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与职业教育的改革

2011-02-21 13:11李艳霞夏建国
职教论坛 2011年4期
关键词:联网智慧职业

□李艳霞 夏建国

智慧城市与职业教育的改革

□李艳霞 夏建国

智慧城市作为一种发展城市的新理念,日益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特征和趋势。智慧城市的建设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许多要求和挑战,面对智慧城市的挑战,职业教育应从自身结构、对象、目标、专业、课程、办学模式等几方面进行变革以促进智慧城市的构建。

智慧城市;职业教育;改革

“智慧城市”是在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中,伴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产生的一种构建城市的新理念。“智慧城市”作为一种看待城市的新视角和发展城市的一种新战略,日益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特征和趋势。目前我国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深圳、宁波等地已纷纷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规划。何谓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构建会引起怎样的社会经济变化并对新时势下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怎样的要求?职业教育在新形势下应怎样积极应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挑战?

一、智慧城市概念及特征

(一)智慧城市的界定

智慧城市是起源于“智慧的地球”这一愿景的,它是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力图勾勒出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未来城市生活的美好明天。在IBM的《智慧的城市在中国》白皮书中,“智慧城市”被定义为这样一个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1]

从“智慧城市”的概念界定中分析出,“智慧”在“智慧城市”这一语境中被植入了更多技术的要素。智慧城市的智慧在于先进技术的灵活应用。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是物联网技术,其愿景是以更加智慧的方法把最先进的物联网及信息技术运用于城市的运行及管理中,其价值在于为城市经济注入活力、为城市生活注入绿色环保的要素。

(二)智慧城市的特征

智慧城市区别于传统城市的特殊的个体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四方面:一是全面物联,用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对城市运行的核心系统实时观测;二是充分整合,是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三是激励创新,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智慧基础设施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四是协同运作,让城市里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基于智慧的基础设施进行和谐高效的运作,达成城市运行最佳状态。[2]

智慧城市与传统城市显著区别在于城市的运行和管理高度的智能化。智慧城市由于把物联网和互联网等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从而使得其与传统城市相比变得更扁平、更智能。而且在这样一种城市中物—物相连,这种相连已不需要人这个中介了。在这种物—物相连的城市中,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紧张等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也会解决。由此,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在目前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必将会成为一个明智而智慧的选择。

二、智慧城市建设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智慧城市的基础是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被称为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性创新。历史上每一次技术的变革必然会引起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同样也会渗透到教育领域,引起教育的变革。而职业教育作为与社会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其改革也是必然的。因为社会经济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指挥棒”,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导致职业教育的新走向。[3]

(一)智慧城市引起职业教育变革的具体缘由

1.智慧城市的构建会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型。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是把物联网、传感器等最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于各行各业,成为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催化剂”。一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设会引起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传统产业会借助智慧城市这一发展战略的机遇获得新型的智能式发展。例如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医疗等产业会在传统产业基础上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智慧城市的构建在引起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基础上还会引领物联网以及物联网支撑产业等新型产业的发展。目前物联网产业已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型产业之一。无论是传统产业转型后的智慧产业还是新出现的像物联网这样的新型产业都具有高智能、高端型的属性和特征。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从业人员结构的变化,如知识结构、智能结构等。职业教育作为与社会经济最密切的主要为生产一线培养建设、服务、管理人才的教育类型,随着就业结构的变化其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办学模式必然也要发生变化。

2.智慧城市的构建会引起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智慧城市是在物联网等新技术革命浪潮中应运而生的一种城市发展的新模型。智慧城市的愿景在于通过最先进的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以解决传统城市发展产生的如环境污染、食品安全、资源贫乏等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智慧城市中经济的发展方式是一种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了战略性的转变。这种新型的经济运作方式要求高层次的技术型人才做支撑,因此职业教育在新的背景下必然也要进行转型升级。由于物联网、传感器的应用,识别芯片会植入到所有物品中,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也会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万物成为人的同类,物—物之间的交际也无需人的干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引起岗位需求的变化,而职业教育如何面对这种变化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智慧城市对职业教育挑战的具体表现

1.智慧城市构建要求职业教育结构的优化。智慧城市建设引领了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型,经济的增长也越来越取决于技术的高度和知识的精度。随着技术结构的变化和技术层次的高移,社会职业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岗位越来越趋向于取代传统的资源密集型岗位。社会职业结构和岗位需求变化要求劳动力能力素质结构的变化以适应这一新的需求。由此,必然引起主要培养生产一线劳动者的职业教育的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传统的封闭式的职业教育结构已不适应智慧城市建设所带来的一系列新的需求,职业教育如何找到结构调整的方向并使自身的结构趋于智慧化是解决所有问题的首要的关键问题。

