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玲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08)
高职电子阅览室网吧化的原因及对策
王雅玲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08)
分析了高职院校电子阅览室出现网吧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实现电子阅览室信息资源功用的有效途径,强调明确电子阅览室定位对于电子资源利用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电子资源;功用;定位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网络技术以及高职院校图书馆自动化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创建国家及省级示范性院校的指引下,高职院校的电子阅览室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福建省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评审标准(试行)》中明确规定:“建立了电子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能同时容纳200人上网”,这足以表明电子阅览室对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性。为创建示范性院校,我院电子阅览室计算机的数量大大增加,在配置上也有很大提高;电子阅览室学习氛围不断改善;馆员的服务意识也不断增强。但笔者发现,虽然电子阅览室计算机的利用率较高,常常是一座难求,但电子阅览室的主要功用——电子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并没有显著提高,电子资源的点击率还处于比较低的状态。据调查统计:读者到电子阅览室的目的主要是上网,在上网活动时间的分配上,聊天占30%,玩游戏占近30%,其他(如观看娱乐视频等)占20%多,查找资料等的学习时间占不到20%。造成电子阅览室电子资源利用率低下的原因,与其定位不明确有很大关系。目前,高职院校电子阅览室所起的作用类似于网吧,大部分学生到电子阅览室来休闲娱乐,真正利用电子图书馆所收藏的信息资源及网上资源的较少,电子阅览室难以充分发挥其为读者提供电子信息资源服务的作用。
(一)定位不明确
电子阅览室是指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为基础,以提供电子型文献(包含磁盘、光盘、网络信息等)的咨询、阅览、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阅览室。其作用是为高职院校广大师生的教学、科研及学习提供电子信息资源支持。电子阅览室的主要功能是查找资料、上网浏览、休闲娱乐。前两者是高职院校电子阅览室的主要功用,而休闲娱乐只是附属功能。因此,电子阅览室是提供电子信息资源服务的场所。高职院校电子阅览室设立之初定位是明确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规模的扩大,用户的无效使用行为增加,定位已逐渐模糊。读者认为到电子阅览室就是上网娱乐,管理者漠然置之。使用者与管理者对于的理解都比较模糊,电子阅览室的功用没能得以实现。电子阅览室的丰富信息资源优势难以得到发挥,就出现了“网吧化”现象。
(二)培训不深入
图书馆在新生入学时都会进行入馆教育,随后还会为师生就如何利用文献信息资源而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程。馆员还不定时为师生查找、利用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提供帮助。但对学生而言,1~2小时的入馆教育只是走马观花;课时不多的《文献信息检索》教学也只是了解了“皮毛”;而馆员提供的帮助也是偶尔为之。由于培训不深入、不具体,师生在检索文献信息时较为茫然,久而久之就失去了查找信息资源的兴趣,势必造成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低,电子阅览室就成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三)管理不规范
电子阅览室馆员多忙于日常管理、系统维护和故障排除,对于读者到电子阅览室的目的并不十分了解,对他们的行为也多放任自流,不予严格规范。电子阅览室的定位完全不同于网吧,对长时间在电子阅览室聊天、观看娱乐视频和玩各种网络游戏的学生应加以引导,对一些自控力较弱、思想不成熟的学生应有针对性地教育。但由于电子阅览室的规章制度不完备,执行不彻底,当前还难以用规定、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应通过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加强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展开教育活动,帮助读者提高利用网络获取和选择信息的能力,养成自律的上网习惯。
(四)资源不丰富
高职院校图书馆在迎接评估及创建示范性院校的过程中,均较注重电子图书馆的建设,不断丰富文献信息资源。虽然用于购置电子资源的经费逐年提高,电子资源的种类与数量有所增加,但往往还是难以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电子信息资源主要包括网络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主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如购买、建立镜像站、租用、连接、自建等,提供给读者使用。购买的一些数据库内容覆盖面虽广,涵盖范围大,但针对性较差,所需资源的命中率较低,有限的资源难以满足学生需求,于是有些学生到电子阅览室就如同到了网吧,遇到学习困难就开始打网络游戏了。
(五)服务不到位
随着高职院校电子阅览室的升级优化,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和服务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图书馆员也转变为信息馆员、电脑馆员。但目前,大多数图书馆都缺乏有经验、专业能力强的计算机管理人员。馆员多以管理者自居,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服务方式上。由于缺乏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专业知识,馆员时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服务难以到位,难以为每一位读者提供适合他们特点的个性化服务。当然也存在馆员对读者服务热情不高,很少主动宣传馆藏信息资源,难以做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1]马静敏.中等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建设之我见[OL].(2009-02-27).http://news.hzwm.net/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175.
[2]周凝.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J].职教通讯,2004,(11).
[3]裴朝阳.实习就业一体化,校企互利共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1,(5).
[4]我策我炫.我们应当为学生就业作哪些准备[OL].(2007-04-09).http://blog.163.com/zhouhongbo_xp/blog/static/7231226200 7398483972/.
[5]中职教育:向左走,向右走?[N].聊城晚报,2009-08-26.
(本文责任编辑:谢良才)
G718
A
1672-5727(2011)05-0173-02
王梅(1968—),女,天津市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09级中职硕士,天津市电子计算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教育管理。
王秀荣(1962—),女,河北廊坊人,天津市电子计算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