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志萍 雷丽萍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 成都 610031)
机电专业《机床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改革探索*
谢志萍 雷丽萍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 成都 610031)
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已成为高职高专院校提高内涵、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针对机电专业《机床电气控制与PLC》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体系、教学理念和方法等进行了探索,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机电专业;机床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改革;教学模式
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高职高专教育,随着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其培养目标在不断地变化,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适时进行课程改革。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已成为高职高专院校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是机电专业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主干课。该课程的最大特点是涉及的知识面宽、所授技术进步快、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除了理论讲授还包含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因而加强该课程的建设和改革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多学科技术综合交叉的技术密集型系统工程。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以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作为技能支撑的,该专业的毕业生应具有较宽的知识面、系统思维基础和熟悉多种行业及设备的特点。这就注定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内容应具有综合性、先进性和应用性等特征。在教学模式上应以“能力本位”课程思想为主导,摆脱“学科本位”课程思想的束缚,应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以学生的就业需求为导向,打破原来的课程界限,以工程应用的需要重组教学内容,突出机电工程的综合性,体现传统工程、现代工程技术和非技术要求的融合,建立整合性课程。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是机电专业的职业课程(专业主干课),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控制线路分析、设计方法,同时使学生具备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的初步设计和编程能力,为工程实践打下牢固的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常用低压电器、典型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电路分析及设计和PLC有关的内容。但是,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和发展,我校机电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不仅仅与机床有关,还与其他设备,如电梯、起重机等有关。我们根据机电专业就业需求的改变,以就业为导向,将机电一体化职业资格证书内容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相融通,重新调整了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教学内容,形成了“双证”课程。具体措施有精简机床的电气控制分析,增加电梯、起重机等其他设备的电气控制分析;淡化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讲授,强调低压电器的选用;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增加PLC的新知识,从而紧跟时代的发展,力求把最新的行业知识介绍给学生。
另外,《电机与控制》是机电专业的学术课程(专业基础课),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理论是《机床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基础。它主要讲授常用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低压电器及常用电动机的继电—接触器控制。其中,低压电器和异步电动机的继电—接触器控制在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课程中也有所介绍。为了避免简单的重复,根据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相整合的原则,用与职业相关的主题来组织和改善学术课程,我们把原《机床电气控制与PLC》与《电机与控制》的内容进行优化衔接、定向选择和合理取舍,将电机与控制的教学内容和设备电气控制的内容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建立了全新的、结构综合化的课程体系。
经过优化、整合后的课程体系进一步拓宽了专业课程的覆盖面,优化了课程内容和结构,缩减了学时,改变了片面追求知识的广博和片面强调单一技能的现象,更注重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各阶段教学环节因时空分离所造成的理论与实践脱节。
实验教学是本课程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以发展技术应用性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高专教育必须注重实验教学的改革。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我们根据“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是以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相互渗透的体系为重点,以利于强化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的原则,精选实验内容,增加专业实训,完善课程设计,构建了以实验实训和设计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该实验教学体系包括三个层次:5个基本实验、1个专业实训专周和1个课程综合设计专周。三个层次的内容统一规划,相互补充,形成了一个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以上的实践性教学,加强了学生实验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力度;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收到了学用结合的教学效果;突出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具备了设备电气维修、设备电气自动控制设计的基本能力,强化了高素质、创新型、机电应用复合型拔尖人才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工业的发展对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我系机电专业借助我校国家机械电子工程实训基地作为该课程的实训基地,还与校外国营132厂、国光电器总公司、成都航空仪表厂和宁江机床厂等单位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产学结合实习基地,为该门课程的实训教学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同时,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便于开设综合创新性实验项目,在教研室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原有实验设备的基础上,又自制了PLC控制物料仓储系统、电梯模型等多种实验设备。实训基地和实验设备的丰富与完善,为实践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切实可靠的保障,满足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需要。
本课程的特点是原理和应用并重,元件与系统紧密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讲授的内容既要反映目前设备电气控制和PLC控制技术的现状,又要介绍新技术的发展,体现出较强的实践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了“三强调、四结合”的现代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我们强调基础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强调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做中学”,实行“教、学、练”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注重理论教学与实物演示相结合;传统内容与现代知识相结合;课程教学与专业建设、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板书相结合。如在讲述低压电器元件、电机结构及控制电路等内容时,采用理论教学与实物演示相结合的方法,边讲边看,使学生能看清结构,明白动作原理和方法。对一些不易理解的内容,如控制电路的动作顺序、电机的工作过程等,通过课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其直观易懂。采用“三强调、四结合”的现代教学模式,在有限学时内,突出了技能教育的思想,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本课程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
课程内容的整合和优化、实践教学的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更新、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几年的教学改革与探索,本课程教学充分体现出了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高职高专教育特色,教学质量大大提高,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效果。
当然,一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综合课题,涉及面非常广泛。至于师资力量的建设、教辅人员结构的配备和教学环境的建设等诸多因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还有待在教学改革中进一步探索研究。
[1]毛曙宇.对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整合的思考[J].职教通讯,2006,(7).
[2]袁清萍.高职《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J].铜陵学院学报,2008,(5).
[3]陈远龄.机床电气自动控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4]杨保香.《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的教学方法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8,(5).
[5]何兵,等.基于实训项目化的高职《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改革[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G712
A
1672-5727(2011)07-0082-02
*本文系四川省重点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高职高专机电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SCJX06-2-015)的部分研究成果
谢志萍(1970—),女,硕士,四川省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本文责任编辑:谢良才)