2.智慧城市构建要求职业教育对象的多元化。在智慧城市的构建中,传统产业结构进行转型升级已成必然趋势。传统产业的转型不仅体现在技术的更新上,而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人的转型是更为首要的。虽然目前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可以填补并适应这些转型的岗位,但是原来岗位的就业人员在这一转型中的就业问题却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如果这一群体的就业问题解决不好势必会造成社会的混乱和动荡。解决这一问题最智慧的办法无疑就是对这些转型中的从业人员进行再就业技能培训。此外,随着技术革命的日新月异,智慧城市建设的一大瓶颈即技术问题。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亦不容乐观,即使就业了面对智慧城市建设新的技术需求也往往感觉力不从心,因此高校毕业生回炉职业教育也是大势所趋。因此,职业教育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为满足其技术需求的变化,理应成为中高级职业技工教育培训的重要基地。

3.智慧城市要求职业教育目标的多样性。当前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日新月异,新技术不断涌现。智慧城市建设就是以最先进的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为载体的,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会有更多更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智慧城市的建设。由此对主要传授技能和技术的职业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为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在一定时期往往具有稳定性。即使是随着技术的更新与变化职业教育做出相应的变化,但由于职业教育是以市场为导向办学的所以相比经济技术的变化还是具有滞后性,导致其不能适应市场人才的需求变化。面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挑战,职业教育不仅要成为一种教授技能的教育,更要成为一种培养能力的教育,特别是教会学生如何获得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还有与学生个体成长密切相关的能力,如与人合作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等。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的目标要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

4.智慧城市构建要求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优化。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的调整的前提是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智慧城市的建设改造了传统的产业结构并引领了新型产业的发展,由此引起了就业结构和从业人员素质结构的巨大变化。新的职业岗位及内涵的变化,对从业者的知识、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主要面对传统产业设置的专业已不适应新型的需求,因此职业教育进行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也是必然的。职业教育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新需求不断进行专业的调整和更新,不但能体现职业教育自身的办学特色而且还能在新的竞争环境中提升其影响力,以改变其在教育领域的薄弱地位。

5.智慧城市构建要求职业教育课程的更新。智慧城市建设引起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也辐射到了职业教育领域,要求职业教育内在的系统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以适应外在环境的变化。而课程作为职业教育实施的载体顺应时代的要求进行完善与更新也是必然的,而且其内容的更新必须与社会所需人才的能力素质结构相适应。如“知识工人”要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基本的生存能力、适应变化的职业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会运用信息技术、能够进行技术研发等能力。总之,为顺应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应持这样一种理念:“课程要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全面素质的过程中重视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终身能够自己学习,不断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在课程中更多地充实有关思维、知识形成、认知方法等内容,让学生从中了解和掌握科学的方法,另一方面在课程呈现和表现的过程中,更多地增加学生自己探究、自己发现新知、自己发展新知的内容,使学生学会学习。”[4]这一课程理念无论在课程的内容上还是实施上无疑是符合智慧城市建设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需求的。

6.智慧城市建设要求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创新。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它作为一种新事物是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中的,需要社会各种力量的合作与探索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智慧城市建设是涉及各行各业建设的系统工程。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否成功除了技术这一前提条件外,还在于组成城市的各要素的有效合作。因此职业教育要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也必须与社会其它系统进行有效的协作,以突破目前封闭的办学模式。职业教育在办学上可加强三方面的合作:一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并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模式,因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全球化的趋势和特征;二是强化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朝着更深更广的合作方向发展;三是加强与普通高校的合作,由此可以为自己的技术应用吸取理论营养,为技能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三、职业教育应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策略分析

(一)实现职业教育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教育结构是否合理是实现人才与社会经济良性互动的首要前提。智慧城市的建设对高素质、高技能、高端型等复合型人才提出了强烈的需求。目前我国层次结构封闭、形式结构单一的职业教育结构已不能有效地满足智慧城市构建对人才的需求。由此,在智慧城市构建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为应对这一挑战应主要从层次结构和形式结构进行调整优化。

从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层次结构来看,虽然已经形成了初、中、高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但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还只限于专科层次。这种终结性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已不适应智慧城市对高端型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未来职业教育的层次高移是必然的。但是这种高移不是“一刀切”式的高移,而要按有关产业发展需求分产业、分专业实现有重点有针对性的高移,按市场需求适当发展本科甚至研究生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层次高移、功能向上延伸的职业教育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必然需求。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单一的以学校教育为主的形式结构也是不符合智慧城市建设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的。为应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挑战,未来职业教育形式结构的调整应走向“大职业教育观”,即职业教育理应成为贯穿于个人职业发展全过程的一种教育:职业准备教育—就业培训—岗位培训—晋级、转业、再就业培训。[5]

(二)实现职业教育招生对象的多元化

智慧城市的建设所引起的产业结构转型和催生的一批物联网等新型产业导致了职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新型的岗位对人才规格要求的变化导致许多原本在岗的人员不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社会的用人标准,必须让他们重新回归到教育中。[6]而这部分群体缺乏的主要是目前能解渴的市场需求的一些新兴的技能性知识,职业教育作为主要培养生产一线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类型必然会成为他们回归教育的首选。如果我们把以前职业教育对象视为相对固定的学生群体的话,那么职业教育接下来将要面对的是弹性的学生群体。[7]由此,职业教育为满足智慧城市建设需求以及这部分转岗群体自身发展的需求,未来的招生政策上必须向这部分人倾斜,并取消招生对象的年龄、地域等的限制以实现招生和入学的开放化。职业教育也可借此新一轮产业结构转型的机遇,把这部分群体纳入自己招生对象,以此改善目前职业教育招生难的现象,并为自身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职业教育只有积极地转型,才能在智慧城市这一新的背景中占领自己发展的制高点,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三)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多样化

