方各国早期的选举,由于选举方式和秩序的诸多不规范之处,使选民的意志并不能真正得到体现,所谓的民主意义也难以真正实现。比如在选举方式和选区划分上,早期西方许多国家都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这种随意性致使选民的选举意志较难得到真实的体现。直到19世纪中叶,澳大利亚首先对选举方式进行了程式化的规范,即由政府统一制作选票、实行无记名投票、集中投票地点、统一投票时间等。基于选举方式的逐渐规范,使选民意志的自由表达有了制度保证,从而使选举目的较好地得以实现。在选区的划分上,直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人一票”原则成为选区划分的一项基本原则后,才使得那种企图利用选区划分在选举中作弊的行为得到遏制。正是由于选举方式与程序的规范化、法制化,才保证了选举的平等原则基本得到贯彻。由此,在我国的选举制度中,必须注意选举方式与选举程序的规范化、法制化问题,这是贯彻选举的平等原则、保证民主的基础。

3.从本国国情出发来完善选举制度。由于各国所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其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具体国情也不同,使各国在选举的具体制度的选择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如在选举组织的设置、选举时间的确定、选举人和候选人的资格限制、选区的划分原则、选票的计算方法与投票制度等方面,即使在政治体制和国家结构形式相同的国家,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同样实行总统制的美国和法国,其总统选举从候选人提名到投票方式、任职年限等均不相同;在英国和日本虽然都实行内阁制,但其议会选举的具体制度也是各具特色。所以,并不能抽象地论定哪一种具体的选举制度更优越,因为它们都是适应本国的具体国情而形成的。我国的选举制度在借鉴西方选举制度的经验时,也必须注意与本国的国情相结合,从我国的人口、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程度、制度基础等出发,实事求是地、逐步地推进和完善党内外的选举制度,而不能盲目模仿西方、照搬西方。

(二)科学认识西方政党选举制度本身的局限性

有学者研究指出,西方选举理念和选举实践之间也产生了一些矛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选举技术和程序的相对滞后引发低投票率及不公平划分选区的争议;金钱成为西方选举政治的“阿基里斯之踵”,选举政治的商品化严重扭曲了西方代议民主的原则和理想;科技成分的提高使得选举成为一种少数政治掮客的游戏,偏离了代议民主的轨道;大众传媒的发展和“信息不对称”特征产生了政治立场的“选择效应”,选举成为“赛马游戏”并被“戏剧化”。⑥由于西方社会制度和选举制度本身的种种因素,我们必须注意到现代西方政党选举制度存在的以下问题:

首先,选举未必能保证政权的合法性。以美国总统选举为例,这么多年以来平均投票率大约是55%,实际上,当选总统一般得到大约50%多一点的选票。奥巴马的当选虽说是大胜,但是他得了多少选票呢?只有53%左右而已。那么小胜就是50%左右。再进一步来看,55%的选民投票,当选者只得到50%的选票,这意味着当选者只获得了27%左右选民的支持。换句话说,美国总统就是在这27%左右的选民支持下选出来的。

其次,选举未必能产生杰出的领导人。当然,这不是要否定选举制度,而是要实事求是地看到选举制度的局限性。从实践上看,优秀的领导人不一定都是选举产生的,选举并不一定都能产生杰出的领导人。

再次,选举未必能够代表真正的民意。现行西方选举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意,但这个民意是十分有限的。一方面投票率不高且票数分散,使得当选者所代表的民意只能是部分人的意愿;另一方面,在多党制下的选举,每个政党代表的利益群体是不同的,没有一个政党候选人能代表全民。从历史上看,选举所代表所强化的民意,往往是即时性的,其中有些民意可能是非正义的。这表明,选举虽然是代表民意的十分重要的渠道,但不是代表民意的唯一渠道,在设定选举制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这一点。

注释

①③⑤胡盛仪,陈晓京,田穗生:《中外选举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34、131、132页。②王瑜:《西方政党选举环境的变迁及其应对措施》,《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8期。④林尚立:《选举政治》,香港三联出版社,1993年,第31页。⑥参看孙哲:《西方选举制度的经验教训》,《人大研究》2003年第11期。

D564

A

1003—0751(2011)03—0022—05

2011—03—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研究》(10BDJ024)阶段性成果。

熊光慈,男,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天津 300072)。

责任编辑:浩 淼

猜你喜欢
选民政党制度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另辟蹊径的《选民登记》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听奶奶讲当“选民”的事儿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不负当初对选民的承诺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