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探析

2011-02-21 12:41:34杨广金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5期
关键词:载体职业高职

杨广金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工商职业学院 重庆 400052)

高职院校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探析

杨广金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工商职业学院 重庆 400052)

论述了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面临的困难,阐述了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作用,分析了这一教学模式实施中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解决措施。

高职院校;企业项目;教学模式;职业能力

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承担着为用人单位输送具备合格职业能力和素质的毕业生的重任。基于这一定位,我国的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并总结了多种教学模式。在诸多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中,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成效、实施成本及推广的方便性等方面都表现出较明显的优势。笔者拟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

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是指学校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分析制定出专业岗位群 (完成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确定相应的课程及课程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内容中明确需要培养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模块。在教学过程中与企业合作,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项目作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主要教学载体。教师和学生代表结合课程教学计划与企业共同确定项目完成的周期和质量。学生学与做结合,教师主要通过对学生的指导完成教学,教学过程完全以学生为主体。企业负责将项目相关信息与教师和学生沟通,参与学生完成项目的评定及验收,有偿或无偿使用相关的教学成果。

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主要问题

职业能力是指直接影响职业活动效率、使职业活动顺利进行的职业心理特征,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专业教师对本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认识不清 高职院校负责编制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教师多缺乏本专业岗位群的相关工作经历,在计划编制过程中没有负责任的校企合作单位的专家参与,专业教师对本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定位不准,编制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内容不适应企业需要。

教学受到环境的局限 高职院校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缺乏企业经营所面临的资金周转问题、生产时间与质量压力、市场竞争等真实环境的传统课堂教学里,学生很难练就专业相关岗位群所需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传统课堂中死记硬背的书本知识在面临具体工作任务时往往不知如何运用。

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

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较好地解决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问题。近年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与美国筑艺集团、中国联通重庆分公司、重庆伊沃克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进行了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探索。实践表明,合格地完成了以企业项目为载体学习任务的学生,在对企业的认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作态度等方面明显优于没有参加过这一教学模式的学生。此模式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具体作用如下。

可使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职业能力定位更准确 实施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需要专业教师在授课前按照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项目分析出完成工作的职业能力,由此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通过这一工作,专业教师在编制人才培养计划时,对本专业岗位群(完成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内容的认识将更加准确,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将更加科学。

可较好地实现学校课堂教学与具体职业的挂钩 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证明,缺乏真实的职业环境,很难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顶岗实习无疑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但如果学生缺乏基本的职业能力,在参与企业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时,将会使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幅降低。调查表明,现实中大多数企业提供给高职学生的顶岗实习岗位,多以低技能要求的体力劳动岗位为主,无法实现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而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既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对企业生产效率产生较大影响,同时也可提供企业真实的工作内容和一定的经营压力,对培养学生专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可使教师认识到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的差距,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向学生灌输了大量知识,学生却未学会工作。在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完成一个项目欠缺什么,教师一目了然,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技能指导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可使学生清醒地认识自身的能力状况,学习自觉性得以提高 调查表明,很多高职学生毕业前不清楚自己的能力缺陷,部分学生认为教师课堂所授内容于己无用,同时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学习什么。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在学习中明确自己与职业人之间的差距,知晓企业需要而自己欠缺的能力有哪些。许多学生因此会在课后有意识地弥补自己的能力缺项,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均得到了提高。

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实施中的问题

学生的认知问题 受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一些学生认为课堂教学应该主要是教师讲授,对于要求自己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同时需要在课后学习相关知识、收集处理大量信息的企业项目教学难以接受。另外,还有少数学生认为参加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是在帮企业做事情,要求企业付报酬,在企业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不愿意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具有以上心态的学生很难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

企业的持续合作问题 企业以项目参与学校教学,不仅要产生人力、耗材等方面的成本,同时也承担着项目的时间风险。尽管企业提供给学校的项目在时间和质量方面要求不会特别高,但如果学生实施企业项目的水平太差,无法保证企业对工作结果的基本要求,将会降低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影响企业与学校的持续合作。这种现象在实际的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教学过程中时有发生。

教师的素质问题 实施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具备 “双师”素质。教师不仅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具有完成企业项目的一定的经验,显然,目前在高职院校中此类教师较为缺乏。

推动以企业项目为载体教学模式的措施

强化思想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掌握职业能力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如果学生不能充分认识到掌握职业能力的重要性,在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教学中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较差,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这就需要学校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明白在校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要使学生从思想深处产生提高自身职业能力的动机;同时还要使学生认识到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教学课程,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必需的职业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做了一点事情就要企业支付报酬是一种短视行为。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彻底解决了,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才能顺利实施。

深化校企合作,建立企业参与以企业项目为载体教学模式的激励机制 实施以企业项目为载体教学模式的前提是企业的配合。企业参与学校教学,需要获取相应的利益,否则合作不会长久。因此,学校必须为企业参与教学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具体可从帮助企业进行品牌宣传、对企业参与教学的人员予以适当费用补贴、对企业项目进行技术援助等方面开展工作。

引进和培养具备真正“双师”素质的教师 成功实施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要依靠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实施以企业项目为载体教学模式所需的“双师型”教师,不强调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拥有,关键是要有企业的实践经验,同时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这就需要学校积极从企业引进符合要求的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充实教师队伍,聘请行业企业的专门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同时出台激励政策,促使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到企业进行与专业相关的实践锻炼。学校具备了足够数量的“双师型”教师,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才能全面实施,大多数学生才能从这一教学模式中受益。

高职院校要改变所培养的学生职业能力欠缺的现状,必须在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创新,实施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49/info 24249.htm.

[2]张跃西.论高职教育与课程项目化[N].光明日报,2007-12-07.

[3]王仁清.职业技术教育应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4,(11).

G712

A

1672-5727(2011)05-0037-02

猜你喜欢
载体职业高职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华人时刊(2022年9期)2022-09-06 01:02:44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华人时刊(2020年15期)2020-12-14 08:10:36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我爱的职业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
中国火炬(2013年11期)2013-07-25 09:5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