基于智慧城市高智能、高技术建设的特性,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应以智慧城市的特征需求为前提,此外还要满足教育对象多元化的需求。首先,针对智慧城市建设对最先进的信息技术的需求以及在智慧城市中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的特点,职业教育的目标不能仅局限于教授学生固化的具体的技能经验,而要注重培养学生如何获得技能的能力以及新技术运用的技能等通用性的技能经验。其次,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应在普遍性的职业教育目标的基础上设置适合不同教育对象的个性化目标。对于职业教育固定化的学生群体,职业教育不仅仅体现为一种技能教育,更重要的是要体现为一种能力的教育。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在兼顾为学生的第一次就业做准备的基础上,同时也要兼顾学生转岗、晋升等多次就业的需求以及升学的需求,这就要求职业教育院校要注重强化文化课的服务功能。而对于那些产业转型而产生的转岗人员这部分弹性学生群体,教授给他们能解渴的当下需求的技能则是第一位的,以满足他们立即上岗的需求。职业教育目标多样化除了能满足智慧城市建设多样化的需求,而且也体现了终身教育理念下以“人”为本的新型理念。

(四)实现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优化

专业是社会需求和学校实际教学工作的结合点,[8]只有专业对口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由此,职业教育能否有效地服务智慧城市的建设关键在于其专业设置的有效性。专业设置除了考虑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趋势外,还要考虑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趋势。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专业设置在于其专业体现了专业技能与职业特色并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智慧城市的构建一方面导致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也引领了一批物联网等新型行业的发展。所以职业教育为了更好地服务智慧城市的建设必须从这两方面考虑来优化自身的专业设置。首先,为了应对传统产业的转型所要求的人才素质的变化,职业教育要完善原有与这些传统产业相对应的专业,在这些传统专业的完善中要更多地注意技术与专业的结合,因为这些产业的转型发展也就是更多地融入了技术的力量。其次,对于智慧城市所引领的新型的物联网等产业,职业教育要考虑适当地设置新型的专业与之相适应。但是也不能盲目地设置新型的专业,在设专业之前要进行有效的市场调研与预测。由于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所以新开发的专业既要体现整个物联网产业的特色,还要依据不同的产业集群开发异质的物联网产业专业群,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整合。

(五)实现职业教育课程的更新

智慧城市的建设得益于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智慧城市本质是一个信息技术的集合体。由此,职业教育面对智慧城市的挑战,其课程的改革也应更多地与信息技术挂钩。但是职业教育课程在智慧城市的背景下,可以主要从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和方法这两方面进行变革。课程内容和方法要结合新技术,尤其是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为职业教育课程的推广和充分展现提供平台和新的教学机制。例如,可以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课程内容的开发、标准考试的合作以及网络教学等。课程内容与实施方法的信息化有利于将职业教育带给千千万万需要它的人。我国职业教育可借鉴澳大利亚的灵活性学习项目和E-Learning策略,抓住信息技术在国内迅速发展的机会,用激励政策和政府行为推动职业教育全国性网络的建成,并开发适应网上教学和学习的课程。这样不仅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共享职业教育的资源,而且还能够促进不同地区之间职业教育的交流,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9]这种把技术融入到课程内容和方法中的职业教育课程不仅满足了多元化教育对象的需求,而且有利于多样化教育目标的实现。

(六)实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创新

传统产业结构的转型和新型物联网等产业的发展,要求职业教育变革原有的办学模式,实行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以应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挑战。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仍然是新形势下大力倡导的办学模式,因为技能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走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发展之路。但是当前的校企合作大多数还属于浅层次、协作式的合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校企合作理应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合作与发展。特别是物联网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其自身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其成长与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的支撑。由此,职业院校应抓住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探索期,积极与企业进行更深、更广的合作,为其提供人才支撑,体现出职业院校自身的价值,以此赢得企业的信赖与参与。职业院校可尝试在企业中建立工学结合的职工教育和培训体系,为现有的产业人员提供文化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岗位适应能力。此外,职业教育也可通过大力发展网络远程教育以及实施弹性的学年制和学分制来适应智慧城市建设中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

[1][2]沈明欢.“智慧城市”助力我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J].城市观察,2010(3).

[3][6][7]石伟平.时代特征与职业教育创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46.

[4]张亮.浅谈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4).

[5]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28.

[8]沈超,马元三.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8(3).

[9]顾海悦,李树林.澳大利亚信息技术对职业教育的影响[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2).

责任编辑 韩云鹏

G710

A

1001-7518(2011)04-0014-04

李艳霞(1987-),女,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硕士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学;夏建国(1963-),男,上海电机学院院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技术教育学。

猜你喜欢
联网智慧职业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技术》简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抢占物联网
我爱的职业
有智慧的羊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